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教育改革幾乎涵蓋了所有的中小學學科,新課改對各個學科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原則就是要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教學效率。而學生所謂的負擔,更多的體現在課外作業(yè)上面,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體現得尤為明顯,過去很多小學數學教師,為了讓學生舉一反三,了解并掌握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點,會千篇一律,機械重復的布置大量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去練習,結果讓很多學生苦不堪言,既浪費了學生的時間,又降低了學習效率,備受學生和家長的質疑。因此,如何實現小學數學課外作業(yè)減量增效成了新課改的重要目標和方向。
在新課改減負的呼聲下,我們看到很多小學數學教師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大大減少了學生的課外作業(yè),有的老師甚至不布置課外作業(yè),但同時我們也看到,沒有課外作業(yè)的練習,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就不夠牢固,不能靈活運用。這是小學數學作業(yè)改革糾枉過正的結果。那么怎樣才能實現“減量”與“增效”并舉呢?很多教師一直找尋不到兩者之間有效結合的途徑,為此感到十分苦惱。筆者認為,要實現“減量”和“增效”并舉,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結合多年小學數學教學經驗,筆者認為要實現小學數學課外作業(yè)減量增效,對于教師來說,要做到“三心”、“四性”。
所謂“三心”,指的是有信心,有耐心,有慧心。小學數學教師在思想理念里要堅信小學數學作業(yè)的減量增效是可以實現的,要對這個目標有信心,只有充滿信心,才會充滿動力,才會付諸行動,并最終達成目標。此外,在設計作業(yè)的過程中,教師要有耐心,不管遇到質疑和挫折都要堅持下去,切不可半途而廢,要切實將小學數學作業(yè)的減量增效貫徹到底,這體現的就是教師的耐心。而且,教師在作業(yè)設計時,要善于開動腦筋,挖掘智慧,合理布置作業(y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教師的“三心”是貫徹并落實小學數學課外作業(yè)減量增效的前提和保證。在此基礎上,要真正實現小學數學課外作業(yè)的減量增效,還要求教師努力做到“四性”即提高作業(yè)設計的針對性,增強作業(yè)設計的差異性,提升作業(yè)設計的趣味性,遵循作業(yè)設計的實踐性。
一、提高作業(yè)設計的針對性
要實現小學數學作業(yè)的減量增效,首先就要提高作業(yè)設計的針對性。小學數學的每節(jié)課都會有一些主要的知識點,如四則混合運算,對不同形狀圖形的認識等。教師在設計課外作業(yè)時,應該圍繞這些主要的知識點進行設計,精心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題目讓學生去練習,爭取每一道練習,都會讓學生有所收獲,提高作業(yè)練習的針對性,讓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加全面而深刻,在減少作業(yè)量的同時,提升對知識點的掌握效率。而不是運用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反復演練同一種題型,那樣只會導致學生做了大量的無用功,引起學生的厭煩,與減量增效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
二、增強作業(yè)設計的差異性
站在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的角度去思考,他有可能為好幾個年級授課,也有可能為好幾個班級授課,即使他只為一個班級授課,他授課的學生也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認知不同年級、不同班級、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在進行作業(yè)設計時,要充分了解這種差異,尊重這種差異,認可這種差異。如,高年級和低年級的作業(yè)特點肯定有所區(qū)別,低年級注重的是引導,高年級注重的是啟發(fā),而且在班與班之間,不同的學生之間,也都有著自己與眾不同的特點,教師要掌握這種差異性,采取分層布置的方法,比如,有的學生知識掌握較好,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開發(fā)性比較強的題目,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也有一些同學知識點掌握得不夠好,教師就應該圍繞知識點的運用布置一些強化練習??偠灾處煈敵浞挚紤]學生之間的差異,力求為每一位學生都設計一份適合自己的作業(yè)。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有助于實現課外作業(yè)的減量增效。
三、提升作業(yè)設計的趣味性
小學生往往熱衷于獨特新奇的事物,對游戲癡迷不已,而數學正是一門可以與游戲掛鉤融合的學科。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利用小學生喜歡游戲的心理,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將作業(yè)設計與游戲巧妙掛鉤。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在這方面進行一些嘗試和探索,將數學知識融入到游戲中,比如,我經常給學生設計一些趣味性很強的作業(yè),如數字迷宮、利用四則運算找門牌號碼等。通過類似的小游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帶著玩游戲的心態(tài)進行作業(yè)練習,不知不覺中靈活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沒有感到做作業(yè)是一件苦差事,反而期待老師布置這樣的作業(yè),自然而然實現了作業(yè)的減量增效。
四、遵循作業(yè)設計的實踐性
學以致用,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到實踐中。數學跟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會應用到數學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都希望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從中獲得一種滿足感和榮耀感。作為教師,在設計課外作業(yè)的時候,可以設計一些實踐性的題目,比如,在學習長方形的時候,我會布置學生回家量一下自家的桌子面或電視屏幕,記錄寬和長的數值,計算面積?;蛘咦屗麄兓丶覕狄幌录抑杏卸嗌傥锛情L方形或三角形,然后一一記錄下來。通過這種作業(yè)設計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進一步掌握相關知識,激發(fā)學習數學的熱情。這種作業(yè)設計方式非常生活化,可以有效推動小學數學作業(yè)減量增效的實現。
以上是筆者在多年小學數學教學經歷中,通過不斷摸索和探求,得出的一些經驗和心得。筆者認為,小學數學課外作業(yè)設計是一門學問,如果教師能夠真正做到“三心”、“四性”,就一定能夠將這門學問做好,實現小學數學課外作業(yè)的減量增效,推動新課改的深入開展。
參考文獻:
[1]簡東英. “新型”的數學作業(yè)設計
[2]魯光明.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獲得知識更重要——小學低段學生數學作業(yè)中常見錯誤分析及對策
[3]年順義. 小學數學作業(yè)設計之我見
[4]楊云亞. 關注數學作業(yè)設計 努力實現減負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