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語文科考試結束后,都能聽到考生相互交流后或與老師交流后那痛心的呼喊:“我的作文跑題了,我的作文考砸了!”作文為他們的語文老師,我為他們惋惜。但更多的是自責和自省。如果說我應該總結他們失敗的教訓以為備考學子的前車之鑒,那么,我想對備考的學生說,一定要過好審題關。
為文必緣題。文題,是文之眼,文之魂、文之限也。唯有審之無物,正確理解文題的豐富內涵,才能在作文點而破之,扣而收之。我常對我的學生說,你要寫好高考作文嗎?請在平時先過好審題這一關。
審題審什么?我認為這里包含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命題作文的審題(這是最基本的審題訓練),要審出文章的題根,明確命題人究竟讓你寫什么,是寫景還是狀物,是寫人還是敘事,使闡發(fā)事理還是說明事物。這樣就明確了具體內容要求,就做到了在內容上符合題意。在此基礎上審出文章的題魂,即文章所要揭示的生活道理和所應抒發(fā)的思想感情等,這樣就明確了具體思想要求,就做到了在思想上符合要求。接著就審出文章的題限。所謂題限,就是命題人在時間、空間、地域、對象、選材諸方面的限制。它雖然是文章的動感要素,但一定受文題的制約,就在范圍上符合了題意。最后是審出文章的體裁,明確了體裁要求,就在體裁上符合題意了。通過審題做到了四個符合,就不會寫出跑題的文章了。
我的經(jīng)驗是,這一個層面的訓練,以教材為依托,做法是每學一課書都從析題入手進行析題訓練。人們常說讀人家文章要剖文見義。而我覺得析題見著才是第一步。其實這種做法是很有意思的。先從結構上分析文題,看著它是個什么結構。一般說來,偏正結構的文題,其實根則是中心詞,其魂、其限則是它的定語、狀語和補語。而并列結構的問題其對象就是并列諸位,就構成關系作文,不可偏廢其中任何一方。而獨立結構的文題往往意象性很強,象征性很強,甚至有雙關性,不一而是,恕不贅述。請賞析下列問題以參悟:《我的老師》、《一件珍貴的襯衫》、《荷塘月色》、《我與地壇》、《柳》……那么,你們就知道文章為什么一定要有題目了,也就自然地走進審題的境界之中了。
第二層意思是給材料話題作文的審題。你們認真審視近幾年考試中的給材料話題作文,不難發(fā)現(xiàn)它有四個層面,即材料——→點撥提示語——→話題——→具體寫作要求。審題要從這四個層面入手,有序展開。
(一)審材料的意義。給材料話題作文,材料是有蘊意的,審材料的意義就是領悟材料的蘊意,提煉出材料所含之義理,從而正確立意,以統(tǒng)全篇。對材料誤解或曲解,都會導致立意的失敗,也就導致了文章徹底失敗。這是無法彌補的。審材料要先對材料定性分析,看一看命題人所給的是什么性質的材料、創(chuàng)設的是什么情況。例如“心靈的選擇”,是生死攸關之際的故事情境,“智子疑鄰”是寓言故事情境等,我們可以設問質疑、緣果求因、緣事析理,即剖文見義,據(jù)此立意。
(二)點撥提示語是萬萬不可忽視的,它對你是十分重要的提示或思維導向,即材料——→生活——→中學生的經(jīng)歷。閱歷及人生感悟。從這個思維導向出發(fā),就可以把材料所蘊含的生活哲理與你所熟悉的生活對接起來,明確自己該表現(xiàn)什么、寫什么,自然就有話可說,有物可寫了。
(三)話題是什么?在高考時,許多同學把話題作為文題,這是不大妥當?shù)?。因為話題不是文題。話題是談話的中心,在給材料話題作文中,它是寫作時圍繞的中心。它對你的作文在范圍上加以了必要的限制,超越了這個范圍就是跑題。同時,話題由于具有多層面的特點。你可寫的角度很多,在800字的文章里,你又無法都寫出來,又要求你在話題的范圍內選擇最佳角度。審話題是很重要的,淡化這一程序是不對的。
(四)四點要求不可忽視。“四個可以”好像給個你很大的自由。其實對你至少有兩點限制,一是文章體裁限制,二是主要表達方式的限制。而自擬題目簡直是命題人在將你的軍,叫你的板,命不出好題目你就先輸了一半兒了。所以要努力提高擬題目的水平,或仿照你熟悉又熱愛的文題,或獨創(chuàng)你自己認定的文題。無論怎樣擬題,都要從寫什么出發(fā),能準確反映文章的內容且有鮮明感情色彩。語言要通順,用詞要準確。平時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800”字是再明白不過的要求,難度很大。平時要加強千字以內作文的訓練,經(jīng)過三年的努力,是可以到這一要求的。
總之,寫給材料話題作文,審題時頭等大事,我們在平時作文訓練中是萬不可掉以輕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