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高中課程改革 高考 政治復習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2B-0085-02
近年來,全國各地陸續(xù)實施高中課程改革。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高考政治試題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在高中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該如何更好地指導學生開展高考政治復習呢?在此,筆者談談自己的淺見。
一、高考政治試題呈現(xiàn)出新特點
隨著高中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考政治試題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試題以時政熱點和社會熱點切入,考查考生獲取信息、解讀信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邏輯推理、語言文字表達等綜合能力。以時政熱點和社會熱點為試題背景,有助于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關注社會生活,這與新課標中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人為本,即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理念是一致的。
其次,選擇題設置上更突出對考生理解分析能力的考查。一方面,計算題的數(shù)量有所增加,題目所提供的變動條件增多,解題難度增大,進行綜合考查的趨勢增大。計算題主要綜合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識記能力、理解能力和計算能力,突顯數(shù)學思維在政治學科學習中的運用,體現(xiàn)學科間的知識交叉與滲透,能夠在較高層次上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選擇題以組合式為主,組合項“四選二”出現(xiàn)的機率增大。江蘇省2009年的政治高考試題中有10道“四選二”組合項選擇題(選擇題總題量為12道),2010年的試題中有8道,2011年的試題中有11道?!八倪x二”比“四選三”的難度有所增加,更易于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水平。
再次,主觀題答案更注重對考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在答案表述方面,近幾年的高考政治主觀題的答案設置不再整版地采用教材中的基本原理,而是要求考生把教材中的基本原理靈活地滲透到自己對試題材料的分析和理解當中,明顯地體現(xiàn)出新課程三維目標的統(tǒng)一。
二、高考政治復習的指導策略
教師在指導高考政治復習的過程中要滲透新課程理念,以適應高考政治試題的變化,提高高考政治復習的有效性。
(一)在第一輪復習中,以教材為本,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
在高考政治復習中,如何促使學生夯實基礎、強基固本?筆者認為,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全面、細致地把握每一個考點。對基礎知識進行復習時,教師必須緊緊圍繞“考綱”和“課標”,要求學生全面掌握每一個考點的內容。首先,要透徹分析基礎知識、主干知識(包括概念、原理和觀點)的內涵,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的來龍去脈,明確知識的適用范圍、適用條件。如復習經濟常識中的“我國個人消費品的分配”時,應要求學生理解按勞分配、按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內涵和適用范圍。無論是對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的分析,還是明確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的適用范圍,都不能脫離“考綱”和“課標”。一旦脫離了“考綱”和“課標”,對相關知識點的分析和復習就失去了根基,難以取得理想的復習效果。其次,要幫助學生辨析易混、易錯的知識點。近年的高考政治選擇題(特別是哲學常識和政治學常識部分)考查的內容越來越細,可以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因此,在復習中,教師應要求學生要全面、細致地把握基礎知識。教師應幫助學生歸納出易混、易錯的知識點,幫助學生找出相似的概念和提法的相異點,從而做到準確把握。再次,要提醒學生注意新教材新增的內容及提法。教師要熟悉新老教材的不同提法,要求學生在答題時使用新提法。如在復習“物質與意識的關系”的內容時,要提醒學生注意“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的提法。
2解決好考點知識的系統(tǒng)性問題。任何學科的知識只有形成系統(tǒng)才能被高效地存儲和提取。例如,對于《哲學常識》的復習,可以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兩大部分著手,幫助學生構建由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價值觀四大板塊組成的知識體系,引導學生明確各哲學原理的適用范圍。對于《經濟常識》的復習,則可以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等方面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而對于《政治常識》的復習,則可以從國家知識、政黨知識、民族宗教知識、國際社會知識等四個方面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3輔以必要而有效的練習。在基礎知識的復習過程中進行科學有效的訓練是必要的。教師要對課標、考試大綱和多種版本的教材進行研究,從中發(fā)現(xiàn)、提煉值得訓練的核心知識點和主干知識點,為學生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教師對練習的結果要進行深入講評,在講評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解題方法的指導,以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
(二)在第二輪復習中,側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當前,高考命題以能力測試為主導,注重考查學生對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第二輪復習中,教師應該側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綜合分析能力為核心)。
1注意提高學生整合知識的能力。教師可要求學生以課本為依據,把所有的考點梳理一遍,再分析、歸納出命題規(guī)律和答題思路。
2引導學生關注實際,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提高材料分析能力。在高考政治復習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營造自由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鼓勵學生多看報紙、雜志,鼓勵學生主動運用教材知識分析和理解當下發(fā)生的新聞熱點。即使學生的分析和理解有差錯,教師也不應輕易否定學生的獨立思考成果,而應該鼓勵學生進一步掌握基礎知識。教師要教給學生分析和理解時政熱點的方法,讓他們在接觸社會熱點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提高。為了做到有的放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將時政新聞和社會熱點的相關信息整合成專題,對這些背景材料進行分析和解讀,結合教材相關知識點設計習題,讓學生在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的過程中增強獲取信息能力、解讀信息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3提升學生組織主觀題答案的能力。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主觀題更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這種能力在學生組織主觀題答案時表現(xiàn)為:知識縝密、符合邏輯、語言簡潔、表述到位、書寫工整、符合規(guī)范,善于由始至終地看到現(xiàn)象之間的聯(lián)系,善于由表及里地透過現(xiàn)象把握本質和規(guī)律,善于學以致用地分析當前的社會現(xiàn)象,善于全面深刻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在復習中,教師應該提醒學生要細心觀察和思考,要以重要知識點為線索,適當做一些近兩年的高考試題,掌握知識點的應用規(guī)律,注重專業(yè)術語的使用,使知識的掌握和知識的應用緊密結合,力求使試題的答案“準”且“精”,從而提高主觀題的得分率。
總之,教師應該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幫助學生夯實知識基礎,提升綜合能力,從而提高高考政治復習的有效性。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