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文獻資料法和問卷調查法等方法對來安縣非體育人口的性別結構進行調查研究,從而歸納出來安縣非體育人口的影響因素,例如有工作忙、家務多、惰性、不感興趣,場地缺乏和體力不佳等等,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得出結論,提出通過合理引導群眾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充分利用和合理開發(fā)學校體育輻射效應和各鄉(xiāng)鎮(zhèn)的體育資源、創(chuàng)設良好的體育環(huán)境、加大體育資金投入、培養(yǎng)他們體育興趣,形成體育鍛煉的思想和樹立健康體育觀等建議,從而促進來安縣非體育人口向體育人口的轉化。來安縣群眾體育的發(fā)展較落后,這已成為來安縣建設和諧社會的阻礙因素,因此,促進非體育人口向體育人口的轉化已成為當前來安縣和諧發(fā)展的重點。
關鍵詞:來安縣 非體育人口 性別結構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2-0000-01
1.研究對象
來安縣18歲(含18周歲)以上的(非學生)非體育人口。
2.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jù)研究需要,采用專家設計的問卷,于2012年11月份上旬,在來安縣縣城隨機抽取20戶,農(nóng)村隨機抽取20戶進行調查,共發(fā)問卷113份,回收95份,回收率為84%。其中有效問卷71份,有效率為74.7%。
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2.4邏輯分析法
3.研究結果和分析
來安縣非體育人口的性別結構和影響其參與體育活動的影響因素
體育人口是衡量一個國家群眾體育發(fā)展的重要指標,反映了人們對體育的參與程度程度。按照我國盧元鎮(zhèn)專家對體育人口的界定,本文采用“每周活動3次以上,每次活動超過30分鐘,活動強度為中等以上”的標準作為判定非體育人口的依據(jù)。
3.1 來安縣非體育人口的性別結構
隨機抽取的來安縣常住人口中,非體育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為74.7%。其中男性非體育人口人數(shù)為28,百分比為39.4%;女性非體育人口人數(shù)為43,百分比為60.6%。由此可以看出,在來安縣常住人口中,女性非體育人口百分比要高于男性。
3.2來安縣非體育人口中男性人口參加體育活動的的影響因素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工作忙”是影響來安縣非體育人口中男性人口參加體育活動的第1影響因素,而且所占比例很大,百分比達到53.6%。除“工作忙外,影響來安縣非體育人口中男性參加體育鍛煉的影響因素依次是惰性,體力不佳,不感興趣和缺乏場地。其中惰性和體力不佳同時居于第2位,百分比都為14.3%,排第4第5的影響因素分別是不感興趣和缺乏場地,百分比分別為10.7%和7.1%,由此可以得出影響男性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忙”。
3.3 來安縣非體育人口中女性人口參加體育活動的影響因素
通過表調查發(fā)現(xiàn),影響來安縣非體育人口中女性人口參加體育活動的第1影響因素是“家務繁重”,百分比達到32.6%。第2影響因素是“惰性”,百分比為27.9%,不感興趣因素占影響因素的13.9%,排序第4的是工作忙,百分比為11.6%,接下來依次是缺乏場地和體力不佳,所以影響女性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是“家務繁重”和“惰性”。
通過對表2和表3的解讀可知,影響非體育人口中男性和女性的影響因素呈不同分布。“工作忙”是導致男性沒時間參加體育活動的第1影響因素,影響女性參加體育活動的第1影響因素則是“家務繁重”。由于受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影響,我國家庭生活的傳統(tǒng)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內”。而根據(jù)我的調查可知,這一傳統(tǒng)觀點至今仍然主導著人們的思想,男性因為工作忙而沒時間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占總人數(shù)的一半,但是卻沒有人是因為要做家務而導致沒法參加體育活動;但在女性人口中,因家務繁重導致她們沒法參加體育活動的因素占主導因素,而因工作而沒時間參加體育活動的百分比僅為11.6%,排序第4。
影響男性和女性人口參加體育活動的第2因素均是“惰性”。其中男性人口因懶惰不參加體育活動的百分比為14.3%,女性人口則為27.9%,男性人口的比例只占女性人口的一半,“不感興趣”在影響非體育人口中女性人口參加體育活動的百分比為13.9%,排序第3,而它在影響男性人口參加體育活動的百分比為10.7%,同樣排序第3。因“惰性”和“不感興趣”而共同影響男性人口參加體育活動的百分比為25%,共同影響女性人口參加體育活動的百分比為41.8%。惰性和興趣都屬于軟性因素,可以通過多種手段加以改造和引導,從而達到預期目的。來安縣因這兩種因素不參加體育活動的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比例分別占了非體育人口的25%和41.8%,這表明來安縣還有相當比例的可以由非體育人口向體育人口轉化的潛在人口。
4.結論
通過調查我們可以得出,來安縣多數(shù)家庭還是偏向于傳統(tǒng)型家庭模式,即男性在外工作打拼,掙錢養(yǎng)家,而女性則多數(shù)在家操持家務,相夫教子。所以影響男性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工作忙,而影響女性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影響因素則是家務多,其次共同影響他們都是惰性,且在女性人口中所占百分比比在男性中的要高得多,且僅比排序第1的“家務忙”低4.7%。這說明女性人口中至少27.9%的人不愿意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與參加體育鍛煉相比,她們更愿意把空閑時間花在逛街買東西和打麻將等娛樂活動。
5.建議
5.1 合理引導群眾體育事業(yè)發(fā)展
政府在政策,資金和技術上對群眾體育加以扶持,依托社會,走多元化道路,充分調動社會集體和個人的積極性,統(tǒng)籌城鄉(xiāng)一體化,加快群眾體育的發(fā)展。
5.2 充分利用和合理開發(fā)學校輻射效應和各鄉(xiāng)鎮(zhèn)的體育資源
要利用和發(fā)揮學校體育的資源優(yōu)勢,加強其與周邊地區(qū)體育開展的充分結合,以使資源共享。利用學校體育帶動周邊地區(qū)體育全面開展,發(fā)揮鄉(xiāng)鎮(zhèn)的自然地理資源,拓展并結合本地豐富多彩的民族體育項目,形成“以個人帶群體”、“以點帶面”的發(fā)展模式。
5.3有針對性的對非體育人口的性別進行區(qū)別對待
在群眾體育活動點的項目安排上,應注意男女性別,特別是針對女性,通過文明辦,社會團體組織或是個人宣傳,啟發(fā)和引導,達到逐步消除其自身惰性,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彥.西安市體育人口現(xiàn)狀調查與發(fā)展對策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0.2.8
[2] 仇軍.我國體育人口活動參與及其變動趨勢,體育科學,2000.4
[3] 李東蕾.中國學校體育的社會責任與壓力[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5.1
[4] 陳青.非體育人口初論[J].體育科學,2002.7
[5] 中國群眾體育現(xiàn)狀調查課題組.中國群眾體育現(xiàn)狀調查與研究[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