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甄艷華(1964-),女,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英國文學
馮志沖(1987.8-),女,碩士,研究方向:英國文學
(哈爾濱理工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300)
摘 要:自從弗吉尼亞·伍爾夫?qū)㈦p性同體概念引入到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批評,就引起了學術(shù)界的強烈反響,而作為其筆下的雙性同體代表人物奧蘭多,也備受關(guān)注。本文簡析了奧蘭多人物的性格特點,分析了其不同時期性別的角色性格。
關(guān)鍵詞:奧蘭多;雙性同體;伍爾夫
中圖分類號:B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2-0000-01
弗吉尼亞·伍爾夫是英國著名的西方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先驅(qū)者,同時她也是意識流小說大師以及隨筆家。弗吉尼亞·伍爾夫作為一名女性作家,其提出的雙性同體觀點與她的女性主義思想是緊密相連的。1929年,伍爾夫在《自己的一間屋》中首次提出對后世影響巨大的雙性同體觀點。隨后,在充滿幻想的小說《奧蘭多》中,雙性同體的觀點在其中體現(xiàn)的更是淋漓盡致。
雙性同體,也稱雌雄同體。生物學上是指在同一生物體上既存在雄性特征又存在雌性特征。而隨著這一概念的傳播和發(fā)展,其原有的生物學含義也得到廣泛的應用,衍生出新義。尤其在文學中,雙性同體則是指作家通過將兩性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來表達他們對男女平等的追求和和睦相處的希望。而弗吉尼亞·伍爾夫正是將這一概念引入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批評的先驅(qū),寫出了風格迥異而又充滿傳奇色彩的女性小說《奧蘭多》。
《奧蘭多》講述了一個時間跨度達400年之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奧蘭多曾經(jīng)是伊麗莎白時代的貴族,是女皇的寵臣,英國駐君士坦丁堡的大使。然而令人驚奇的是,他在君士坦丁堡發(fā)生動亂的時候,沉睡數(shù)日后,轉(zhuǎn)而成為了一名美麗的女性,她結(jié)識了許多文豪,并嫁給一位船長結(jié)婚生子?;氐接螅瑠W蘭多又成為了一名知名女作家。伍爾夫這一將雙性同體融入到文學創(chuàng)作的舉動,引起了廣泛的關(guān)注和討論。
伍爾夫在《奧蘭多》的后三章將主人公奧蘭多從男性轉(zhuǎn)化為女性,將近小說的一半篇幅。前三章的奧蘭多則作為男性形象出現(xiàn),然而作為男性的他卻是擁有女性的品質(zhì)。其實,文章從一開始便已經(jīng)指出奧蘭多雙性共體的這一特點:“他,這自然就表明了他的性別,雖說其時代風氣對此有所掩飾,正朝梁上懸下的一顆摩爾人(摩爾人,非洲西北部阿拉伯人與柏柏爾人的混血后代,公元8世紀成為伊斯蘭教徒,進入并統(tǒng)治西班牙。)的頭顱劈刺過去?!蔽覀冇纱司淇梢钥闯鰥W蘭多的衣著打扮十分的女性化而且非常優(yōu)雅。但是他卻輕易的砍掉了摩爾人的頭顱以像其先人一樣抗擊敵人,這同時也說明了他又有血性而且具有男人的非凡魅力。然而行文不久,他很快的轉(zhuǎn)變成了性別模糊的人物。伍爾夫十分喜愛將這一人物描寫的及其細致,如:“一層細細的絨毛覆蓋在紅潤的臉蛋兒上,唇上的絨毛不過稍稍硬一點兒。秀氣的雙唇有些翹,遮住杏兒白色精巧的牙齒。他的眼睛仿似濕漉漉的紫羅蘭,大得好像有一泓碧水充盈其間。”通常,像“紅潤的臉蛋兒”、“精巧的牙齒”和“眼睛仿似濕漉漉的紫羅蘭”這樣的辭藻,多數(shù)用來描述一個女孩的容貌,然而他們卻出現(xiàn)在奧蘭多的臉上,從這一點來說,也暗含了奧蘭多雌雄同體的特質(zhì)。另外,奧蘭多的服飾打扮,在當時的時代也是十分的時尚,如“猩紅色外套、布里奇馬褲、蕾絲領圈、鞋子上的玫瑰花結(jié)大似重瓣大麗花”。蕾絲的領圈在那個時代對于男孩的裝扮可能還算普遍,但是玫瑰花結(jié)的鞋子卻是女性的裝扮。
另一方面,盡管奧蘭多樣貌的刻畫以及他裝扮的描述可能會引起一些讀者的困惑;但是奧蘭多的性格卻并不女性化。許多形容男性陽剛的詞語也用于描寫了奧蘭多,如強壯,優(yōu)雅,浪漫等等。實際上,他是一個十分有個人魅力的男人,他非常受女人的歡迎。甚至是伊麗莎白女皇也被他傾倒,也會因為他與一位女仆十分親近而感到憤怒。許多女性瘋狂的愛上他,其中至少三位與奧蘭多締結(jié)婚約。然而這三個人卻并不了解他,不是他的心靈伴侶。連俄羅斯的公主也愛上了奧蘭多,雖然最后他們并沒有在一起。但卻將他帶回了自己在郊區(qū)的大宅,隨后任命他為土耳其大使。在土耳其奧蘭多仍舊十分受女人的歡迎。
這些風流韻事都可看出奧蘭多男人的一面,也可以證明奧蘭多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男人。即使這樣,他雙性同體的本性仍繼續(xù)存在。當他遇到女王時,他很害羞以至于在為女王奉上玫瑰水的時候只看到了女王的雙手。作為一個男人,他有變幻莫測的情緒以及愛幻想的性格。童年時期起他就特別的敏感。他喜歡去山頂,在那里他可以俯瞰整個城市甚至是整個國家的全貌,而且那里有他最喜歡的橡樹。當薩沙第一次出現(xiàn)在他眼前的時候,他被薩沙深深的吸引了,此刻,許多的比喻在他的腦海浮現(xiàn)。此外,奧蘭多也關(guān)注死亡與孤獨—“后來,奧蘭多忽然陷入陰郁之中,這在他倒也是常事……”,《奧蘭多》中如是寫到。任何他周圍的事物都可能讓他想到死亡??傊瑠W蘭多是一個優(yōu)雅而又擁有魅力的男人,但是卻有著如女人般敏感的性格。
直到奧蘭多變?yōu)榱伺耍胖饾u的成熟并且完全的成為雙性人。在土耳其,奧蘭多在陷入了深深的七天睡眠后奇跡地變成了女人。傳統(tǒng)上來講,性別的轉(zhuǎn)變即是身體上的轉(zhuǎn)變,而奧蘭多的女性和男性的外貌非但絲毫沒有改變,卻結(jié)合了男人和女人的優(yōu)雅。而這些也證明了奧蘭多還是奧蘭多自己,他的身份仍與以前一樣,只不過不同的是“他”成為了一個女人?!芭c以前的我并無區(qū)別,只是轉(zhuǎn)換了性別。”奧蘭多對自己的性別并沒有驚訝,而是十分坦然的接受了。奧蘭多身為男人經(jīng)受了愛情,事業(yè),政治,友情上的失敗后失望達到頂峰,由此產(chǎn)生了性別的變化,因此奧蘭多對自己變成女人感到理所當然,無論性別如何他那一個敏高,憂傷,天真純良的心是不會改變的。奧蘭多是勇敢的,他在拼命的尋找自己的終極幸福,而他現(xiàn)在還沒有找到。只是從男人變?yōu)榕?,體驗女人的生活。在回到她的大宅后,沒有人懷疑奧蘭多已經(jīng)不再是從前的奧蘭多了。伍爾夫隱含的意思是奧蘭多是一名女性,但她卻穿著不同于性別的衣服來追求不同的目的。作為女性的她仍然十分酷愛文學以及創(chuàng)作。奧蘭多此時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意義所在: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性別、地位、職位和責任只是人們主觀意識中強行賦予自己的桎梏。人在這些規(guī)定中,循規(guī)蹈矩,逐漸忘了自己的本來面目,我們都是自然人。當拋下一切束縛自身的定義時,我們獲得自由,找到了作為一個人的真正價值。奧蘭多由此大徹大悟:女人是不屬于男人的,她只屬于自然,男人也一樣,人是自然人,由此,性別也就毫無意義了?,F(xiàn)在很難說也很難抉擇奧蘭多是男人還是女人。
奧蘭多這一個人物將伍爾夫雙性同體的觀點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它超越了男女的機械結(jié)合,達到了一種精神的融合。伍爾夫作為女性作家從未停止過對女性權(quán)利的爭取,她認為解決兩性沖突的理想辦法就是“雙性同體”。這一理論不僅為女性主義文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同時也為后來的學者提供了理論平臺和發(fā)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弗吉尼亞·伍爾夫.奧蘭多[M].林燕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2] 呂洪靈.雙性共體的重新認識:批評·理論·方法[J].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3.
[3] 弗吉尼亞·伍爾夫.論小說與小說家[M].翟世鏡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
[4] 李維屏.英美意識流小說[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5] 弗吉尼亞·伍爾夫.伍爾夫隨筆全集[M].張學軍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