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侯嘉樂(1986.7-),女,錫伯族,新疆伊犁人,西安外國語大學(xué)2010級碩士研究生,專業(yè)方向:外國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
(西安外國語大學(xué) 陜西 西安 710065)
摘 要:在影視翻譯的過程中,如何解決選擇配音還是選擇字幕的矛盾,歸化與異化的矛盾,音頻、圖像和字幕的矛盾等影視作品翻譯中常見的矛盾成為研究的焦點。功能派翻譯理論的目的論認為翻譯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活動,翻譯時,譯者根據(jù)發(fā)起者或委托人的要求,結(jié)合翻譯的目的和譯文讀者的特殊情況,從源作品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進行選擇性的翻譯。筆者試用功能對等翻譯理論淺析《老友記》字幕翻譯。
關(guān)鍵詞:功能對等 電影字幕翻譯 老友記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2-0000-02
在我國隨著經(jīng)濟的開放,文化開放的步伐也漸漸加快,全球的跨文化交流已成為一種現(xiàn)實。近年來,韓劇、日劇、美劇以及各個國度的影視文化,我們幾乎都能感覺到它們的氣息,影視翻譯已經(jīng)越來越重要。影視翻譯包括配音翻譯和字幕翻譯,初期我們所看的外國影片以配音翻譯為主?!敖陙砣藗儎t更愿觀賞原滋原味的英文和西方文化,經(jīng)過配音的影片總讓人有種隔靴搔癢的感覺,因此保持英文原音,采用中文字幕成為一種最佳的折衷方式?!碧貏e是互聯(lián)網(wǎng)上字幕翻譯小組的出現(xiàn)更是讓大眾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能夠欣賞到國際上最新的電影。目前在我國,既有從事影視翻譯的專業(yè)機構(gòu),還有民間或者業(yè)余字幕翻譯團體。
在國外,最早提出對等概念的是18 世紀英國翻譯理論家泰特勒(A.F.Tytler),他在《論翻譯的原則》一書中給優(yōu)秀的翻譯定義為:“原作的優(yōu)點完全移植在譯作語言之中,使譯語使用者象原語使用者一樣,對這種優(yōu)點能清楚地領(lǐng)悟,并有著同樣強烈的感受?!?雅各布森(R.Jakobson)分析不同語言詞意的對等,他說從不同語言中尋求意義對等是語言的基本的問題。奈達提出著名的動態(tài)對等或功能對等,指出“接受者和譯文信息之間的關(guān)系,應(yīng)該與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間的關(guān)系基本上相同?!泵┒苷f:“文學(xué)的翻譯是用另一種語言,把原作的藝術(shù)意境傳達出來,使讀者在讀疑問的時候能夠像讀原作時一樣得到啟發(fā)、感動和美得感受?!苯痍澰凇兜刃Хg探索》一書中說“等效翻譯所追求的目標(biāo)是:譯文與原文雖然在形式上很不相同甚至完全不同,但是譯文讀者能和原文讀者同樣順利地獲得或基本相同的信息,包括主要精神、具體事實、意境氣氛?!?/p>
為使源語和目的語的之間的轉(zhuǎn)換有一個標(biāo)準,減少差異,奈達從語言學(xué)的角度出發(fā),根據(jù)翻譯的本質(zhì),提出了著名的“動態(tài)對等”翻譯理論,即“功能對等”。在這一理論中,他指出“翻譯是用最恰當(dāng)、自然和對等的語言從語義到文體再現(xiàn)源語的信息”。奈達有關(guān)翻譯的定義指明翻譯不僅是詞匯意義上的對等還包括語義、風(fēng)格和文體的對等,翻譯傳達的信息既有表層詞匯信息也有深層的文化信息。的“動態(tài)對等”中對等包括四個方面:1.詞匯對等,2.句法對等,3.篇章對等,4.文體對等。在這四個方面中,奈達認為“意義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語的文化意義并阻礙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學(xué)翻譯中,根據(jù)奈達的理論,譯者應(yīng)以動態(tài)對等的四個方面作為翻譯的原則準確地在目的語中再現(xiàn)源語的文化內(nèi)涵。
《老友記》作為一部美國情景喜劇, 其字幕翻譯同樣遵循這一原則。著名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的對等理論中的“功能對等” 強調(diào)的是兩種語言的接受者的感受應(yīng)該大致相同, 追求的是兩種效果之間的對等,筆者認為可以用其來指導(dǎo)《老友記》的字幕翻譯。下面筆者將截取其中一些片段試利用此原則,對其字幕翻譯進行賞析。
在老友記第十季第八集,當(dāng)Monica(莫妮卡)和Chandler(錢德)辛苦準備了豐盛的感恩節(jié)晚餐而Ross(羅斯),Joey(喬伊)和Pheobe(菲比),Rachel(瑞秋)因各自的事情遲到時,喬伊用一個玩具大手指著菲比,有了以下對話:
1) Joey:We figured we could be late because youd be ontime.
喬伊:我們本以為你們不會遲到的。
Pheobe:Dont point that thing at me,Tribbiani.
菲比:別用這個指著我,老崔!
在美國,熟悉或要好的朋友之間往往只叫其first name,而忽略其last name。同樣,在中國,親密朋友之間也是省略姓氏。在上述情景下,顯然喬伊的行為讓Pheobe 有些惱火,這很容易理解,因為用手指別人,不論在美國還是中國都是無法讓人接受的。于是,菲比就對喬伊用了其姓氏Tribbiani.譯文中選用了“老崔”這個詞,告訴了觀眾菲比喊了Joey 的“姓氏”以表達自己的不滿,這是很好的??墒?,不足之處在于在中國,“老+姓氏”往往表達的是對此人的尊重,這顯然違背了劇中菲比的本意。
2)Monica:Why dont you just call her?You obviously want to.
莫妮卡:你干脆打電話給她吧,看你就知道你很想打
Pheobe:You think you know me so well.
菲比:你自以為很了解我
Monica:Well,dont you wanna?
莫妮卡:你不想打嗎?
Pheobe:Yeah!
菲比:想
Monica:So I do know you.
莫妮卡:所以我是很了解你
Pheobe:Thats what I said.
菲比:我就是這么說的
此段對話摘自《老友記》第三季第14 集,當(dāng)時菲比的曾經(jīng)的唱歌伙伴萊絲麗(Lesile)回來找到菲比后想跟菲比重新開始一起唱歌, 可菲比無法原諒萊絲麗曾經(jīng)的背叛回絕了她的請求。后來菲比心里原諒了萊絲麗,可不愿主動開口,就一直等萊絲麗的電話。這時Monica 勸她直接給萊絲麗打電話,便有了上述對話。原語中的“why dont you…”雖為問句形式,卻通常用來表示委婉的建議方式。譯文中處理成陳述句,符合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若按原語的句式結(jié)構(gòu)翻譯為“你為何不直接跟她打電話呢? ”似乎疑問的成分更強一些,這顯然不是原語影片的真正目的。下面菲比說了一句“You think you know me so well”,其中重讀了“so well”,且結(jié)合當(dāng)時她的神態(tài),筆者認為有必要將其中的語氣表達出來。字幕翻譯中用了“自以為”來表達這種情緒,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筆者認為此處沒有必要進行“語義補償”,不妨翻譯成“你以為你有多了解我! ”在菲比說了“You think you know me so well”這句話后,按正常邏輯,人們會覺得菲比并不想打電話,于是就有了莫妮卡的反問“Well,dont you wanna”, 譯文省略了‘well’ 一詞的翻譯,在此,筆者認為可以試將其翻譯成“那”這樣一方面,可以使菲比和莫妮卡的對話之間有一個過渡緩沖,不至于太生硬。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當(dāng)一方對另一方的說法表示懷疑時,適當(dāng)?shù)靥砑右恍┱Z氣詞來緩和氣氛都是可行的。另一方面添上“那”字,也跟劇中莫妮卡的神態(tài)動作相吻合。接下來菲比的回答,“Yeah! ”及其翻譯在劇中字幕并未給出,是筆者添補上去的。筆者認為此處既不可翻譯成“是”也不可翻譯是“不是”,因為兩者皆不符合中國人的思維和說話邏輯。奈達的對等理論對這種情況進行了說明,即如果用形式翻譯會使譯文讀者產(chǎn)生誤解,則譯文必須進行靈活處理,此處筆者按照中國人的思維習(xí)慣和言語習(xí)慣,翻譯成了“想”,消除了誤解,從而能夠達到功能上的對等。菲比的這一不合邏輯的表達,也讓莫妮卡開始較真“So Ido know you”,字幕翻譯中給出的是“所以我是很理解你的”。筆者認為應(yīng)該將上文中的“do”的強調(diào)作用顯示出來,且“so”可以處理成“那么”或“那”,整個句子試翻譯為“那我還是了解你”更好得體現(xiàn)出莫妮卡的“較真”,而這也恰恰符合劇中人物角色莫妮卡的性格特點。在劇中,菲比說話往往出人意料,不合邏輯正是她的特色。所以下文又有了“Thats what I said”,翻譯成了“我就是這么說的”,可以體現(xiàn)出菲比的另一面——“投機取巧”。
奈達的功能對等強調(diào)目的語讀者的感受,而影視翻譯亦在于追求這樣的對等。字幕翻譯給翻譯人員提出了要求,在了解源語觀眾對影片感受的基礎(chǔ)上,通過字幕翻譯讓影片對目的語觀眾產(chǎn)生的影響接近于對源語觀眾產(chǎn)生的影響。我相信我國的字幕翻譯工作者將能夠在更多理論和實踐的基礎(chǔ)上譯出更多更好的影視作品。
參考文獻
[1] 張婷.英若誠戲劇翻譯思想評述[A].連真然.譯苑新壇[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85
[2] 何樹林,梅忠波,熊宜春.論等效翻譯的理論基礎(chǔ)[J].華東理工學(xué)院學(xué)報,2006(2).
[3] 秦洪武.論讀者反映在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中的意義[J].外國語,1999(1):48.
[4] 郝中秀,張龍寬.試論形式對等在英語格律詩漢譯過程中的重要性[J].雁北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6(8).
[5] 李欣欣.影視翻譯與功能對等原則[A].連真然.譯苑新壇[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92.
[6] 朱小晶.淺析互聯(lián)網(wǎng)美劇字幕翻譯[J].長江學(xué)術(shù),2008,(4).
康樂.中西方影視翻譯理論研究發(fā)展與現(xiàn)狀比較[J].科學(xué)教育家,2007,(1 0).
[7] 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 991 :1 64.。
[8] Jeremy Munda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 :35- 49
[9] 金隄.等效翻譯探索增訂版[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 997:40.
[10] 呂敏杰.功能對等理論在英語影視字幕漢譯中的應(yīng)用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xué)外國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語言學(xué),2007.
[11] 李運興.字幕翻譯的策略[J].中國翻譯,2001,(4).
[12] 譚載喜.奈達論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 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