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以培養(yǎng)高質量、綜合能力強的人才是新世紀知識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我認為,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重點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難點在改進作文教學,關鍵是改革會考與評價,保證是提高語文教師自身素質。
一、中學語文素質教育的重點在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最基本形式,是教書育人的主要渠道,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所謂優(yōu)化課堂教學,就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優(yōu)化課堂教學必須抓住三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是備課。眾所周知,中學語文是基礎的工具性學科,而素質教育著眼于綜合素質整體發(fā)展,以人的根本質量的提高目的。因此,語文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做到腦中有“標”(課標的要求),胸中有“本”(對教材爛熟于心),目中有“人”(課堂教學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生身上),心中有“數(shù)”(設計好教法與學法)。只有備課優(yōu)化了,實施素質教育才能有案可查,有據可依。
第二是上課。依我之見,一節(jié)45分鐘的語文課是否實施素質教育,就是看語文教師能否優(yōu)化教學過程,做到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想為核心,能力為目標。個別語文教師喜歡在一節(jié)課里面面俱到,或以講代練,或滿堂問,或滿堂灌,都是有悖于素質教育的。我多年的中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比較注意營造教學情境,比較重視學生的積極參與。例如上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讓學生讀詩人的傳記,體驗他在浣溪畔草堂的潦倒困境,授課中憂國憂民的感情設立情境,使作者的、教師的、學生的情感及時溝通,調動了學生的積極的思維、濃厚的興趣、高度的注意力和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結果當堂課95%的學生就能背誦這首詩。
第三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長期以來語文教師已習慣于傳統(tǒng)的模式教學,這樣的課堂模式也有悖于素質教育。因此,要想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克服課堂教學結構簡單化、程式化、刻板化,因人因教材采取不同方法,設計好整節(jié)教學活動。譬如巧設懸念引入課文,課前五分鐘的演講或辯論,讓學生激發(fā)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我在上《項鏈》一課時通過板書(畫出情節(jié)波浪線,并標明一些點),引導學生講述故事內容,分析人物特點,總結后再讓學生補充故事:瑪?shù)贍柕弥楁準羌俚闹髸鯓??我把這種上法稱之為講故事式。在上《藥》和《夜》兩課時,課堂結構又設計為比較閱讀式。在上《雨中登泰山》時,我用圖片和錄像顯示泰山的景觀,調動學生的思想情感去理解課文,稱之為審美式。不管怎樣,課堂結構優(yōu)化了,教學方式方法也會更新,素質教育的目的就能在一節(jié)語文課中實現(xiàn)。
二、中學語文素質教育的難點在作文教學
既然素質教育是一種重視人的整體素質和個性發(fā)展的教育,那么作文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是一門體現(xiàn)個體和差異的學科,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尤顯特殊和重要。因而,實施作文素質教育是搞好語文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作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學生提高作文水平的通途。
我認為,實施作文素質教育比語文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要復雜艱難些,但其整體內容和具體方式仍是可以把握的。
就內容而言,在作文教學中必須對學生進行思維道德、民族文化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熱愛祖國文化的思想情緒、共產主義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健康向上的審美心理,是語文素質教育的整體格局,也是作文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其次作文素質教育包括基本技能素質教育。在實施素質教育中,語文教師應立足基礎,使學生努力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正確理解、分析、鑒賞或批評語言文學作品,然后將“拿來”的古今中外百科知識、活生生的生活原始素材,提煉、改造、升華,最終通向作好文的坦途。第三是作文個性化素質教育。即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研究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讓不同性格、不同文化根底、不同心理層次、不同年齡的學生寫出與其個性特征相適應的文章。
就作文素質教育的具體方式而言,我及身邊同仁常用的方式有:
第一、引導學生走向社會生活,豐富人生,占有作文素材,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多作筆記。
第二、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生活,防止誤入歧途。如對當前改革開放形勢下某些事物的認識,就要引導學生看主流看實質,不要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第三、教會學生掌握作文的基本技能,如積累豐富的詞匯,各類文體寫作的要領,多讀多寫的竅門。只要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發(fā)揮,作文教學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抓好講評。往往經老師一點撥,學生就會茅塞頓開,優(yōu)劣得所。而講評之后的有意識重新習作,常能使作文升華。
三、中學語文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教育評價
考試制度是指揮棒,考試制度不改,老師學生還是被分數(shù)牽著鼻子走。不容置疑,實施素質教育不是不要考試,而是要合格性的考試。在新世紀中國,教育評價的選拔功能是不能抹殺的,擇優(yōu)選材,既可以保證人才的質量水平,又可激勵青少年奮發(fā)向上。依我之見,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真正實施素質教育,非要改革考試制度,制訂科學的評價方法。在考試內容上,一定要改革過去那種只考學生死記硬背的知識為考知識和考能力并重,還要通過考試來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品質和應試策略。在考試方法上,既要客觀公證,又要靈活多樣,還要積極嘗試多媒體在考試中的運用。
令人欣喜的是,最近幾年在中考中,語文試卷的命題日趨社會性,更側重于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中學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起著良好性導向作用。
四、中學語文素質教育的保證是不斷提高語文教師自身素質
“打鐵尚須本領硬”。良好的教師素質是中學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可靠保證。我以為,作為高素質高品位的中學語文教師,應是忠于職守,富有獻身事業(yè)的精神,應有廣博的轉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相當?shù)拈喿x能力、較強的觀察能力、一定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意志力,特別要有開拓創(chuàng)新能力。
不能否認,在中學語文教學大軍中,確實存在缺少責任感、缺少吃苦耐勞精神,沒有站在為知識經濟時代培養(yǎng)真正有用人才的高度來看待素質教育的實施的同志,他們抱著陳舊的教學觀念,運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圍著應試教育打轉。另有一些同志則有心無力,業(yè)務素質不高不僅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和作文教學中不懂得如何有機地或專門地進行素質教育,而且在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中也顯得無能為力,在推進中學語教學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明顯落伍,我為此拋磚引玉,淺淺一談,旨在和中學語文界的同仁們在實施素質教育系統(tǒng)工程中,能團結一致,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把握關鍵,有所保證,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寫就中學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