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鏡子,它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要想真正掌握一門外語,必須了解目的語國家的文化。因此文化教學應貫穿于語言教學之中。本文將從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入手,闡述外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必要性,并提出文化導入的內容及方法。
關鍵詞 外語教學 文化導入
一、引言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以及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人們的對外交流日益增多。然而,由于缺乏對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中國人在與英美人士交往的過程中常常出現“文化休克”現象。由此看出,這種純語言形式的外語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要使交際順利進行,我們必須在外語教學中進行文化導入。
二、文化導入的必要性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它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因此語言學習必須在文化的環(huán)境中進行,語言知識的傳授要與文化知識的導入相結合。然而,在現實的外語教學實踐中,社會文化因素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多數外語教師在教學中把主要精力放在語言知識的傳授上,而忽略了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久而久之,許多學生雖然語言知識掌握得較好,可是在交際場合卻不能恰當地運用它們,甚至會引起對方的誤解,妨礙交際的成功。中國學生在與老外聊天時會很自然地問道:“How old are you? How much do you earn?”這兩個句子從語法上分析是完全正確的,然而問題在于:中西方文化在對待年齡、個人收入問題上的觀點是截然不同的。中國人常把年齡、個人收入作為隨意交談的話題之一,而英美人則認為這是個人的隱私,不可侵犯,其結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見,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教學是不容忽視的,它和語言教學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
三、文化導入的內容
眾所周知,文化是一種極其復雜的社會現象,它無時無刻不制約著人們的語言行為。我們把文化分為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所謂知識文化,指非語言標志的,對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際時不直接產生嚴重影響的文化知識。所謂交際文化,指兩種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際時直接發(fā)生影響的言語中所蘊涵的文化信息。知識文化是交際文化的“根”,是更深層次的理解,是掌握交際文化的鑰匙。故此,我們在外語教學中應該做到既要注意知識文化的積累,又要加強交際文化的導入。在語言教學中我們不能只側重或突出交際文化而忽略知識文化,而是應該根據學習者的認知特點和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合理地安排不同學習階段文化導入的內容,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四、文化導入的方法
(一)課堂導入法。由于現行的英語課程標準沒有明確列入培養(yǎng)文化能力的具體內容,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結合教材,導入那些跟教材內容相關的目的語文化背景知識和社會風俗習慣,以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和語言交際能力。例如:中國人和英美人對待別人的贊美,態(tài)度上有明顯的差異。中國人對別人的贊美表示否定,以示謙虛;英美人對別人的贊美,表示接受,并向對方致謝。在英語國家公共假日到來之際,教師要抓住時機向學生介紹這些節(jié)日,并讓學生搜集與這些節(jié)日有關的資料,這樣可以使學生了解西方國家這些重大傳統節(jié)日里的各種文化背景知識,同時讓他們感受這些節(jié)日的熱烈氣氛,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歸納對比法。對漢英兩種文化的比較也是外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比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懂得使用英語時所涉及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因素,從而避免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在英漢兩種語言的交際活動中都存在著明顯的文化差異。教師可以針對教材所涉及的內容,不失時機地從以上方面進行比較。
(三)角色扮演法。單純地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并不能培養(yǎng)學習者的社會語言能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如果不給學生提供練習或運用所學文化知識的機會,他們就難以獲得正確運用文化知識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四)課外積累法。我們知道,課堂教學時間是極其有限的,要想使學生掌握目的語國家的文化,只靠課堂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必須充分利用課外時間擴大自己的目的語文化知識。我們可以利用課外時間播放一些關于西方文化的影片以及英美原版電影和錄像,讓學生體會英美社會豐富的文化材料。使學生了解外國藝術、建筑風格和風土人情。通過這些活動,加深學生對目的語文化的了解,提高他們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五、總結
總而言之,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教師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必須導入相關的文化知識,以培養(yǎng)學生對英美文化的敏感性,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正確地使用這門語言,避免因文化遷移而出現的語用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