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尹丹(1987.12-),女,山東人,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
(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 上海 201306)
摘 要: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發(fā)展,包括“火星語”在內的網絡流行語在我們日常生活交流中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試從模因論角度分析網絡“火星語”作為一種語言模因及其形成原因、自身特點及發(fā)展趨勢。歷來人們對“火星語”的看法褒貶不一,本文試圖從模因論角度來客觀分析網絡“火星語”的發(fā)展及流行趨勢,進而提出其對語言自身發(fā)展作用的思考。
關鍵詞:語言模因,強勢模因,網絡“火星語”
中圖分類號:H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2-0000-01
一、前言
模因(meme)一詞最早是由牛津大學的動物學家Richard Dawkings提出,其拼寫上模仿了基因的原詞gene,意在傳達模因是一種復制因子(replicator),通過模仿、復制、傳播來促進文化的傳遞,因此也可以將其看作是文化進化單位。國內主要有何自然、謝朝群、何雪林、徐盛桓等學者對模因進行了深入研究。但模因論與語言之間的研究界面尚不多見。網絡用語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有其自身獨特的特點,近年來隨著網絡“火星語”的流行,大家對“火星語”褒貶不一,本文試從模因論角度出發(fā),以網絡“火星語”為研究對象,探析“火星語”這種獨特網絡語言的流行原因及趨勢。
二、模因論概念
模因的定義很多,Dawkings 把它定義為:文化傳遞的單位,它通過一個過程從一個人的頭腦跳入另一個人的頭腦。廣義而言,這個過程可稱為模仿(Dawkings 1976:192)。Blackmore 后來大大拓寬了模因概念的指涉范圍,認為“任何一個信息,只要它能夠通過廣義上稱為‘模仿’的過程而被‘復制’,它就可以成為模因了”。語言的任何部分(詞語、句子、篇章)只要通過模仿而得到復制和傳播,都有可能成為語言模因,因此有語言模因(linguistic memes) 之說。如果語言中的詞語、句子、篇章不再被人們模仿、復制,那語言也不會傳播,結果是這種語言必然走向消亡。網絡語言以其簡潔生動的語言形式,借助互聯(lián)網這個傳播媒介,從一誕生就得到了廣大網友的喜愛。那些深受人們喜愛并被廣為流傳的網絡語言,就是一種語言模因,并且是一種強勢語言模因。
三、網絡“火星語”表征
3.1 網絡“火星語”的起源
“火星文”的起源主要是一些網民為了節(jié)省打字時間等原因,默認別字的使用,又對之加以發(fā)揮,使用了一些方便的外文、方言等形式與符號來進行網上的交流和表達。主要由注音符號、數字、英文字母、圖像等組成。乍看像一堆亂碼或打錯的字,毫無規(guī)范可言?;鹦钦Z具有反傳統(tǒng)性,靈活創(chuàng)意性,游戲性,群體排外性。
3.2 網絡“火星語”在詞、句、篇章方面的語言表征
“火星語”的編碼具有隨意性和個性化,一般都是由數字諧音、別字、拼音、數學符號、方言、非正規(guī)文字,繁體字等幾種語符自由組合而成。在語音上,“火星語”主要是采取諧音的手段創(chuàng)造個性化的詞語,例如:稀飯——喜歡,醬紫——這樣子,偶——我;還有數字字母的諧音,例如:9494(就是就是),886(拜拜了);符號上的模仿,例如:ORZ(跪拜,五體投地),+U(加油),@_@(頭暈)。還有一種手段就是賦予舊詞新意,如:蛋白質——笨蛋+白癡+神經質,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可愛—可憐沒人愛;句子層面,一般“火星語”與常規(guī)語句在句法表層相似性很高,只是由于構成成分編碼的隨意性,解碼時需要付出的心力相對較大。例如:偶ㄉ電腦壞掉ㄌ害偶一整天都粉sad~ >\"<(我的電腦壞掉了,害我一天都很傷心~);語篇方面,由于“火星語”獨特的編碼方式,其語篇表現形式首先在視覺上會增強語篇的感染力,在語篇的銜接,連貫上雖然與正常語篇沒有太大的不同,但由于其符號的不同意義,會給語篇的銜接,連貫帶來不便。
3.3 網絡“火星語”背后的心理因素分析
語言本身就是交流的工具,但是“火星語”由于其使用的隨意性經常會導致理解的誤區(qū),給交流帶來不便。并且“火星語”具有排外性,在80后,90后群體中廣為流行,不是這個群體就很難理解這種特殊的語言,然而“火星語”排外性特點的形成有其獨特的文化背景因素。80后,90后人群,他們正處于心理的逆反期,需要一個安全、自我的空間,其言論和行為不受社會和父母的干涉,在這種特殊的需求下,“火星語”為他們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表達自我主張,張揚個性的渠道。因此“火星語”在經過這些人群的使用和傳播后,其鮮活的時尚創(chuàng)意性不斷加強?!盎鹦钦Z”復制傳播的范圍會更加廣闊,甚至有的網絡“火星語”已經變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交流中的一部分。因此網絡“火星語”在這種獨特的文化心理因素的驅動下會日益發(fā)展、斷流行下去。
四.結語
本文以網絡“火星語”為例,探討其流行原因及發(fā)展趨勢。網絡“火星語”有其自身獨特的語言形式,還有“趕時髦”的修辭效應,是一種強勢語言模因,雖然它有一定的使用圈子,但隨著互聯(lián)網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火星語”被更多的人們接受并廣泛使用,因此“火星語”在近期是不會消亡的,而會繼續(xù)發(fā)展下去?!盎鹦钦Z”自其產生以來就飽受爭議,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新奇時尚的語言,有人認為這是對漢語言文字的侮辱,本文從模因論角度分析網絡“火星語”就是期望給大眾提供一個客觀看待“火星語”的視角。網絡語言是可以對語言系統(tǒng)自身完善和發(fā)展做出貢獻的,進而從模因論角度出發(fā),我們是否可以推動某些強勢網絡語言模因的發(fā)展來為我們漢語的詞匯化發(fā)展做出貢獻呢?例如英國牛津大學9月新推英漢漢英詞典收入了以前多個中文潮語,如“惡搞”、“囧”、“山寨”等。所以我們漢語詞匯化過程是否也能從這一方面加以借鑒呢,這還有待以后系統(tǒng)的學習研究。
參考文獻:
[1] 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 Dawkings,R.The Selfish Gene [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3] 陳琳霞,何自然.語言模因現象探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
[4] 何自然主編,謝朝群 陳新仁編著 語用三論:關聯(lián)論·順應論·模因論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 何自然 冉永平編著 新編語用學概論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6]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論與社會語用[J].現代外語,2003(2).
[7] 何自然.語言模因及其修辭效應[J].外語學刊,2008
[8] 劉鐵鳳 火星文的語用視角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May 2010 Vol.12,No.3
[9] 冉永平,張新紅.語用學縱橫[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0] 謝朝群,何自然.模因與交際[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