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習慣”,凡是有所成就的人,無一例外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好習慣一定要從小培養(yǎng),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自控力差,情感容易轉(zhuǎn)移,注意力不穩(wěn)定,更要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關鍵詞:習慣 看圖 聽課 早讀 識字 寫字
娜思夫人說過這樣一句至理名言:從小播下良好習慣的種子,將會獲得命運的收獲。當然,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小培養(yǎng),要從學習上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使學生在長期的學習生活中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積累學習方法,更好地服務于學習。那么,低年級學生應養(yǎng)成哪些學習習慣呢?我結(jié)合自己的工作實踐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認真看圖的習慣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低年級課本它根據(jù)學生年齡小、對有趣生動的圖畫有著濃厚興趣的實際特點,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圖畫為載體,便于學生觀察學習,也是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養(yǎng)成認真,細致地觀察圖畫的重要憑借。因此,在授課前,我每次先讓學生認真看圖,借助圖畫引出本節(jié)課要學的內(nèi)容,然后再重點引導觀察的順序,或從上到下,從下到上;或從遠到近,從近到遠;或從左到右,從右到左;或從中間到四周,對畫面所表達的主要內(nèi)容先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如果是多幅圖,從引導孩子比較圖與圖之間的聯(lián)系和變化,把多幅圖畫變成一個完整的、連貫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逼真。
這樣的看圖訓練,不僅培養(yǎng)和鍛煉了學生觀察圖畫的能力,看圖說話的能力,也逐步使學生養(yǎng)成了認真看圖的習慣,為以后學習看圖學文,有順序地觀察畫面,圖文結(jié)合理解詞句的意思,奠定良好的基礎,可以說一舉數(shù)得。
二、認真聽課的習慣
低年級學生因為年齡小,自控能力較差,情感容易轉(zhuǎn)移,注意不穩(wěn)定,不持久,很容易分散。再加上嬌生慣養(yǎng),小毛病多,有部分學生上課坐不住,小動作多,精力不集中。我想,要使他們乖乖地聽課就得從培養(yǎng)他們傾聽的習慣抓起,這需要很大的耐心,除了獨具匠心的教學設計、生動有趣的富有個性魅力的教師語言能夠有效的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外,對此我也有一些我自己的小方法。方法一、要求學生眼睛看著說話的人,并對學生提出“聽”的要求。教育學生在課堂上傾聽別人講話時,眼睛要注視講話者。因為這樣便于集中注意力,聽清他人講話的內(nèi)容。同時對學生提出“聽”的要求。有時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規(guī)規(guī)矩矩的坐在那兒,眼睛也看著講話的人,可讓他回答問題,卻不知道老師要他回答什么,顯然是思想開小差了。這時我就在課堂上給學生提出聽的要求。如:我講完一部分內(nèi)容后,可讓學生小結(jié)剛才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蜃寣W生好好聽別的同學的發(fā)言,過一會兒評價一下別的同學的發(fā)言,也可以進行補充。這樣帶有目的性的聽課,學生必然會認真聽。 方法二:巧妙利用學生的傾聽注意力。 事實上,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是不可能的。我想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時間長短及注意點分布情況也不同。教師只能想方設法利用學生的注意力特點,那種強迫學生集中注意力的做法是徒勞無效的。 首先,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自己的講課思路上。如果設計的思路既精辟簡潔,又新穎有趣,就一定會引導著時刻都會脫韁而去的小野馬們跟著自己一步步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直至解決問題。其次,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學的重難點上。課堂上,對教學重點、難點,要通過各種方式去提示、去突出、去強化,使學生的注意力不得不在此逗留片刻、思索片刻。這樣便不知不覺地延長了注意時間,提高了注意質(zhì)量。 方法三:及時恰當評價學生。正確適當?shù)卦u價學生,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重要手段。在教學時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應及時恰當?shù)倪M行評價。例如:我在課堂中經(jīng)常會說:“你看這位同學的眼睛一直看著老師,他聽講多認真啊。”“這位同學能認真聽別人發(fā)言,并能指出不足,我們應向他學習?!边@些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使課堂呈現(xiàn)出活潑、熱烈的氣氛,同時不知不覺使學生感受到傾聽的好處。 學生認真聽課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教師重視學生聽課習慣的培養(yǎng)。善于捕捉教育契機適時引導,就能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認真聽老師講解、傾聽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
三、良好的早讀習慣
早讀是學生一天學習生活的開始,俗話說“一日之計在以晨”。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早晨是人的記憶高峰期。因此,從一年級起培養(yǎng)學生的早讀習慣十分必要,但這不是學生一下子所能做到的,必須教師以身作則,常堅持,勤指導,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從孩子們剛進入一年級時,我就注重學生早讀習慣的培養(yǎng)。要求在早晨8:10分必須進入早讀時間,到下課時,雖只要短短的半小時,但卻能讀很多東西,在早讀時間里,學生可以自由讀、同桌讀、四人小組讀、開火車讀、師生接讀、分角色朗讀;還可以利用早讀背自己喜歡的小詩、成語、課文、古詩等,在這段時間里,我不是單一的來回巡視,看誰讀得認真或不認真,而是積極的和學生參與進去,和學生一道認真讀書。剛開始,我們班朱宏飛、 楊浩杰、 郭鑫義等一些學生都不好好的讀,只是在自己的座位上玩,要不就是看別人讀自己卻不張嘴,但是自從我加入學生們的早讀后,他們幾個在我的影響和要求下,并自覺讀書,每天清晨,教室里都能傳出朗朗的讀書聲,日久天長,早讀習慣逐步養(yǎng)成,同學們的朗讀能力也明顯提高。
四、良好的寫字習慣
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小學階段是習慣的教育,也是培養(yǎng)習慣的黃金時期,而寫字教育又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的最佳途徑之一。寫字是一項十分精細的活動,要想把字寫好,須得全神貫注,凝神靜氣。在寫字教學中習慣的培養(yǎng)中,首先就是書寫習慣的培養(yǎng),包括坐姿、執(zhí)筆姿勢、寫后的檢查修正等等。學生在逐步養(yǎng)成這些習慣的同時, 這對學生的寫字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就進入了字的教學,學生初次接觸寫字,無論是從筆順,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上都難以掌握均衡。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教師首先從寫字姿勢上加以強調(diào),要求學生做到三個一即:胸離桌子一拳遠,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此外,還要求學生不僅姿勢正確,而且用具擺放整齊,要一筆一畫,認認真真地按筆順寫字,并且親自示范,手把手地矯正。其次,我特別注意筆順的分析,每學一個字,都要在黑板上一筆一筆地寫出來,并讓學生說出每一畫的名稱,再讓學生反復書空,描紅練習,掌握筆順規(guī)則和間架結(jié)構(gòu),逐步形成習慣。再次,我再讓學生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每一筆的書寫,然后再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一筆一畫地書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立即糾正,耐心示范,講解,循環(huán)再三,反復訓練,直到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能正確規(guī)范地在田字格中書寫生字。最后,將孩子們的作業(yè)進行展示,為孩子創(chuàng)造展示自己的機會,課堂上,我采用教師示范,互相寫等手段展示學生習作,課后,在教室后面學習園地中將學生作業(yè)進行展覽,將學生的作品上墻公開發(fā)表,讓學生觀看評比,誰是小小書法家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搶著參與,真正感受到寫字的樂趣,而且他們的字也一次比一次寫得好,真正做到了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寫字的良好習慣已經(jīng)養(yǎng)成。
總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十分重要,但也必須具備正確的指導方法,要循循善誘,耐心細心,從細微處入手,從日常小事做起,才能使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養(yǎng)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