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是學生的一門入門課,《標準》明確提出:“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代替的?!倍菔緦嶒炆鷦又庇^的現(xiàn)象,以及意想不到的實驗事實和結果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那么怎樣才能做好演示實驗,增強課堂魅力呢?為此,我在多年的化學教學中對演示實驗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
一.精心準備,確保效果
課堂上的實驗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準備程度,教師課堂上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榜樣。試想課堂上老師在演示過程中丟三落四,馬虎大意,心中無數(shù),幾經周折實驗尚未成功或者勉強成功,有會對學生有多少積極的意義?恐怕消極的作用遠大于實驗本身的作用。因此,教師要以科學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實驗,課前要認真檢查儀器,藥品和有關材料,看是否齊全,對實驗難度大的實驗,要認真鉆研,查閱有關資料,還要和相關老師探討,并通過試做,以求準確無誤,有最佳的現(xiàn)象方可。
二.操作規(guī)范,一絲不茍
演示實驗突出的作用是給學生做示范,教師演示的每一個操作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規(guī)范的操作才能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取得良好的實驗效果。因此,教師的操作要嚴謹規(guī)范,一絲不茍,貫徹始終,無論是儀器的使用,還是實驗的基本操作都要嚴格按規(guī)范要求進行,使學生在開始學習化學時就養(yǎng)成正確操作的習慣。要知道糾正一個已經形成的不正確操作比要掌握一個正確的操作技能困難的多。“打鐵還需本身硬”,這就要求老師平時要嚴格要求自己,訓練有素,具備嫻熟的實驗技能,教師的實驗技能,演示過程都做到無懈可擊,以防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
例如:在演示配制50克5%的氯化鈉溶液時,需要計算、稱量、溶解幾個步驟,在算出需要2.5克氯化鈉,水47.5克,然后進行兩個基本操作:一是稱取2.5克食鹽固體,調節(jié)天平平衡后,在天平左右盤上分別放上大小相同的紙一張,移動游碼放在標尺的2.5刻度處,接著要在左盤加食鹽,由于量較小,用藥匙加食鹽要格外小心,不能一下加超量,當加到天平剛欲擺動又馬上停止時,表明藥量尚不夠,這時要用震腕的辦法加,就是用右手持藥匙,左手輕輕拍打右手的手腕,依靠震動慢慢加到足量,直到平衡,以防止加的過量了 。二是要用量筒量取47.5毫升的水。在選擇量筒時要告訴學生為什么要選擇50ML的量筒而不選擇10ML和20ML的呢讓學生討論得出那個最合適,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實驗知識,又強化了學生嚴謹規(guī)范的操作意識。量取47.5ML的水,眼睛的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相平,當水加到接近刻度時,改用膠頭滴管的方法加到足量。這樣不但讓學生學會了實驗操作技能,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的態(tài)度和方法,對學生將來的工作還是生活都大有裨益。
三. 現(xiàn)象明顯 描述準確
演示實驗要體現(xiàn)操作簡便,規(guī)范,現(xiàn)象明顯的原則,這也是化學實驗的基本要求。學生通過明顯的現(xiàn)象,形成感性認識,從而發(fā)揮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一個演示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不但發(fā)揮不出應有的功效,還會使學生產生誤解,一致懷疑教師,懷疑教材、懷疑知識,同時也會挫傷學生參與實驗,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影響課堂氣氛與活力,因此做好演示實驗,認真改進實驗,使學生觀察到明顯準確的現(xiàn)象對演示實驗非常重要。對顏色變化、沉淀生成、氣體逸出、物質溶解、熱量變化、發(fā)熱、燃燒等現(xiàn)象明顯的實驗,可采用常規(guī)的辦法。對現(xiàn)象不明顯的實驗,要運用對比的辦法使現(xiàn)象明顯,例如:在做二氧化碳與水反應實驗時,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現(xiàn)象不是很明顯。但如果稍加改動,事先在兩只干凈的試管內都注入紫色石蕊試液,然后向其中一只試管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時間后,再和沒有通二氧化碳的那只試管做對比,變紅的現(xiàn)象十分明顯了。在做演示實驗時要堅決避免教師光顧自己做,不管學生能否觀察到現(xiàn)象的情況發(fā)生,對因學生因座位不同而看不到實驗現(xiàn)象的情況,教師最好拿著儀器走進學生中,或者讓看不見的同學上講臺觀察,還可以采取讓學生參與實驗的辦法,解決看不到實驗問題的發(fā)生。實踐證明,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還能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演員,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寬松的教學氛圍。
在學生觀察現(xiàn)象時還要教會學生準確的描述現(xiàn)象,強化他們正確使用化學用語,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提供機會 學生參與
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教師要不怕麻煩,給學生最大限度的創(chuàng)造一些親自動手演示實驗的機會,這樣不僅滿足了學生對實驗的好奇心,而且能高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取得最佳的實驗效果。真正體現(xiàn)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教師要把握以下幾點:一樣是耐心領略,逐步放手。對于實驗基礎較差的班級做隨堂實驗時,教師要領著學生做,教師一邊講解實驗原理和操作要領,一邊示范操作過程:學生要一邊聽一邊看,然后跟著老師 做,較好的班級可以先由教師提出簡單要求,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實驗過程。在這個實驗中教師可以關照全局,了解總體進度和存在問題,對于個別進度較慢,違反規(guī)程的學生要加以指導和糾正。二是講做結合,周密組織。隨堂實驗成功的關鍵在于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實驗能否有機結合起來,以及學生的實驗能否有準確的現(xiàn)象和結果。這就要求教師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除了掌握實驗成敗的條件和關鍵外,還要充分估計學生完成實驗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需要的時間,做到心中有數(shù),對于實驗中的普遍問題,應及時中斷全班實驗,加以糾正。只有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得當,課堂氣氛和諧,就會使課堂魅力大大增加,真正達到了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你們想,效果能不好嗎?
多年的教師生涯告訴我:在化學課堂中,通過演示實驗,能使學生在好奇中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不僅增強課堂效果,還有利于智能的開發(fā)和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演示實驗還可以增強化學課堂的直觀性,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規(guī)律的掌握,同時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提高了學習的效率通過邊講邊實驗,提高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通過演示實驗過程中的啟發(fā)和引導,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