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活動的重要形式,它是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保證。在開放的語文教育體系中,課外閱讀不是游離于語文教育過程之外的“點綴”,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關(guān)鍵字:課外閱讀;興趣;教師引導
一 小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一) 學生的世界觀很大程度受課外讀書的影響
學生閱讀不同的課外讀物,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世界觀,他們會以書中的人物形象、精神面貌為榜樣,比如那些反映英雄人物偉大事跡的課外書籍中會描寫英雄人物光輝的人物形象和可歌可泣的歷史事件,學生受到這些偉大人物的鼓舞,從而形成慷慨正義的價值觀。
(二)課外閱讀本質(zhì)上減輕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
一些觀點認為,課外閱讀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不能專注課業(yè),會影響學生正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積淀。但是我們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如果學生課外閱讀量大,那么他在遣詞造句、寫作能力、知識面上思維都很活躍,遠遠勝于只讀課本的學生。由此可見,課外閱讀非但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反而會給學習帶來事半功倍、一舉多得的效果,是學生們在歡樂祥和的狀態(tài)中提高了閱讀能力。
二 課外閱讀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現(xiàn)代心理學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習最直接、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因素。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币虼耍處熞弑M全力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樂趣。
(一)老師要幫助同學選擇合適的圖書。
選擇一本適合學生而又有趣的圖書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十分重要。雖然課外閱讀可以給學生帶來很大裨益,但是并不是要來者不拒,什么書都要讀。別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lǐng),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爆F(xiàn)在出版物眾多,書店里琳瑯滿目但也魚目混珠,各個書籍的質(zhì)量水平參差不齊,如我們不慎重挑選課外讀物,最后給學生帶來的益處時微乎其微的。因此,我們要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能力、個人資質(zhì)推薦適合他的圖書,既不能內(nèi)容深奧,晦澀難懂,又不能簡單膚淺,令學生無所獲益。
(二)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對課外閱讀的需要和渴望
需要產(chǎn)生動機,動機促進行動。小學生的注意力相對不那么集中,意志力也不強,所以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 并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小學生的閱讀一般和陶冶個人情操,培養(yǎng)個人氣質(zhì)并沒有多大聯(lián)系,他們的需要更多建立在具體情境之中。如學生為了征文比賽的獎勵而擴展閱讀,或者為在同學之中有一種成就感和優(yōu)越感和擴充課外知識。正如皮亞杰所說: 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人,我們所教的東西符合他們的需要,他們才會有興趣,有動力。
(三)老師要營造班級讀書的良好氛圍。
要創(chuàng)造課外閱讀良好的氛圍和狀態(tài),必須要有一定的物質(zhì)做保障,以便學生積極熱忱的投入到閱讀當中。首先,教師要組織學生建立班級圖書角。這樣,學生為了向同學們推薦自己喜歡的書,就會想方設法竭盡所能,他們或許從書店購買,或者把家中珍藏的書籍分享,或者去借書,于是學生課外閱讀的范圍無形中加大了很多。其次,老師只是幫助學生建立圖書角,在管理方面,要讓學生自己負責。比如鼓勵學生用民主的方式選擇圖書管理員,由小組圖書管理員決定并實施適用的管理制度,把借書、還書、圖書保護這一系列的程序規(guī)范起來。通過這樣的管理活動,學生不僅增強了管理能力和協(xié)調(diào)能力,還形成了一種競爭意識,同學之間相互比賽,爭取多讀多看的競爭意識。
(四)老師要科學評價,給予學生激勵性表揚
1、開展手抄報活動。手抄報是一種可傳閱、可觀賞、也可張貼的報紙的另一種形式。在學校,手抄報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老師可以利用手抄報的特性激勵學生課外閱讀,展示學生優(yōu)秀的課外閱讀成果,例如,舉行手抄報大賽,選出優(yōu)勝者,一方面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激勵學生進一步課外讀書,另一方面也加強了課外閱讀的效果。
2、開展讀書、寫作競賽活動。學校可以組織朗讀比賽,也可以組織正文比賽,旨在開闊學生視野,增長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能力,鞏固學到的各種知識。
3、鼓勵學生投稿。教師要促進學生把吸收的課外閱讀知識展現(xiàn)出來,鼓勵學生向文學雜志投稿,當學生的習作變成一個個鉛字的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將受到極大的鼓舞,也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最高獎勵。還可以進一步地激發(fā)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興趣,讓他們樂此不疲。
三 教師應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一)老師要起到垂范帶頭的作用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自然不可言喻,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的興趣起著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正因如此,語文老師本身就要有良好的讀書習慣,好讀書、讀好書,并且積極的和學生溝通讀書的心得體會,引導學生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好作風, 這樣,孩子對書籍的渴望和興趣才能被激發(fā)出來。試想,如果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都不愛讀書,那怎么能說服引導學生喜愛讀書呢。
(二)老師要學會把課外閱讀和語文課堂實踐活動結(jié)合起來
老師成功的把課外閱讀和語文課堂實踐承接起來,而不單單是和課內(nèi)內(nèi)容簡單的相加組合。識字寫字口語交際作文等綜合性學習都可以和課外閱讀相結(jié)合,創(chuàng)新出課外閱讀靈活的一面。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課外閱讀知識對于口才文筆有強大助力時,就會滿懷信心地投入到進一步的課外閱讀中,閱讀能力強的孩子根據(jù)自己的閱讀趣味積極選擇圖書,形成更系統(tǒng)更深刻的知識儲備。
(三)老師要教會學生讀書方法,提高讀書效率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由此可見,方法的重要性。教師要在課堂上有限的40分鐘時間內(nèi)“授之以漁”,例如教會學生掌握中心句,概括文章大意,總結(jié)文章中心思想等。長此以往,學生在自己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就會下意識地運用課內(nèi)學到的知識和方法去進行課外閱讀,獨立的閱讀能力在此過程中漸漸培養(yǎng)成熟。另外,老師要給學生養(yǎng)成讀書的時候隨時記筆記寫心得的習慣,在看到優(yōu)美的語句時可以摘抄下來,看到有哲理的文章要自己體會,寫下心得,如此,課外閱讀的效果更加明顯,學生讀書的效率也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 于瑋琦. 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及其培養(yǎng)手段.中國校外教育[J].
[2] 汪南軍.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小學教育科研論壇。[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