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信息技術 優(yōu)質課 構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2B-0076-02
隨著高效課堂研究與實踐的熱潮到來,優(yōu)質課的構建已成為眾多信息技術教師研究的課題。
怎樣的一堂信息技術課能稱為優(yōu)質課,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曾有這樣的說法:要將普通課上為優(yōu)質課,將優(yōu)質課當成普通課。這句話很值得回味,前半句容易理解,后半句是說將不平常的事當作平常事來做,使優(yōu)質課普及我們的課堂,這就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師追求的最高境界。要達到這種境界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步的努力,當前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創(chuàng)“閃光亮點”,造高效課堂。
一、信息技術優(yōu)質課的構建
1研究教材,確定主題
當前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存在兩個極端,一是完全拋棄自認為單調、古板的教材,純粹憑個人的教學經驗進行教學,即所謂的“自由式教學”;二是對教材全部照抄照搬,進行“教條式教學”。其實教材是教與學的活動“綱領”,是眾多專家結合學生的特點與學科的特點設計的教學“菜單”,具備科學性和系統性。要構建信息技術優(yōu)質課,首先就要研究教材,活用教材,明確課堂教學的主旨,合理、巧妙地設計教學主題,采用主題式教學。主題設計要有“亮點”,這個“亮點”多體現在聯系學生的學習、生活上,主題要新穎、有趣,值得探究,富有吸引力。如在進行用Word制作“作文選”的教學設計時,立足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確定單元主題——“行動成就夢想”,以學生電腦制作競賽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欲,使整個單元的學習不再顯得單調乏味。又如在進行“圖片的獲取與處理”的教學設計時,確定單元主題——“我是小小化妝師”,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獲取自己的數碼相片,并用所學的技能技巧來進行美化,從而感受信息技術的魅力,增強學習自信心。
2利用資源,做好準備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還要備課程資源,包括教與學所需的各種資源,如學科資源、問題資源、任務資源等。如在設計用Word制作“作文選”的教學時,需備齊學習課件、學案、任務單、自我評價表、教師評價表等資源。課程資源豐富、新穎,也是課程“亮點”之一。
3激情導入,提高興趣
教學語言單調往往是影響信息技術課堂效率的重要原因。課堂導入應力求生活化、趣味化、實用化,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般來說,信息技術課的導入有這樣幾種方式:(1)激情導入。如學習Flash制作時,展示一些詼諧幽默的作品,讓學生在歡笑之余渴望一試身手。又如學習遮罩層時,運用遮罩原理,將一個人的眼、鼻等輪廓慢慢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最后逐漸顯示出姚明的圖象。學生很興奮,躍躍欲試,想制作自己的DIY。(2)游戲導入。如學習Word自選圖形的組織、旋轉時,從讓學生玩“七巧板”游戲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3)熱點新聞導入。如學習制作電腦小報時,可從“世博會”“高房價”等社會熱點引入話題,指導學生選定主題,進行制作。(4)情景導入。這是較為常用的導入方式。如關于專題網站的學習,播放“激情如東,洋口港歡迎您”的視頻,鼓勵學生嘗試用專題網站的形式向世人介紹如東,介紹洋口港,既能滲透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教育,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實踐興趣。(5)優(yōu)秀作品導入。如學習Word時,精選中考滿分作文、“我的賀卡力作”等材料向學生展示,讓學生整合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學習,感受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和魅力。
4形成特色,隨機應變
優(yōu)質的信息技術課堂往往都有自己的特色,包括教法、學法、學習形式等方面的特色。在教法上,教師要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構建富有特色的優(yōu)質教學模式。近期新出現的“三段式”教學、活動菜單式教學等,就很適合學生、適合課堂、適合教師。在學法上,教師在課前、課中、課后要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使學生的學習不只是采用“聽老師講解,看老師演示,自己進行嘗試……”的方式。每個學生在預習、課堂聽課、課后鞏固等方面都要有自己的方法,對此教師只能指導,不能強制統一。在教學(學習)形式上,教學(學習)形式要多樣,要有創(chuàng)造性,如課堂引入、知識鞏固、反饋練習等環(huán)節(jié)不拘泥于慣用的形式,而是采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兵帶兵制、操作積分制、論壇等級制等。無論教法、學法、教學形式等都不應是一成不變的,而應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教學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這樣才能有效調控課堂,及時誘導學生。
5及時反饋,形成創(chuàng)新
要構建信息技術優(yōu)質課,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掌握的新授知識情況應能及時呈現出來,也就是教學效果應能及時反饋。同時,反饋的形式也要創(chuàng)新,不能只是常用的“口頭提問”“學生演示”等,如今流行的“我的DIY”“我是大導演”等反饋形式就比較新穎。相應的評價也應采用新的形式,如“電子成長檔案”“我的積分榜”“進步曲線”“小組積分榜”“星級學生評比”等。
二、構建信息技術優(yōu)質課的教學反思
信息技術優(yōu)質課的構建受制于很多方面,如教師的語言功夫、教學藝術、課堂組織能力等,其中影響較大的是教師的經驗積累。教學實踐證明,積累經驗的有效途徑是寫教學反思。反思的內容可以是一段新穎的開場白、一個學生的獨特見解,也可以是課堂中出現的思維小火花……在反思的基礎上還要進行小結,包括月小結、學期小結、學年小結,通過小結把我們平時積累的教學經驗系統化。此外,寫教學反思不是為了應付檢查,也不是寫完便“束之高閣”。活用教學反思,勤于教學實踐,才能促進優(yōu)質課的構建。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的課程,構建優(yōu)質課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我們只有不斷學習、實踐、探索,才能實現讓每節(jié)信息技術課都是閃耀著星星般“亮點”的優(yōu)質課。
(責編 王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