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其它各門功課的學習起著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學是每個語文教師教學上的重點,課堂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是引領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陣地?!娟P鍵詞】情境教學;課堂教學;激發(fā)興趣;扮演角色;多媒體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其它各門功課的學習起著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學是每個語文教師教學上的重點,課堂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是引領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陣地。如果,我們一味地讓孩子的思維在課堂上如此“沉睡”下去,可以想像,后果是不堪設想的。情境教學成為豐富兒童語匯、發(fā)展兒童語言的極好途徑。因此,這種方法廣泛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并能通過一定的途徑,把學生帶到作者筆下的那個情境中去。
一、情境教學策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及作用
情境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fā),制造或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適應的場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材內(nèi)容,促使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fā)展,只有美好和諧的語文課堂心境,才能讓課堂充滿創(chuàng)造,充滿生命的活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運用,使整個課堂充滿了勃勃生機。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詞匯,鍛煉了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情境的生動、形象、有趣,激起學生的情緒,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即情境能體現(xiàn)教材的特點,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材難點,從而促進兒童知識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盡可能大的發(fā)展。
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后才影響于學生的。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nèi)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體操、音樂欣賞、旅游觀光等等,都是寓教學內(nèi)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二、情境教學策略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1、創(chuàng)設融洽,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
美國教育學家羅斯福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詳?shù)恼n堂氣氛,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參與者,專制、壓抑的課堂氛圍抑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則有助于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造靈感。
從步入教室的那時起,就要把微笑帶入課堂,把對孩子們的激勵帶入課堂,教師的每一個眼神、表情、話語、舉動都充滿著一顆愛心,用愛心去對待學生,以和善的面孔去面對學生,學生自然會跟著友好的人一起走進知識的海洋,從而可以輕松,愉快的學習,進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佳境。
2、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
作為低年級的學生,自控力相對比較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那么,作為教師,就應該考慮這一點,注意從這一點出發(fā),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充滿信心去學習。
我在教學生學習拼音時,就采用了“拼一拼”“找一找”的方法,使學生掌握了三個復韻母的拼讀方法,達到了教學目的,當我出示音節(jié)卡片時,學生們輕聲拼讀h-u-ang-huang,隨著我抽動卡片,同學們一會兒拍手,一會兒擺頭,主動積極的學習著,一張張音節(jié)卡片,一個個實物形象,一次次的演示動作,創(chuàng)設了極佳的教學環(huán)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 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課堂上學生扮演角色,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將教材形象展現(xiàn),同時還能理解課文,扮演的越真,就越感到親切。越感到愉快、越感到輕松。
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兩只小獅子》,這篇課文就有幾處對話,是一篇要求分角色朗讀的課文。為了讓學生上好這節(jié)課,我做了些頭飾,還在黑板上畫了棵小樹,作為背景,讓朗讀的孩子戴上頭飾上臺表演,同學們又高興,又激動,人人都鍛煉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個學生都讀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在這快樂的教學氣氛中,不僅加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為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縮小了同學之間的距離,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恰當?shù)剡\用各種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使學生樂于學習。
4、 語言形象生動、創(chuàng)設情境。
語言是一切活動的基礎,缺少了語言人類將無法溝通,無法進行交流,語言已經(jīng)成為人類溝通的工具,是人類傳播語言的媒介,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可以為學生提供表達心聲的場所,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語言對語文教師而言,是極好的煽情、啟智工具,語文教師要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優(yōu)化教學語言,使教學語言更凝練,更優(yōu)美,更富有藝術性和感染利,從而最大限度地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是基礎,是鋪路石,學好語文是關鍵,語文課堂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一定能提高教學效果,幫助孩子們學好語文。
三、情境教學策略在語文課堂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語文課程標準》:語文教學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zhì)、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感。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貫徹新課程“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核心理念,不遺余力地探索和運用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方法等,為傳統(tǒng)教學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使新課改的實驗進一步走向深入。由于一些教師對語文新課標理解不夠到位,對新教材的挖掘不夠深刻,在語文課堂教學的情境創(chuàng)設上出現(xiàn)了一些誤區(qū),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種現(xiàn)象。
1、對“情境教學”的內(nèi)涵和外延不夠清楚,不考慮課文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盲目創(chuàng)設情境,對學生學習缺乏正確引導。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而情境教學則是通過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情境,讓語文教學進入情感領域,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憑借情境,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智力的發(fā)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2、單純?yōu)榱苏n堂形式“活”而創(chuàng)設情境,過分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創(chuàng)設情境,不考慮課文內(nèi)容所傳達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取向。語文教學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3、有活動沒體驗。課堂上,學生一會兒忙活這,一會兒忙活那,教室里亂糟糟、鬧哄哄,卻稱之為“動中學”這種活動是外在多于內(nèi)在,動手與動腦相脫節(jié),目的性差,為活動而活動,沒有反思。
4、多媒體課堂形式單一化。多媒體教學雖有生動直觀的一面,但是如果一味的依賴就又會使課堂成為變相的滿堂灌,只是把教師的單一講解變成了機械的放映。曾聽一位老師的多媒體課,這位老師整堂課就坐在電腦前一個幻燈片接著一個幻燈片放映,學生只是觀看根本沒有參與這節(jié)課的討論,像這樣的課,學生久而久之就會厭煩。對此,我們還需在多媒體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上反思,使其真正的服務于課堂,成為有效的輔助教學手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因斯坦也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一方面要從自己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多渠道多角度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全方位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入手,另一方面應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入手,使他們在感興趣的基礎上由被動地學轉變?yōu)橹鲃拥貙W,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贏得興趣,在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中學得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