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名詞的特征之一是語義偏移,例如由中性詞變成褒義詞或由中性詞變成貶義詞等。中性詞語義偏移是俄漢語中均有的語言現(xiàn)象,并很早就進入了語言學家的視野。本文試用漢語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對俄語中的一些現(xiàn)象進行了分析,同時將俄語相關的研究成果再放回到漢語中去驗證,把中性詞語義偏移放到了一個更廣闊的平面進行研究。
關鍵詞:俄漢對比;語義偏移;波里亞娜假說
中圖分類號:H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2-0000-02
引言
客觀世界中偏離標準(норма)的現(xiàn)象制約著人們的認知活動,進而影響到自然語言的詞匯、語法等各個層面。
首先,將偏離標準的異?,F(xiàn)象作為首先認知目標的心理規(guī)律——“標尺兩極” 規(guī)律制約著語言的詞匯組成。反映異?,F(xiàn)象的詞匯在自然語言中的豐富程度足以使刑事法典的表述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Н.Арутюнова1998:83)。以特征標尺的兩極為表達對象的形容詞為例,它們的數(shù)量之多遠遠超過將標尺中心作為對象的形容詞。說明名詞 настроение 的積極與消極兩端特征的諸如 хорошее、отличное、прекрасное、веселое、приподнятое、бодрое、торжественное、рабочее ;плохое,подавленное、мрачное、тяжелое、унылое等等,不勝枚舉,而以標尺中心特征為對象的卻僅限于 обычное,среднее 等十分有限的幾個。
第一章 俄漢語中中性詞的語義偏移現(xiàn)象
1.1 俄漢語中性詞的語義偏移的制約條件
漢語中性詞語義偏移受詞語的性質和特定的句子格式兩方面的制約,這種制約就構成漢語中性詞語義偏移的表層原因(鄒韶華,2001)。對于名詞的語義偏移現(xiàn)象,國內(nèi)很多人已經(jīng)做過很多專門研究。例如“意思”本來是個中性詞,但是“有意思”就帶有褒義的含義;“味兒”原來也是中性詞,但是“有味兒”就既可以是褒義詞也可以帶有貶義的意味;“有意見”也從“意見”的中性詞變成了帶有貶義的詞語。
在語句的交際結構中,名詞用于偏移意義時,一般充當述位(焦點)。在這個語用位置上,受話人期待的通常是有關已知事物在特征方面的未知信息。
1.2 俄漢語中性詞的語義偏移的表現(xiàn)
向語義標尺兩端偏移的詞義常常因偏移的方向而帶有積極的或消極的具體評價色彩,據(jù)此可以區(qū)分為:1)向積極一端偏移的詞義;2)向消極一端偏移的詞義;3)呈對應關系的積極偏移詞義/消極偏移詞義。
1)向積極一端偏移的詞義。如:
(1)И я бы не прочь слыть общественником,это дает положение и авторитет.(В.Панова)句中的 положение 較之理據(jù)詞義 положение(地位)增加了 “高” 的一層意思。
(2)Для экрана в первую очередь нужна фигура.(В.Авдеев)фигура 的意義相當于стройная + фигура。
在學校、大街上,我看到那些女孩子大都有腰身,唯獨我沒有。(《中國婦女》,1994年12期8頁)。
(3)在靜態(tài)詞義系統(tǒng)中,“腰身”(長相,頭腦等)-фигура是概括性的泛指,包括不同類型。但在以上句子中,義位產(chǎn)生了偏移,特指“好看的腰身”。
(4)Ну,видно,нет у вас ни чести,ни сердца!(К.Паустовский)сердце 在нет сердца,человек с сердцем等搭配中的意義都相當于 доброе +сердце。試比較:каменное сердце(鐵石心腸)。
2)向消極一端偏移的詞義。如:
(5)Николай Артемьевич согласился《не поднимать историю 》.(Тургенев)история =неприятная история(不愉快的事情)。
現(xiàn)在場上出現(xiàn)了狀況(一般指足球場)。這是電視體育解說員的常用語,什么狀況呢,這里一般指的是犯規(guī),當然是貶義了。
3)呈對應關系的積極偏移詞義/消極偏移詞義。如:
(6)Я говорил вам,что нынче буд ет погода;надо торопиться,а то,пожалуй,она застанет нас на Крестово й.(Лермонтов)
(7)Дождь и холод —нет погоды! Выйти некуда —хоть брось ?。ě?Никитин)погода(天氣)(6)中向標尺的消極一端偏移,相當于 ненастная погода壞天氣(погода),在(7)中向積極一端偏移,相當于 хорошая погода 好天氣(погода)。
語義可能向標尺兩端偏移的多是抽象的非事物名詞,這些名詞表達人的心理(сердце,характер,настроение,темперамент 等)、生理(давление,температура,фигура,живот等)、社會(положение,деньги,ситуация,влияние等)特征的總括概念,具有參數(shù)的性質。它們只是評價的標尺,而不是評價本身。發(fā)生偏移后增生的義素才一方面為評價提供具體的事實依據(jù),另一方面蘊涵說話人的主觀評價態(tài)度:體溫高,因而不好;地位高,因而好。
從中我們初步得出的結論就是, 褒義詞由否定成分修飾則具有貶義的意思, 而貶義詞由否定成分來修飾則不具備褒義詞的意思。
第二章 詞匯語義偏移的原因
何以詞匯語義偏移的方向多朝著價值標尺的肯定評價一端呢?Н.Арутюнова(1987:1—13)用心理學研究中的 “波里安娜假說”PollyannaHypothesis)來解釋這個問題。Pollyanna 是美國作家 Eleanor Porter 同名小說 (1913)中的女主人公,以特別樂觀著稱,所以這個假說也叫作“樂觀假說”。 假說的內(nèi)容是,人們的心理特征要求在交際過程中減少或排除不愉快的話題或報道。正是由于人們心理上的這一普遍特征,語言中以價值標尺積極一端為內(nèi)容的詞匯數(shù)量多,使用頻率高?!霸诓粶手朗虑榧獌吹臅r候,人總是先往好里想”(老舍:1999)以及“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就是這句話的最好表現(xiàn)。 而另一例證就是在英語當中褒義詞和正面詞的使用頻率遠遠大于貶義詞和反面詞的使用頻率, 根據(jù)鄒韶華的調(diào)查研究表明,褒義詞與貶義詞的使用比率是 7:3。
很多負面評價概念在語言中沒有專門的詞表達,只能以正面評價詞為基礎,通過加否定語素構成新詞來表達。試比較:светлый /темный,ранний / поздний,горячий / холодный,точный / неточный,прочный / непрочный,честный / нечестный,вкусный / невкусный。由表示積極評價的形容詞加否定語素構成消極評價形容詞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但是由消極評價形容詞加否定語素構成積極評價詞的現(xiàn)象卻相對少見,試比較:невеселый /негрустный,некрасивый / неуродливый,нечистый / негрязный,несытый / неголодный,нездоровый / небольной。具有互補對立(комплементарная противоположность)關系的反義詞偶,義域中間沒有過渡特征,非 “生” 即 “死”,非 “真” 即 “假”,詞偶的一方加否定語素即構成另一方的同義手段женатый / холостой= неженатый,живой /мертвый = неживой,зрячий /слепой= незрячий。(Л.Новиков1982:245;Ю.Апресян1995:294)從邏輯上講,同 неженатый等于холостой 一樣,нехолостой也等于 женатый,但是俄語中卻不構成 нехолостой,немертвый,неслепой。
對于價值意義不十分明顯的特征,人們心理上的著眼點則首先是參數(shù)標尺上的強勢一端。不論俄語還是漢語,概括物理參數(shù)名詞之所以都由表達強勢特征而不是弱勢特征的詞構成,正是上述道理(Т.Николаева1985:92)。在要了解距離、速度、年齡、分量等時,人們首選的是從強勢角度著眼的問題:多遠?多快?多大?多重?弱勢問題多近?多慢?多?。慷噍p?或者根本不用,或者在意義上和強勢問題有別,不是問距離遠近、速度快慢、年齡長幼、重量大小,而是要確切地知道,近到什么程度,慢到什么程度等等。 “近”、“慢” 等在問句中是語用預設。
第二種原因應該歸結于人類的正常心理(Normality)。 人們在使用語言進行交流時, 總要遵守一定的語言使用 “常規(guī)”(Norm), 偏離常規(guī)而選擇特殊的表達方式是變異 。人們之所以期望和追求好的一面是因為好的一面是正常的,語言中表達正常態(tài)多用肯定形式,表達不正常態(tài)多用否定形式也是很自然的了。 偏向正常的假說還能說明為什么除了“好~壞”之外,我們把 “大~小 ”,“長~短 ”,“深~淺 ”等這些成對的詞看作正面詞和反面的對立。
還有人從語言自身解釋名詞的語義偏移現(xiàn)象。 由于正面詞的使用頻率高,名詞就經(jīng)常受到正面形容詞的修飾,如“水平”經(jīng)常受“高”修飾,結果“高的”的語義就轉移到“水平”上來了。但是個人認為, 正面詞的使用率高還是因為人們期望和追求好的事情有關。
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做出以下結論:
1)有些名詞的詞匯語義,由于受到人在認知方面的 “標尺兩極” 規(guī)律和 “波里安娜假說” 的影響,可能向標尺的極端偏移,增加新的具有區(qū)分功能的義素,由表達類概念轉而表達種概念。與隱喻和借代一樣,這也是詞義派生的一種方式。名詞的偏移語義常常通過構詞的途徑反映到形容詞上來。
2)名詞偏移意義分兩類:а)抽象的非事物名詞的偏移意義; б)事物名詞的偏移意義。前一種受上下文語義的制約較小,容易形成獨立的義項或意味而在詞典中固定下來;后一種依賴于表達概括評價情態(tài)的句子格式,不容易形成獨立的義項或意味,一般在詞典中不反映出來。
3)詞匯語義偏移在俄語和漢語里都存在,這是一種跨語言的普遍現(xiàn)象。
4)受語言使用者的認知、語用等因素的制約,自然語言的世界圖景與客觀現(xiàn)實的世界圖景不是重合,而是錯合的關系,二者之間有較大的差異。
參考文獻
[1] Арутюнова Н.Аномалии и язык.—Вопросы языкознания,1987,№3.
[2] Boucher,J. Osgood,C.E.The Polllyanna Hypothesi s [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69.8,1~8.
[3] 羅蘋.俄語兩極對立反義形容詞的不對稱研究[J].中國俄語教學,2004,(04).
[4] 沈家煊.“好不”不對稱用法的語義和語用解釋[J].中國語文,1999,(04).
[5] 張家驊.“標尺兩極”規(guī)律與詞匯語義偏移[J].中國俄語教學,2001,(04).
[6] 鄒韶華.名詞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語義偏移現(xiàn)象[J].中國語文,1986,(04).
[7] 鄒韶華.中性詞語偏移的原因及其對語言結構的影響[J].語法研究和探索,1988.
[8] 張照東.中性詞語義偏移的俄漢語對比分析[D].黑龍江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