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教學是指教師有意識地將模糊思維方式運用于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科領域中那些亦彼亦此的現(xiàn)象,迎合學生的模糊認知心理,充分利用模糊信息、模糊語言,創(chuàng)設知識、心理上的暫時性模糊狀態(tài),促使學生感悟、體驗,以此激發(fā)、誘導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提高教學效果的活動。通用技術是一門全新的課程,由于內容自身的特點,不能讓學生機械地接受學習,也不能一味地進行精確教學,而恰當?shù)氖褂媚:虒W,卻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通用技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通用技術的課程特點決定需要模糊教學
通用技術的核心內容是技術設計,涉及技術的性質、設計的過程、設計的交流、設計的評價及結構設計等。而對于設計,存在著大量不確定、亦此亦彼的模糊內容。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碰到學生問類似的問題:“老師,我這個臺燈草圖畫得是對還是錯呢?”“臺燈怎樣設計呢?”那我們能不能給出精確的答案呢?不能,而且也不應該給出所謂的精確答案。這時候就需要進行模糊教學,多一些贊賞,少一些否定,這才是更科學的教學方法。比如:臺燈如何設計,在學生明確設計要求之后,就讓他們根據(jù)自身的認知特點,大膽地去想,大膽地去設計自己的有個性的作品。不管最后設計的作品怎樣,重要的是每個學生都親身經歷了設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有所思考,有所體驗,有所領悟,有所收獲,等等,這不就是我們教學的目的嗎?因此,這樣的設計才有創(chuàng)新,這樣的教學也才更加有意義,也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通用技術的課程目標。
另外技術設計所涉及的領域是極其廣泛的,通用技術課本涉及的內容也很多、很雜,很多內容又一筆帶過,而現(xiàn)階段安排的課時又非常有限,來不及我們教師精講精析。因此,有些問題不能解釋清楚的我們可以不用解釋,特別是教師解釋也有困難的問題,更沒必要精析了。還有一些學生的回答、提出的問題,可能千奇百怪,我們該模糊的時候就該模糊一點,否則精確了可能更不好。因此,教學中來點模糊教學,更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效率。
二、通用技術中模糊教學妙用的例子
在通用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愿或不敢來點應有的模糊是不行的,太多的不放心會使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走向極端:大包大攬,好像不精講精析,教師就沒法教,學生就沒法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啟迪,積極實現(xiàn)由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轉變,當好學生學習的指路人。通用技術的教學中有很多可以應用模糊教學的例子,比如:
1、結構設計的模糊教學
通用技術的教學中離不開各種各樣的設計,比如結構的設計。在結構設計的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為學生留出足夠的自主空間,在有限的課時內沒必要分析得很詳細,面面俱到,講得太多可能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學生也不一定都能掌握,要出現(xiàn)的問題可能還是會出現(xiàn)?!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設計時我們只能指導學生怎樣設計,引導學生正確的思考,而不能要求學生一定要怎樣設計。比如相片架的設計,教師在讓學生明確設計的要求及注意事項之后,就應讓學生大膽地去構思,可能50個學生會想出50種方案,不管學生的方案怎樣,我們都應持肯定的態(tài)度,當然不足之處應與學生探討,在方案點評的時候加以改進,使其更加完善。但我們一定不要包辦整個過程,不能用自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比如形狀一定要長方形的,材料一定要用木料,相框與支架一定要怎樣連接等等,這都是不可取的,也是沒有意義的。當然教學中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給學生適當?shù)靥崾?,引導學生更好的思考。
2、設計評價的模糊教學
設計離不開評價,比如對產品的評價。評價要先確定評價角度,在沒有限制的情況下評價角度可以不同。在評價角度一樣的情況下,結果也不一定一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有道理的都可以,因此不同的學生評價的結果可以不一樣。比如對某盞臺燈進行評價,學生往往說“好”、“一般”、“不好”等,只要能講出合理的理由都可以,我們不應追求答案的一致性。當然臺燈評價的時候,我們要根據(jù)要求對各個角度分別進行評價,比如經濟性怎么樣?創(chuàng)新性如何?等等。每個角度也可以分別進行打分,打分的時候要注意允許不同的學生有差異,比如創(chuàng)新性有學生打3分、打4分等等,都應是合理的。因此,在設計的評價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避免過于精確的教學,精確了反而不合理,甚至是錯誤的。
3、作業(yè)批改的模糊教學
通用技術活動手冊及平時的練習中有很多有關設計的主觀題,那這些主觀題我們怎么批改,能否像改數(shù)、理、化一樣:對或錯呢?顯然行不通,有道理的就是合理的,但合理的不一定就全對,不合理的也不一定就全錯,有些題目只有參考答案,沒有也不應有標準答案,因此批改時我們可以模糊一些,比如用A、B、C、D等來反映答案的情況,這樣反而更合理。
三、應用模糊教學時要注意的問題
模糊教學并不是說講課可以含糊不清,也不是說通用技術就不要精確教學了,因此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一些問題:
1、并非所有的內容都要進行模糊教學
模糊教學強調知識是基于學習者自己主動建構而成的,它具有非普適性,必須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的需要有選擇地使用。通用技術中的有些內容還必須要精確教學的,比如技術語言,常見工具的使用,還有一些基本理論等等。特別是三視圖的繪制,尺寸的標注,工具的規(guī)范使用等等,都是不能進行模糊教學的。
2、模糊教學并不是糊涂的教學
模糊教學中的“模糊”不同于是非不分的糊涂,也不同于模棱兩可的含糊,它必須以正確性為前提。假如認為模糊教學就用不著深入鉆研教學內容,上課就可以馬馬虎虎,那是對模糊教學的曲解。因此,模糊教學并不是糊涂的教學,更不是錯誤的教學,它同樣也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
3、模糊教學與精確教學應該互補共生
模糊與精確是對立統(tǒng)一的矛盾體,二者不可分割。教學中的模糊畢竟只是一種手段,其最終目的是指向精確。因此,模糊教學與精確教學只有緊密結合,相互補充,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相反,教學中如果只有模糊,學生不知所云,不為所動,教學就難有成效;如果只有精確,一覽無余,清澈見底,學生就沒有回味與想象的空間。因此,教學中的模糊不是絕對模糊,而應是相對模糊,是模糊中有清晰、清晰中有模糊。
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作為藝術可以模糊;作為科學,必須嚴謹,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即變課堂教學單純的認知過程為認知與情意有機交融的藝術過程,從而推進通用技術教學向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情知的審美教育境界升華,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