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七位政治局常委的集體亮相,中共十八大高層人事布局已經塵埃落定。這次權力交接令全世界矚目,除了權力安排和分配,新一屆領導人的背景也頗引人關切,分析人士從中揣摩各種因素,以便將他們劃入特定的利益群體之中,或者借以預測未來中國的發(fā)展道路。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有一個醒目的特征,即具有更加明顯的人文社會學科知識背景,許多分析人士據(jù)此得出“告別工程師治國”的判斷,而年輕的網友則用更加時髦的詞稱此為“文科生的逆襲”。
如果將最高領導層看成是一個政治場域,他們的同質性特點將不可避免地浸染到中國的權力結構中。文科背景所形成的獨特的決策思維、政治思想和執(zhí)政風格,將深遠地影響這個東方大國未來的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新一屆的七位常委的教育背景包括法學、經濟、史學、語言、工學以及師范教育等多個學科,其中只有俞正聲一人是完全的理工科背景。與此大為不同的是,在十年前的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九位領導人全部是工程師或高級工程師。這一對比在更大范圍的中央委員群體中同樣顯著。
黨報稱:“這是一個具有全新背景的中央決策群體,預示著世界上最大的執(zhí)政黨將全面進入一個經濟學家、法學家等具備人文社科知識背景的精英治理時代?!?/p>
身為首位“50后”即將繼任的總理,李克強是近年來以人文社科背景進入政壇高層的代表人物。他是1970年代末高考恢復之后第一批北大學生,并擁有該校經濟學碩士、博士學位。盡管后來的政治生涯磨去了他的一些棱角,他仍被視為改革派力量和溫和知識分子的希望寄托。
張德江曾赴朝鮮金日成綜合大學學習經濟,在封閉僵化的鄰國所學的經濟學,并沒有對他主政中國經濟大省造成桎梏,開放和發(fā)展繼續(xù)推進。他在主政浙江時還強調“發(fā)展個體私營經濟不是權宜之計,而是一個戰(zhàn)略方針”。
出任中紀委書記的王岐山,也是文科出身。王岐山在大學時期主修歷史,并且在從政前有較長的史學研究經歷,他自喻“習慣于把問題放在歷史長河中分析”。之后,他在各種投資和金融機構工作,并轉型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金融人才,近年來更以同美國打交道著稱。外媒評論,讓這樣一位經濟專家擔任反腐工作是“一個有趣的決定”。
歷史縱深發(fā)展具有不可抗拒的合力,中國也因此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領導人代際特點。改革開放前后的“革命家治國”和“工程師治國”注定只是歷史的過渡。
現(xiàn)代社會越來越趨向于復雜化,尤其是價值觀的多元、社會矛盾沖突的增多、環(huán)境保護的緊迫,對于人文精神、價值判斷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人文社會學科在領導層中的崛起正是這一系列重大社會變革的體現(xiàn)。
32李克強:從文科狀元到治國“宰相”
作為上世紀70年代末高考恢復之后第一批北大學生,獲法學學士和經濟學博士、曾任北大學生會主席的李克強身上帶有最為典型的文科知識背景,盡管后來的政治生涯磨去了他的一些棱角,他仍被視為改革派力量和溫和知識分子的希望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