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我們語文教學的一大誤區(qū)是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和分析理解上,忽視了或者輕視了對語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和運用的教學,從而導致學生的語言儲備極度貧乏。寫作時,表達能力十分差,要么語句不通,要么詞不達意,要么寫不出內(nèi)容。如“這樣的景色要快樂地度過”的語句,猶如夢中人的囈語,讓讀者無法領(lǐng)會其意。語言是人類思維的載體,直接制約著表達能力、感知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生的素質(zhì)要提高,必將掌握豐富的語言。學生有了深厚是文字功底,思路才能暢通活躍,思考問題才能深入透徹。為了讓學生駕馭語言文字,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應(yīng)該把語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和運用作為教學的一項重點。
語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質(zhì)兼美、內(nèi)容豐富的語言材料。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感訓練,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直覺感知就會大大增強,思考力就能得到充分發(fā)展。學生通過語感的訓練,對語言文字的直覺感知猶如年輕人談戀愛所慣有的那種“感覺”,見了“新綠”二字就會感到希望,自然的化身,少年的氣概等等說不盡的旨趣;見了“落葉”二字,就會感到無奈、寂廖等等說不盡的意味。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詩的筆調(diào),描繪了花卉爭榮、生機勃勃的春天的圖畫,贊美春的創(chuàng)造力和帶給人們以無限希望,從而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勞作、奮勇向前。再如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名句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也傳達出作者被排擠出朝廷幽微難言的內(nèi)心情感。學生通過閱讀,與作者進行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獲得審美體驗。所以,通過語感的培養(yǎng)可以拓展、充實、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這是語文教學進行思想情感教育的特征所在,也是優(yōu)勢所在。
我在教學中,在課前,首先讓學生先預習課文三遍,把握文章大意,把生字、詞抄寫至少一遍。因為只有讓學生多讀熟讀課文,對課文的理解才能“其義自見”。心通其情,意會其理,這才是我們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如果我們的語文教學讀得少,即使老師眉飛色舞地,精辟地分析講解,學生得到的也只是“死”的知識,無法給學生帶來審美情感的愉悅,也無法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翱诙b,心而惟”、“反復玩味課文”是感知課文形象,體味節(jié)奏、韻味,領(lǐng)悟風格特點,最終駕馭語言能力的唯一途徑。當然,教師必須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如語音的輕重、語調(diào)的抑揚、節(jié)奏的快慢、情感的褒貶,總之,要領(lǐng)會作者的喜優(yōu)。如果用上錄音機就更好,對教材中一些敘事性較強的記敘文及抒情味較濃的散文,采用與教材配套發(fā)行的課文朗讀錄音,其效果就會大不一樣。我們知道,播音員的語音平穩(wěn)和諧,娓娓動聽,主持人的語氣輕重緩急,抑揚頓挫,令人賞心悅耳。然而,每個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個教師既有播音員的聲音又有主持人的語氣,而在教學中運用錄音媒體便能揚長避短。另一方面,學生對于自己沒有或很少聽到過的專家、名人的朗讀錄音懷有極大的興趣,注意力會更加集中,對情感的把握就會到位一些。在聽的基礎(chǔ)上,再要求學生整體朗讀課文,通過反反復復的朗讀,感受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啟發(fā)、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言語,把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言語轉(zhuǎn)化為學生的語感素質(zhì)。如朱自清的《背影》是篇敘事散文,描寫了20年前的父親在火車站送“我”的情景,從所記內(nèi)容看,作者為什么不選用《回憶我的父親》這個既通俗又樸實的題目?從所記情景看,作者為什么不用《送別》這個更見凄切的標題?這就得引導學生仔細揣摩文章的內(nèi)容,通過比較方可明白原題的佳妙和不可更改的理由。寫父親過鐵道為“我”買橘子的過程一系列的動作描寫,教師利用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想象、揣摩,讀讀悟悟,教師點撥:“蹣跚”可見步履的不便,從月臺下去所以用“探”,“攀”和“縮”可以想象爬的困難。通過抓重點詞句的品味訓練,讓學生既明白語意,也悟到語言的情味,從而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再如曹操的《觀滄海》通過寫滄海,抒發(fā)了他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遠大抱負。這種情感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給詩歌增添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的色彩,表現(xiàn)詩人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除了加強朗讀,寫,對培養(yǎng)語感也很重要。這個寫,不但要重視常規(guī)的寫,更要重視抄寫、仿寫、改寫。因為他們也是實現(xiàn)寫的重要的中介環(huán)節(jié)。抄寫是讓學生把精彩的段落、優(yōu)美的篇章照抄下來,目的是使學生積累知識和寫作素材,培養(yǎng)語感,增強鑒別力。仿寫是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和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訓練方法,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對那些毫無寫作興趣的學生,仿寫就是他們的引路人。改寫是讓學生把一個好的段落或一篇優(yōu)秀的作品,在反復閱讀欣賞領(lǐng)會的前提下,或局部、或整體按另外的立意,別樣的結(jié)構(gòu)或體裁改寫。通過三寫,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也會促進客觀語言向主觀語言的轉(zhuǎn)化。
語感的培養(yǎng),除了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以外,還可以利用課外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朗誦比賽、演講比賽等,鍛煉學生的閱讀水平。近年來,語文教學界已有越來越多的人更加重視語文實踐活動,各種實踐活動既有對內(nèi)容的美的追求,又有對文學語言的美的追求,二者在美感修養(yǎng)上是息息相通的,都能使學生獲得良好的語感訓練。我相信通過長期有效的訓練,在學生的意識與行為之間建立起條件反射性的關(guān)系模式,就能將有意識的語言知識規(guī)則等變成無意識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