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鄭翠蘭(1986-),女,漢族,山東臨沂人,重慶師范大學古代文學專業(yè)在讀碩士。
(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 重慶 401331)
摘 要:神話是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shù)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对娊?jīng)》中保存了具有神話因素的廣義的神話,這些神話,多是為了表現(xiàn)當時與祭祀有關(guān)的宗教活動以及與政治有關(guān)的政治活動。從《詩經(jīng)》與神話的關(guān)系中我們便可以窺得文學與神話的關(guān)系。
關(guān)鍵詞:神話;《詩經(jīng)》;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2-0000-01
一
“神話”一詞是舶來品,它源自古希臘語,意為關(guān)于神祗與英雄的傳說和故事。在對神話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又有不少研究者對其含義進行了界定,最為經(jīng)典的是馬克思的界定“神話是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shù)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痹谖覈灿胁簧賹W者對神話做出了不同的解釋。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昔者初民,見天地萬物,變異不常,其諸現(xiàn)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則自造眾說以解釋之:凡所解釋,今謂之神話?!泵茉凇吨袊裨捬芯砍跆健分兄赋錾裨捠恰耙环N流傳于上古民間的故事,所敘述者,是超乎人類能力以上的神們的行事,雖然荒唐無稽,但是古代人民互相傳述,卻信以為真。”
以上諸多定義雖不盡相同,但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相同內(nèi)核,即神話產(chǎn)生于洪荒蒙昧時代,反映那一時代的思維方式。我們的先民面對一個茫然的世界,他們的心中充滿了迷茫、好奇與崇敬,同時試圖探索這一未知世界。但由于生產(chǎn)力等種種條件的限制,他們只能用自己的想象力來解釋一切疑惑。如今,在我們看來先民們所做的解釋并不合理,有的是一種虛幻的想象,有的甚至是一種誤解。但是,在當時卻被認為是一種“真理”,這種“真理”就是所謂的神話。
人類從原始階段逐漸向前發(fā)展,而這一階段產(chǎn)生的神話也逐漸衍生出諸多人類文明活動。可以說,神話是人類文明的胚胎。
二
有人的地方都產(chǎn)生過神話,中國當然也不例外。中國神話保存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中國古代的哲學家,他們把神話之帶有解釋自然現(xiàn)象之一部分,作為他們的宇宙論的引證;一是歷史學家,他們將神話歷史化,或者將歷史神化,一是我們現(xiàn)在所探討的文學家和文學作品。中國神話,散見于各古籍的片段記載,很多古籍對神話的保存做出了巨大貢獻,例如《詩經(jīng)》、《尚書》、《山海經(jīng)》、《莊子》、《列子》、《楚辭》等作品?,F(xiàn)在我們就以《詩經(jīng)》為例,窺探先秦文學對于神話的保存以及先秦文學與神話的關(guān)系。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歷史,是當時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透過它,我們似乎看到了那個時代真實活現(xiàn)的圖景?!对娊?jīng)》中保存了很多神話,它們大多與上古圖騰和原始思維有關(guān)。下面就來看一下《詩經(jīng)》保存神話的特點以及神話的作用。
《詩經(jīng)》關(guān)于神話的記載多見于雅、頌之中。《詩經(jīng)·大雅·卷阿》“鳳凰于飛,翙翙其羽,亦集爰止”“鳳凰于飛,翙翙其羽,亦傅于天”“鳳凰鳴矣,于彼高崗”?!对娊?jīng)·國風·麟之趾》中也有“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這是《詩經(jīng)》有關(guān)龍鳳的記載,而龍鳳也是眾多遠古氏族的圖騰?!洞呵镒笫蟼鳌酚小罢炎訂栄?,曰:‘少皞氏鳥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大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可見,在文明時代到來之前,龍鳳的圖騰一直存在。在上引《詩經(jīng)》片段中,以鳳凰來比喻賢才,以龍來歌頌仁厚的君子。以原始思維來看,這是對君子和賢才無尚的尊崇。
《詩經(jīng)·小雅·大東》載“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這是最早記載“牛郎織女”故事的神話,但卻絲毫沒有“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扎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浪漫與惆悵。在這里《詩經(jīng)》是以牛郎織女的神話來做隱喻,來對周王朝發(fā)出怨刺的。
“大禹治水”的神話在《詩經(jīng)》中也有記載“信彼南山,維禹甸之”(《詩經(jīng)·小雅·信南山》)“豐水東注,維禹之績”(《詩經(jīng)·大雅·文王有聲》)“奄有下土,纘禹之緒”(《詩經(jīng)·魯頌·閟宮》)“天命多辟,設(shè)都于禹之績”(《詩經(jīng)·商頌·殷武》)。《雅》、《頌》中的大禹被認為是勞苦功高,造福人民的圣人,往往以此起興,用作褒獎?wù)涡廾?,深得民心,四方來王的君王?/p>
另外,《詩經(jīng)》中還不乏有其他神話的保存,這里不再一一贅述。通過以上的舉例,我們便可以來總結(jié)《詩經(jīng)》中被采入的神話的作用與特點。
三
神話在沒有文字記載之前,一直口耳相傳。有了文字記載之后,有些神話則被書面記載下來,同時口耳相傳的過程仍在進行。隨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和人們思維能力的進步,有些神話便被發(fā)現(xiàn)出不合理的成份,而被日益進步的人們加以改變,于是神話在流傳的過程中也發(fā)生了變化,可以說神話的流傳是在適應(yīng)流傳者及他們所生活的社會的需要。于是,很多神話在流傳的過程中,不再是上文所界定的嚴格意義上的神話,即狹義的神話,而漸漸成為廣義上的神話。
“廣義的神話”,是20世紀80年代,由袁珂提出來的。他將神話分為九個類別,即:神話因素最濃厚,一望而知是神話的神話;包含神話因素的神話;神話化了的歷史;歷史化了的神話;仙話;怪異中的一部分;帶有神話意味的民間傳說;少數(shù)來源于佛經(jīng)的神話人物和神話傳說;少數(shù)民族的神話傳說。這樣,神話范圍得到了極大的擴展。
從以上的列舉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詩經(jīng)》中保存的神話,并不是原始的神話,即不是狹義的神話,只能說《詩經(jīng)》保存了很多帶有神話因素的神話素材,即廣義的神話。雖然《詩經(jīng)》作品的來源有諸多說法,如“采詩說”、“獻詩說”等等,但終究這些詩篇原也是作為口頭文學在民間流傳,吸收了當時同時作為口頭文學的神話的某些因素。這些廣義的神話在《詩經(jīng)》中的作用主要是為了詩篇主題的表達,因此這些與神話有關(guān)的因素無論其初始是什么樣子,在被采入《詩經(jīng)》后,多是為了表現(xiàn)當時與祭祀有關(guān)的宗教活動以及與政治有關(guān)的政治活動,或作為起興,以引起所詠之他物,而并不是純神話的保存。
綜上所述,《詩經(jīng)》與神話之關(guān)系就很簡單了?!对娊?jīng)》保存了神話,但其保存的神話并非嚴格意義上的神話,只可以說是廣義上的神話,另一方面,神話豐富了《詩經(jīng)》,神話作為《詩經(jīng)》的素材來服務(wù)于詩,作者將適合自己表達需要的神話收入自己的作品中,在保存神話的同時,又將神話割裂或者改造,這樣使文學更具表達效果和表現(xiàn)力且在其現(xiàn)實性中透露出浪漫主義色彩。所謂“窺一斑可以知全豹”,因而從《詩經(jīng)》與神話的關(guān)系中我們便可以窺得整個文學與神話的關(guān)系。
參考文獻:
[1] 矛盾.中國神話研究初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 袁珂.再論廣義神話[J],民間文學論壇,1984(3)
[3] 金啟華譯注.詩經(jīng)全譯[M],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11)
[4] 陳鐵鑌.詩經(jīng)解說[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7)
[5] 李澤厚.美的歷程[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1(3)
[6] 李艷華.詩經(jīng)神話管窺[J],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