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實驗教學 中學化學 功能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2B-0017-0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瘜W實驗既是化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化學教學的基礎。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然而長期以來,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受各方面因素影響,有的學校對化學實驗教學認識不足,雖然投資建設了實驗室,卻不能很好利用。有的學校不重視化學實驗,或實驗課沒有全開,或實驗教學只是走過場,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有的教師還熱衷于在黑板上畫實驗,讓學生背實驗,認為這樣教出來的學生考試成績并不亞于那些做實驗的學生。他們認識不到實驗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觀察、思維、記憶、表達能力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些情況嚴重地制約著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和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此,我校組織青年教師開展“實驗教學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功能”的課題研究,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挖掘實驗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多重功能,著重研究實驗教學在達成教學的三維目標方面是否有以下功能:
1.動機功能。興趣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課題研究化學實驗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具有哪些功能。
2.認識功能。課題研究化學實驗對化學認識具有哪些功能。
3.方法論功能。課題研究如果把實驗作為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課堂教學盡可能通過實驗來展開,運用實驗方法來探究物質的本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對學生感知、體驗并最終獲取新知識有哪些功能。
課題還研究在達到以上目標的同時,是否能實現(xiàn)教師發(fā)展的目標:樹立新課程改革要求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
一、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我們認真研究了教材。初中化學全書共有59個演示實驗、23個學生分組實驗、8個選做實驗及家庭小實驗。
針對教材的特點,我們開展了對照性研究。
在對照班級按照常規(guī)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即基本上只做課本上安排的有條件完成的演示實驗(這也是目前很多學校的實驗教學模式),而且演示實驗基本上都是由老師做,少數(shù)演示讓學生參與。學生分組實驗改成選做,而選做實驗和家庭小實驗則不作要求。
在實驗班級初三(1)、(2)、(3)班則想辦法完成教材中的全部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并把部分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還根據(jù)教學需要增加部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另外,對這些班的學生開放實驗室,組織課外活動,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做家庭小實驗。
我們對這些實驗班的教學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探索。
1.根據(jù)前期制訂的實施方案,在新學期的前面階段,我們主要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的主要目的。中學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和基礎階段。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也是求知的巨大動力。要成功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好第一節(jié)課非常重要。通過集體備課和查找資料,我們第一節(jié)課的內容主要是以操作簡單、現(xiàn)象新奇的趣味實驗為主,如下面的一些實驗。
吹氣生火:用棉花包裹過氧化鈉,用玻璃管對著過氧化鈉吹氣,不一會兒,棉花會燃燒。
噴泉實驗:干燥的集氣瓶中集滿氨氣,氨氣大量溶解在滴有酚酞的水中并與水反應變紅,氨氣瓶內壓強減小,在大氣壓作用下紅色溶液噴入瓶中。
鋁熱反應:潤濕的濾紙包裹氧化鐵和鋁的混合物,上面蓋一層氯酸鉀,用鎂條點燃,現(xiàn)象壯觀。
會顯字的紙:在一張白紙上用堿液寫字,然后用酚酞試液噴紙,紙上會顯紅色的字。
小木炭跳舞:取一支試管,里面裝入3-4克固體硝酸鉀,然后將其用鐵夾豎直固定在鐵架上,用酒精燈加熱試管至固體硝酸鉀逐漸熔化。取小豆粒大小的木炭一塊投入試管中,繼續(xù)加熱。過一會兒就會看到小木炭塊在試管中的液面上下跳動,還會翻轉自身,好似跳舞一樣,同時發(fā)出灼熱的紅光。
噴霧作畫:實驗原理是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鉀(KSCN)溶液顯血紅色,遇到亞鐵氰化鉀〔K4[Fe(CN)6]〕溶液顯藍色,遇到鐵氰化鉀〔K3[Fe(CN)6]〕溶液顯綠色,遇到苯酚顯紫色,而直接噴在白紙上顯黃色。
這些實驗有些是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合作完成,大部分是給出實驗原理和方法,準備好藥品,讓學生去實驗室分組完成,老師加以指導。由于課本第一單元的內容都是實驗的基本操作,我們都安排在實驗室上課,教師邊演示學生邊動手練習,人人都有實驗的機會。通過這幾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對化學充滿了好奇心,有了濃厚的興趣,也就有了學習化學的動力。
2.學習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學生常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甚至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如何引導學生順利越過化學學習的分化點,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yōu)榉€(wěn)定、持久的興趣,是我們在課題實施階段中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我們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改進:
(1)加強演示實驗教學,使演示實驗充分發(fā)揮它的多種功能。新教材安排了59個演示實驗,這些實驗有對化學要領的闡述,有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分析和和驗證,有實驗基本操作技能的展示。在教學中我們都按要求認真做好每個演示實驗,并教學生學會觀察:觀察時要有目的、有計劃、仔細地進行,要注意全面觀察。如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學生如果無目的地觀察,只會注意鎂條燃燒時發(fā)出耀眼的白光,而不注意氧化鎂的生成,對鎂在氧氣中燃燒產生的煙更是視而不見,而忽視了這個本質問題就無法得出化學變化的正確概念。又如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我們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①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有無火焰;②生成物的顏色和狀態(tài)如何;③實驗中鐵絲為什么要繞成螺旋狀;④集氣瓶底為什么要放入少量水或鋪一薄層細沙。學生邊認真觀察,邊積極思考。
為了通過實驗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教學中我們又增加了部分演示實驗,同時還把部分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比如在教學《分子》一課時,把教師的演示實驗“酒精和水混合”改為學生分組實驗,同時還增加了演示實驗“小米和黃豆混合”。這樣不用教師多說,學生對其中的道理就很容易理解。
(2)加強學生實驗教學,訓練學生的實驗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九年義務教育大綱指出:“在教學中注意密切聯(lián)系實際,加強直觀教學、實驗教學和電化教學,讓學生多接觸實物,多做些實驗以增加感性認識。”初中教材中安排了23個學生分組實驗、8個選做實驗,我們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做好每一個實驗,同時抓好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化、熟練化、完善化,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化學實驗的功能,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采用邊講邊實驗或增加趣味性小實驗的方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例如,在第六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課中,將教師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同時增加了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的實驗,讓學生親自向石灰水吹入二氧化碳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再繼續(xù)吹入二氧化碳又使混濁的石灰水澄清,學生的探究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fā)起來了。通過一系列操作,觀察到一系列變化后,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①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會變混濁,再繼續(xù)通入二氧化碳為什么又變澄清?②久盛石灰水的瓶子壁上為什么常有一層白膜?③用石灰沙漿砌的墻干了以后,為什么會變得更堅硬?④為了讓石灰漿抹的墻壁快點干燥,常在室內置個炭火盆,為什么開始時墻壁反而潮濕?這四個小問題是從不同角度提出的同一問題。教師啟發(fā)學生動腦思考,回答一系列變化的原因。課堂上學生積極思維,討論熱烈,踴躍發(fā)言,在和諧的氣氛中愉快地學習。這時教師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教育,告訴學生自然界里不斷發(fā)生著的上述變化造就了壯觀的石林和有美麗的石筍、鐘乳石的溶洞,所以人們稱二氧化碳為塑造地球的建筑大師。
(3)開放實驗室,開展課外活動,鼓勵學生做家庭小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課外活動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發(fā)展學生愛好,培養(yǎng)學生能力,開闊學生視野的有效教育形式。通過課外活動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艱苦奮斗、團結互助、遵守紀律、愛護公物、熱愛勞動的優(yōu)秀品質,可以鍛煉學生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
為了解決實驗室中實驗用品不足的問題,我們發(fā)動學生給實驗室收集各種各樣的儀器代用品,如飲料瓶、藥水瓶、小玻璃瓶、裝膠卷的塑料盒等,還發(fā)動學生動手制作小教具,這樣既能節(jié)約資金又能培養(yǎng)學生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動手實踐機會,學生想做驗證性的實驗、感興趣的小實驗或藥品回收等實驗時,可由學生設計出實驗方案到實驗室做實驗,當學生遇到問題時也可到實驗室找老師探討。
二、課題研究的成果
1.加強實驗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課題組對參研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調查方式主要是使用精心研制的調查問卷,并結合參研教師的工作經驗和對學生的個別、深入的了解做出調查分析。調查結果顯示,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在各方面都有了明顯的差異,具體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1)對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方面:實驗班的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這種興趣提升為他們學習化學的動力。他們學習化學已不是為了應付中考,而是在內心真正感受到自己在快樂地學習,在享受學習。
(2)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過去學生有了問題多是依賴老師來解決,學習很被動,但現(xiàn)在實驗班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己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了,而且動手能力也提高了。
2.加強實驗教學能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實驗是化學學科的特征,實驗教學能力是化學教師必備的能力。一個對實驗教學缺乏正確認識的教師絕不會成為優(yōu)秀的化學教師。從成立課題組開始,課題組成員共同致力于尋找改進教學的理論依據(jù),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學習大量的理論書籍,不僅覺得對平時的教學工作心中有底了,而且隨著教學觀念的逐漸轉變,初步形成了一套可操作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理論水平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課題組在這一年的時間里寫了3篇相關的論文,其中兩篇被??斗綀A天地》采用,同時還獲得了市級的獎勵。教育理論和教學業(yè)務水平的不斷提高,使我們對繼續(xù)開展研究充滿了信心。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當前中學化學教學中重視化學實驗教學的氛圍逐漸形成,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在化學實驗模式的分析上,過分注重化學實驗理想化模式的分析,忽略了化學實驗客觀性模式的討論;在化學實驗功能的挖掘上,過于重視化學實驗的“定性”功能,忽視了化學實驗的“定量”功能;在化學實驗形式的選擇上,驗證性實驗的比例過大,探索性實驗的比例相對不足;在化學實驗研究的方式上,固定條件下的實驗研究較多,變化條件下的實驗研究較少。
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化學實驗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教學功能。我們以后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就以上存在的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責編 王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