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是語文知識和其他知識全面綜合運用的過程,是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及思想認識水平的綜合反映。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在傳授語文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中學 語文 閱讀教學
《語文新課標》關于閱讀目標提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是適應時代的新目標,新要求。新課標還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什么是閱讀?閱讀就是通過視覺系統(tǒng)接受書面語言傳遞的信息,理解書面語言的意義、內容、思想感情的一種復雜的心理過程。閱讀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是語文知識和其他知識全面綜合運用的過程,是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及思想認識水平的綜合反映。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在傳授語文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閱讀教學的價值和作用的最根本體現(xiàn),也是閱讀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因此,我認為: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搞好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語文教師必須在思想上對閱讀教學予以足夠的重視,并在閱讀教學實踐中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的興趣是可以培養(yǎng)的,而且也應該培養(yǎng)?!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把閱讀當作一種興趣,對于陶冶其情操,培養(yǎng)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水平,提高文化素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語文是一門語言藝術的學科,旨在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構成語言能力的核心問題也就是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閱讀對于語文學習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究竟如何搞好閱讀?讀什么?怎么讀?構成閱讀的材料,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也可以是非教材上的內容。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和補充,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補充我們在閱讀教學中的不足。因此,我們應該既注重對教材的閱讀欣賞,同時也應該放開視野,去了解些中外凝聚著人類美好的感情和燦爛的智慧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讓他們對各種文學樣式均有所涉獵,對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有所了解。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是一種文化的積累,一種知識的積累,一種智慧的積累,一種感情的積累,是一種共同參與以至共同創(chuàng)造的過程。所以學生的閱讀絕對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文學活動的主體,是積極的自主的。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要配合學生,服務學生。放手讓學生體驗讀書的幸福,如果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了自我發(fā)現(xiàn)的驚喜,得到了自我愉悅,他就一定有了閱讀的興趣。這樣能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
二、教師要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式 做好閱讀方式組合的指導,如精讀與評析、默讀與速讀、略讀與泛讀等的組合,這些閱讀方式的組合如指導得當,它將有助于課內的閱讀教學,也有助于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在進行閱讀時,一定要注意閱讀方法。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有熱心、有誠心、有耐心。這樣就有助于學生知識面的拓寬,滿足學生的閱讀欲望;并且讀與教讀相結合,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自讀和教讀是課堂閱讀教學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一方面,通過教讀,教師給學生以必要的講解、釋疑、示范和講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和正確的閱讀方法。另一方面,學生自讀能力的提高又強化了自己的主體地位,并給教師以信息反饋,從而使教師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內容、步驟、方法和進度,以促進教讀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增強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良好的閱讀習慣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1、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學生在預習、自學的過程中,運用工具書可以迅速解決隨時遇到的一些疑難問題。中學生應養(yǎng)成隨手查閱工具書的習慣。
2、多思考、勤動筆的習慣。要讓學生養(yǎng)成邊讀書、邊思考、邊做筆記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要訓練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深入思考和認真分析,自己解決問題。同時,要訓練學生養(yǎng)成做各種類型的讀書筆記的習慣,如摘抄要點、做讀書筆記等。
只有讓我們的學生養(yǎng)成讀書的良好習慣,感到人生的快樂莫過于閱讀,才能夠讓他們的精神觸須既延伸到無限悠遠遼闊的歷史時空深處,又向無窮延展的未來歲月不斷挺進。
四、開展自由自主的課外閱讀活動 自由自主的課外閱讀活動要順利地開展,首先要尊重和珍視學生的閱讀心理和閱讀個性,給他們權力去選擇喜愛的閱讀篇目,而不是越俎代庖,隨意指定。有的同學多愁善感,囿于內心,他們可能會偏愛那些感傷婉約的詩詞散文;有的同學長于思考,關心社會,他們可能會側重那些現(xiàn)實感強又注重思辯的雜文隨筆;有的同學富于理想,抱負遠大,有腳踏實地的精神,他們可能就會去注意那些能給其豐富人生啟示和引路作用的名人傳記……在自由自主選擇閱讀對象的過程中,閱讀者會時時體驗到發(fā)現(xiàn)自我的樂趣。其次,自由自主的課外閱讀相對于中學生的實際情況而言,也不能離開教師的適時指點和啟發(fā)。因此在課外閱讀時確立一定的目標意識是必要的,讓學生多讀一些有較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的作品,在與文本交互溝通中成為一個“好讀書、樂讀書”且格調情趣高雅的人。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項細致而復雜的工程。教師除了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外,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鼓勵學生自主閱讀。作為中學語文教師,唯有不斷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素養(yǎng),豐富自身底蘊,不斷探索教育教學新方法,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通過明確適當?shù)慕虒W目標,制定適宜的教學方法,通過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喜歡語文,進而喜歡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