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集體備課流于形式、缺乏創(chuàng)新、不重視個性化教案的前提下,我們通過競賽活動,帶動全縣教師提高對集體備課的認識,不斷改進現(xiàn)行的備課制度,查找弊端。我們從備課的方式方法、教案的合作研討、課堂的跟蹤檢驗、課后的反思與調整等幾個方面進行探究,在合作研討中提出了“四個關注”,即“關注課程標準”、“關注全體學生、“關注問題預設”、“關注資源儲備”,謀求教案的實效,推動新課改的全面實施。
關鍵詞:集體備課 操作程序 實效性
新課改下的集體備課方式,大多數(shù)學校都采用教研組集體商討、教師分工備課、匯總成案的形式進行。教研組在有限的條件下,以互動、協(xié)作、交流的形式,解決理念、備課方式、研究方法等問題,處理教師在備課及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豐富并完善課堂教學。但由于鄉(xiāng)鎮(zhèn)學校的專職單科教師人數(shù)較少,教學研究或集體備課的質量提高較慢,往往都是圍繞“教參”來展開,或從網(wǎng)上“下載拼湊”,備課形式千篇一律,雷同一致,缺乏創(chuàng)新,“胸中有書”而“心中無人”,不重視個性化教學方案,導致集體備課方式出現(xiàn)諸多弊端,流于形式。為此,我縣組織了一次“全縣初級中學語文科集體備課大賽”,以期通過競賽改進現(xiàn)行的備課制度,完善集體備課形式,推動新課程的全面實施。目前,集體備課方式成了推進我縣新課改的一項特色性工作,引起了全體教師的高度重視。
一、查找弊端,改進方法
新課改背景下的集體備課,是對傳統(tǒng)備課制度的改進和挑戰(zhàn),也可以說是一場深刻的變革。要改進傳統(tǒng)的備課制度,就要反思教師的備課行為,了解其弊端所在,找出改進方法。
傳統(tǒng)備課方式的弊端,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1、以“參”為本,權威至上。在教師們的教學觀念上,“教參”就是高高在上的權威,是解決教學問題的標本,教師的備課都得依靠它,依賴它,不可能有創(chuàng)意,致使課堂教學缺少活力,觀念陳舊。
2、以“我”為主,缺少協(xié)作。教師們的備課,也會有討論和研究,但往往是老教師在指導,青年教師在傾聽,很少有真正的教學交流與協(xié)作,更多的是單兵作戰(zhàn),單憑自己的個人能力解決教學問題。這種方式,難免會出現(xiàn)疏漏,特別是一些綜合性知識,沒有交流探討,就容易出現(xiàn)錯誤。
針對目前存在的弊病,我們期望通過競賽形式來引導全縣的集體備課走上健康的軌道上。我們的集體備課圍繞以下幾個程序展開:“問題診斷→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正教案→課堂跟蹤→反思提升”。集體備課組以學校為單位,每個參賽隊由4人組成一個研究組,各研究組自行分工,確定集體備課的中心主持人(組長),修正教案執(zhí)筆人,課堂跟蹤執(zhí)教人,評議主持人。這樣分工與合作,讓每位教師都自覺參與到集體備課的教研活動中來。
二、合作研討,謀求實效
集體備課主要體現(xiàn)是集體的智慧,所以要充分發(fā)揮群體的力量,形成教學的合力,達到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的目的,以謀求教案的實效性。在合作研討過程中,教師們都關注了以下幾點:
1、關注課程標準,體現(xiàn)“三維目標”。
“三維目標”是新課程標準推進素質教育的根本體現(xiàn),它使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有了重要的依靠和堅實的操作基礎。設計“三維目標”一定要具體,才便于在課堂教學中落實。例如《班羚飛渡》教學目標中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有備課組這樣設計:通過羚羊犧牲一半,保存一半的故事,引發(fā)學生思考生命的價值,體會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珍視生命與生活,關愛動物,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也引發(fā)自然界物種生成延續(xù)方式的探究。
2、關注全體學生,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
在新課改的理念下,“關注全體學生,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成了集體備課的“主心骨”,在教案中要盡量體現(xiàn)讓學生感悟和體驗,注重情感的激發(fā)和熏陶,善待學生,維護學生的積極性,讓師生加強教學交流,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華南虎》的教案中,“問題探究”這樣處理:詩歌中第五節(jié)“我羞愧地離開了動物王國”,我為什么感到“羞愧”呢?主要觀點——詩人看到人類對老虎的迫害行為,內心感到自責,愧疚;個體理解——詩人沒有能力幫助老虎、解救老虎而內心自責愧疚;拓展發(fā)揮——假如我是詩人,我會怎樣幫助老虎。類似這樣的教案還有不少,既有對全體的關注,也有對個體的關注。
3、關注問題預設,強化學法指導。
依據(jù)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教學方法要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要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因此,備課的立足點必須從“我怎樣教”轉換到“如果我是學生,我將怎樣學”上面,多從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需求方面考慮學生怎樣思考、怎樣學習,強化學法指導。為了避免教學法的單一,集體備課的預案,可以準備多種教學方法,以便上課教師能夠靈活選用,重視有效的問題預設,更多地關注學生情感。
在《班羚飛渡》的預案中,有一個“課堂探究”的問題是“假設我們像斑羚一樣面臨生死存亡,你應當如何面對?”預案中列出了這樣幾個答案:(1)視死如歸;(2)犧牲自己;(3)舍己救人;(4)無私奉獻;(5)承擔責任;(6)逃跑(靈活分析學生回答問題的出發(fā)點,巧妙引導);(7)保存自己(是否以損害別人為前提或傷害他人)。這樣的預案,除了有正確答案,還能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他們可能會出現(xiàn)哪些問題,出現(xiàn)的問題是否會影響教學秩序?一旦有了精心的準備,就算課堂上有了意外發(fā)生,甚至出現(xiàn)難堪現(xiàn)象,老師也不至于手忙腳亂,無言應對,反而會利用契機,調動思維,活躍課堂氛圍。
4、關注資源儲備,有效整合
集體備課的另一個重頭戲,就是對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利用,進行有效的整合。由于教師們的教學各有所長,個人研究各有所專,在處理教學設計時,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進行必要的整合,以期達到最佳效果。經(jīng)過多次交流、商討、整合出來的預案,是集體的共識,也是個人的思維提升,應該切實可行。大家搜集到的相關教學課件、個人研究心得、教學經(jīng)驗及教參分析,均可作為教學資源來儲備,在指導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時候,才會有許多方法、資源可供使用。
三、課堂跟蹤,檢驗成效
集體備課的預案,是教師課堂教學的藍本,教學設計是否合理、科學,就要通過課堂去檢驗。課堂教學,一定要覆蓋新課標的內涵,快速揣摩學生的心理,把握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才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靈活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因地制宜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進行施教。
在講授法國作家布封的科學小品文《馬》的課堂上,一位學生提問:“學習這篇文章,雖然我們體會到的是作者對天然馬的贊美和對人工馴養(yǎng)馬的同情,但是,我們看到電影中許多人工馴養(yǎng)的馬會在戰(zhàn)斗中救人,我們也常常被它感動,難道這不是贊美嗎?”這時,只見老師不慌不忙地從作者及寫作背景上分析,指出了兩種不同時代對馬的關注方式的差異,并強調小品文和電影藝術在表現(xiàn)方法上的不同,突出了人的認識角度。這樣,在老師的拓展引導下,學生就得到了意外的收獲,在理性上提高了對馬的深層認識。
四、課后反思,完善成果
課堂教學過程檢驗了教學預案的實效,教師的臨場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課堂氛圍等都需要作評價反思,有些環(huán)節(jié)要作適度的調整,反思調整是集體備課必不可少的步驟,是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只有不斷反思,不斷交流,不斷調整,教學業(yè)務才能達到精益求精。
例如在《珍珠鳥》的教學反思中,備課組這樣總結:執(zhí)教者能夠按集體備課預案進行教學,思路非常清晰,“問題探究”輕重適度,啟發(fā)學生注重方式,師生交流很活躍,利用課本插圖和多媒體圖片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落實“三維目標”很到位。雖說執(zhí)教者平時的教學也很優(yōu)秀,教學成績也很好,但課堂教學總是講多問少、問多答少,主動學習者不多。而通過集體備課后,我們親身感受到執(zhí)教者比平時更多地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課堂教學效果好,幾乎達到了完美的程度,這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集體備課的巨大優(yōu)勢,它肯定會給我們今后的教學帶來沖擊,并引起老師們的高度重視。
總之,我們的集體備課還處在實踐和探索中,但只要觀念到位、措施到位,始終以合作研究的方式處理好各個環(huán)節(jié),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我們堅信,集體備課一定會成為新的教學模式,逐步被大家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