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要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毙聲r期的語文教育工作者要深入了解學情,跳出語文教學的誤區(qū),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 創(chuàng)愉悅氛圍,促學生樂學
愉悅的氛圍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記得有一次,為了讓全體學生專心聽同學朗讀,筆者嚴肅地說:“等同學們讀完,我要請人來找錯,找得越多越好”。沒想到剛才舉起的小手都縮回去了,沒人敢來讀了,筆者意識到嚴厲的挑刺對學生勇敢和自信的打擊,馬上微笑著說:“那我們來比一比誰讀得好,再來評一評哪兒讀得好,好不好?”話音剛落,無數(shù)小手又高高舉起。結果,積極主動來讀的學生讀得聲情并茂,聽的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在輕松愉快中,學生得到了聽、讀、思、評、賞等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課堂上,教師對待學生要像知心朋友一樣,民主平等。用春風般的語言交流,用細雨似的深情熏陶。當學生表現(xiàn)出色時,掛在教師嘴邊的應是“真好”、“真棒”、“真行”、“真不簡單”;當學生表現(xiàn)不佳時,不妨笑著說“沒關系”、“再想想”、“你一定行”等這樣鼓勵的話,讓學生如沐春風,生氣勃勃,暢所欲言,馳騁想象,敢于創(chuàng)造,深切感到學習是一種快樂。
二 激參與意識,促學生愿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認為,興趣是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是一切活動強有力的鼓舞者和發(fā)動者,需要的是個人積極性的源泉,是人的活動基本動力。語文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習語文是自己的需要,課堂上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參與意識,學生每一次讀書,每一次思考,每一次筆記,每一次練習都是別人無法替代的,要鼓勵相信自己能與眾不同地做好。教師的課前激趣,如“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課中啟發(fā),如“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畫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讀給大家昕?!闭n后激情,如“讀完課文,你最想對大家說什么?”、“你能把文中的故事演一演嗎?”教師的這些“導”,都是為了每一個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滿足求知需要,自主發(fā)展,從中獲益。這樣,讓學生在課堂上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其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三 教主動學習,促學生會學
新課程改革必須依靠教師,教師的教學觀念不同,選擇的教學方式不一樣,過去教師在課堂上填鴨式的滿堂灌,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生在課堂上懶于動手、動口、動嘴和動腦,學習效果差,因此語文教師教學生要主動學習,一是要組織學生充分讀書,做到初讀課文時學生自己試讀、輕聲讀、自由讀,并圈畫要點疑難;細讀課文時帶著問題默讀,自由讀,選自己認為重要的或自己喜歡的反復讀;精讀課文時教師點撥引讀,指名讀,大聲誦讀,分角色讀;研讀課文時讀出滋味,讀出情趣。二是要求學生大膽思考,讓學生在自學中做到“自己想知道什么”、“讀懂了什么”、“還可以怎樣理解”。三是教導學生敢于質疑,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這樣?”、“不這樣行嗎?為什么?”。四是鼓勵學生踴躍表現(xiàn),達到“我來說”、“我來讀”、“我來畫”、“我來演”的目的。
四 強小組建設,促學生合學
小組合作也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可以讓孩在解答的過程中加深記憶,因此教師加強學習小組建設。組織學生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人人獨立查閱工具書,讀課文,再在組內交流,人人都發(fā)言,人人有表現(xiàn)。組織學生細讀課文時,要組內學生共同探討疑點難點,探究發(fā)現(xiàn)新知識,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組織學生精讀課文時,要各組學生大膽質疑,發(fā)散思維,拓展視野,讓學生人人享受參與的快樂,發(fā)現(xiàn)的驚喜,成功的自豪。
五 活課堂點撥,促學生易學
靈活點撥也是教師因材施教的一種具體措施,課堂教學中,教師適時靈活點撥,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良好效果,幫助學生攻克學習上的難關,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更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另外靈活點撥可以把優(yōu)生、特長生向更高目標引導,可對后進生進行輔導與幫助;可對某個疑難問題的“拋磚引玉”;可對學生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進行啟迪;可對學生思想感情進行誘發(fā),可對一種學習方法進行總結。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多種措施,引導學生人人參與,主動參與,愉快參與,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