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唐山市發(fā)生4.8級地震后,一段名為“實拍唐山地震中老師帶領學生從容撤離”的視頻迅速在網(wǎng)上走紅。唐山英才學校師生們從容有序地撤離、有同學將拄拐杖的同學背下樓等畫面都獲得了網(wǎng)友的贊譽。
這段視頻讓人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起緊鄰北川的四川省安縣桑棗中學的“最?!毙iL。該校因為長年堅持組織學生進行緊急疏散演習,在發(fā)生汶川大地震時有效地保證了所有學生和老師無一傷亡。和整個汶川巨大的傷亡人數(shù)對比,該校因師生無一人傷亡被稱為“奇跡”而聲名遠播。
這兩所學校在大江南北“躥紅”都是因為在關鍵時刻發(fā)揮了平時防災演習的作用。這兩所學校的做法是值得稱贊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們的“躥紅”也正反映了我國生命教育的缺失。試想,如果每所學校的生命教育做到了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人們還會將這兩所學校當做“學習典范”來推崇嗎?今年初,多位兩會代表、委員認為,我國安全教育進課堂大多還只是停留在安全手冊進課堂的階段。有關調(diào)查表明,學生中90%以上對逃生基本知識根本不了解或不太了解,對災害發(fā)生時往哪里逃生、怎樣進行自救互救更是了解甚少。而今,全球變暖、極端天氣事件頻發(fā)、城市衍生災害增多、校園傷害和意外事故屢有發(fā)生,諸如此類的隱患隨時會威脅青少年學生的人身安全,因此,在學校推廣和加強生命教育是非常迫切的,也是勢在必行的。
在許多國家,包括地震、火災等自然或人為災害的防災教育,早已作為中小學的必修課,成為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之一。如日本早在1989年的《教學大綱》中,明確將生命教育的目標定位于敬畏人的生命與尊重人的精神。日本文部省還明文規(guī)定,每個學期都要進行防災演習,而演習的日期和方式由學校自主選擇,學校確定方案后若獲得批準即可實施。英國教育部也在2001年就擬定在學校開設“死亡課”,幫助學生體驗遭遇重大挫折和生活方式突變時的復雜心情,學會在非常情況下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生命教育也已經(jīng)引起了我國一些地方和學校的重視。如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1年度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生命教育課程資源開發(fā)應用研究”在北京開題;遼寧省教育廳頒布了《遼寧省中小學生命教育專項工作方案》,正式啟動了遼寧省中小學必修的生命教育工程;浙江省普陀山教育局組織區(qū)域內(nèi)中小學開展生命教育實驗;北京中加學校開設了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系統(tǒng)課程……
從世界各地以及我國部分地區(qū)、學校對生命教育的重視可以看出,他們對生命教育的理解是充分尊重人的生命乃至一切自然生命,重視對學生生存能力的培養(yǎng)和生命價值的提升。但其中也有一些學校的生命教育內(nèi)容僅僅停留在形式上,使生命教育成為了走過場的活動。筆者以為,防止生命教育走過場,最好的做法是教育部門將生命教育內(nèi)容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甚至細化為考核項目,使其得以充分落實。教育部門只有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年齡階段,系統(tǒng)地、有針對性地構(gòu)建生命教育教材體系,循序漸進地增進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認識,才能培養(yǎng)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情感,并積極參與實踐生命意義與價值的行動。
開展生命教育并非一定要另起爐灶,可以從學校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地進行,可以和學科教學、專題講座、課外活動、心理教育等有機結(jié)合起來,或者是通過適合本校實際的校本課程來促進學生理解生命教育。只有讓學生在學校就了解、認識諸如“生存的意識、條件、手段、方法,以及為什么會死亡”等方面的系統(tǒng)科學知識,掌握諸如“如何面對危險”“如何科學用電”“如何在不同的險境中救助同伴”等具體行為方法,讓學生形成自我防范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才能稱得上是成功的生命教育。當然,學校還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讓老師們充分認識生命教育并掌握相關的技能。
古代教育大家孔子就有“君子不立危檐之下” 之說,告誡人們要愛惜生命,居安思危,防患未然。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我們不該在面臨災難或其他涉及人身安全的問題時,才開始思考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應該以“居安思?!钡男膽B(tài),謹慎地對待生命中有可能會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使我們的學生能在面對危險時把危害降到最低,甚至是“把危險扼殺于搖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