有人把語文教師比作“媒人”,就是聰明的教師會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架一座情感的橋梁,讓學生愛上語文。我覺得這個比喻非常形象有趣,將學生、文本、教師三者定位得很準確。實踐證明,要切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必須重視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既要重視知識系統(tǒng)本身的處理,傳遞的方式和方法,也要重視伴隨學生認知過程的情感體驗,且后者越來越受關注。但目前,我們一些課堂教學的狀況令人擔憂,不少學生課堂上處于壓抑狀態(tài),猶如學習的旁觀者,課堂上看不見他們的積極參與,寶貴的時間從身邊悄然流逝。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師對學生教得越多,提供給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思考和行動得機會就越少,教學過程的活力和效益就越低。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呢?
一、轉變語文教學觀是提高學生參與意識的關鍵
一定的教育行為總是受一定的教育思想的影響和支配的,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關注少數(shù)學生而忽視了大多數(shù)學生。在教育行為上生怕學生不懂,講得又多又碎,生怕學生不會,師生信息做不到真正的雙向交流,更談不上多向交流,不給學生足夠的思維時間和空間,不給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自己才能的機會,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大部分學生并未真正進入學習中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把學生當成一個活生生的、一個有探究能力、情感豐富的人。這種教育思想壓抑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教師必須相信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雖然存在差異但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差生,他們需要的是關心和指導。要相信學生都有自我發(fā)展的需要,要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xiàn)、創(chuàng)造以及成功的機會,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語文的真正主人。
關于這一點,給我啟發(fā)和感觸比較大的是實驗中學的鐘銀生主任,他在給教師培訓時多次提到“要做一個懶老師”,其真正的目的是要將學生放在第一位,培養(yǎng)學生主動發(fā)言,探求真知的能力。從他的課堂教學可見,學生在他的巧妙引導下,思維活躍,勤讀善思,讓人驚喜的閱讀感想感悟時有學生脫口而出,真正發(fā)揮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由此可見,做一個語文教師,如能“懶”得恰到好處,多動腦筋激發(fā)學生潛心會文,把課堂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學生定會在教師的指導下,愉快地享受對語言文字的感受、領悟、積累和運用的過程。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生參與意識的前提
興趣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動力,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應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直接興趣。直接興趣是學習過程本身直接引起的,新穎的課題導入,富有吸引力的教學語言,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等,都可以引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直接興趣。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學生好奇、好動、好勝、好學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使他們?nèi)褙炞⒌匾苑e極的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在語文教學中,我采取以下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懸念。電影,戲劇講究懸念,相聲要有包袱,語文課要注意新課的引入。我在教學《明天不封陽臺》這一課時,先讓學生聽美國民謠《白蘭鴿》,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欣賞歌曲中描繪的鴿子勇敢地,自由自在的翱翔于藍天的美景,接著教師講述但并不是所有的鴿子都那么幸運,有一只鴿子受了傷,而且懷有身孕,他撞到了“我”家陽臺上,而“我”家正準備明天封陽臺,這只鴿子的命運將如何?這位不速之客的到來又是否改變我們一家的決定呢?以此來創(chuàng)設與課文有關的情境,并設置兩個懸念,驅使學生積極地閱讀課文,激發(fā)了學生了解事情來龍去脈的興趣。
2.教學語言,講究藝術。教師的教學語言在課堂教學中有重要作用,它與學生交流思想,溝通情感。教師語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課堂教學起凝聚作用。語文教師語言要活潑、生動、流暢,能悅于耳,入于心,對學生產(chǎn)生說服力與感染力,產(chǎn)生春風化雨般的魅力。語文教師語言要善于激趣,要新鮮、優(yōu)美、風趣;要善于傳情,要傳真情,要親切,要向學生傳遞健康的、高尚的、積極向上的情;要工于達意,要準確無誤,簡明、嚴謹、詞匯豐富,要巧于啟智,善于點撥。教師語言規(guī)范,能對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其榜樣作用,課堂效率會大大提高。
3.及時反饋,激勵學生。成功是推動人們前進的動力,學生學習中獲得的成功將激勵他更有興趣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要熟悉學生,了解學生,把因材施教落到實處,給每一個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創(chuàng)造成功的條件,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滋味。如讓有困難的學生解決基本的問題,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解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對所有學生學習中的點滴進步,適時的給予充分肯定,使每個學生都能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那么他們就能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就會有興趣,有信心學好語文。
三、營造民主氛圍是提高學生參與意識的重要條件
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創(chuàng)造力才能得到開發(fā),只有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才能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得到充分發(fā)揮,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的活躍起來,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營造和諧氣氛,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給學生以自由。教學中,教師不牽著學生的鼻子走,不應將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軌道,創(chuàng)造條件千方百計使學生能夠大膽懷疑,大膽猜測,敢于發(fā)表不同意見。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蘇州園林》這一課,為了培養(yǎng)學生賞析課文的能力,在讀懂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就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課文,從賞析的角度看看哪段文字寫得好,這一問題的設置,可以讓學生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2.講求民主的教學作風。在教學過程中,我都要安排學生質疑問難的環(huán)節(jié),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不解,以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允許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提出節(jié)外生枝的問題,允許學生發(fā)言不正確,允許學生給老師指出缺點錯誤。在課堂上,在問題討論中,師生是平等的。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同時,老師也要把自己融入學生的探討中去,平等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平等的接受學生的評價,這樣才能縮短師生的距離,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提倡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間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才能形成和諧、融洽的氣氛。在和諧的師生情感中,學生大都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教師在教學時若繃著臉孔,不茍言笑,或者是高高在上,擺出一副真理化身的模樣,教師的氣氛則必然會趨向緊張,師生之間就容易產(chǎn)生一種壓抑感,學生必然不敢也不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常常提醒自己,教學時態(tài)度要和藹可親,注意微笑著面對學生,保持適度的幽默。
四、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是提高學生參與意識的基礎
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終究要離開老師走向社會,當今社會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單靠學校學到的東西,遠遠不能適應學校的需要,許多東西要靠自己去學習,這就需要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所以語文課堂教學應根植于現(xiàn)實,面向未來,面向世界。從這個角度考慮,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要提到特別重要的位置上加以重視。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學生參與學習的必要條件,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yǎng)中間不應有壕溝,能力的培養(yǎng)應貫穿于傳授知識的始終。當然教學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知識基礎、理解能力等諸多問題,考慮自學的內(nèi)容、范圍、比重等程度上的差異。一個人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如小孩學步,由幼稚到成熟,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法國思想家盧梭說:“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培養(yǎng)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敝灰處熡幸庾R、有目標、有計劃地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生的自學能力就會逐步提高。這樣學生知道學什么,怎樣學,自然將自己從旁觀者變?yōu)閰⑴c者,學習積極性盎然,效率將大大提高。
總之,隨著語文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教師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服務思想,對進一步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意識,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個問題已給予高度重視,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加強學習,勇于探索,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理論和業(yè)務素質,在課堂教學中努力使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最佳發(fā)揮,語文教學就一定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培養(yǎng)出基礎實、能力強、素質高的,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創(chuàng)造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江蘇教育》 江蘇教育報刊社
2.《新課程理念下的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東北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