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要求滲透于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之中,以加強語文教學的情感功能。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和諧友愛關系,營造寬松教學氛圍;優(yōu)化課堂教學教法,激發(fā)學生情感興趣;把教師傳授知識和學生接受知識這種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靈活動融為一體,使教師、學生、作品三者情感產(chǎn)生共鳴,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內(nèi)驅力,提高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育認知因素
語文作為一種重要的交際工具,其集合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語文教育的審美功能需要通過情感體驗才能獲得,語文教學離開了情感將會變成枯燥、空泛。為此,語文教學離不開情感,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充分利用起情感因素,不斷拓寬學生的精神空間。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傾注情感教育展開了探討。
一、初中語文教學傾注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初中語文教學中對情感教育的作用和意義缺乏足夠的認識,是造成當前中學語文教學“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初中語文情感教育,從最根本的涵義上說,就是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教學。具有如下特點:情感性、興趣性、審美性。情感性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自覺地在傳授知識、技能,傳播思想觀點的同時,伴以積極的情感,達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學效果。興趣性指的是教師要在教學中操縱各種教學變量。使學生懷著快樂、興趣的情緒進行學習,努力使教學在學生樂于接受、樂于學習的狀態(tài)中進行。它與“樂學”的基本精神相呼應。審美性是情感教育的又一個重要特征。這個過程已不再是純粹的知識傳遞和知識獲得的過程,而成為一種具有審美性的教育活動。是教師和學生雙方主動投入又被深深吸引的共同活動,而且活動本身成為雙方心靈共同創(chuàng)造的作品,是雙方本質(zhì)力量的外化和現(xiàn)實化。
二、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傾注情感教育
1.以教師情激學生情
要想激起學生情感,教師需要用自身的真情實感去打動和感染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圍。這也就是所謂的以情激情。人在受激情的影響下,可以激發(fā)出發(fā)其巨大的潛力,獲得更好的效果。語文教學是有情的教學,而學生則更是充滿感情的個體。為此,教師要讓學生在情感中感受情感,在文本的情感中領悟情感。在教師情感的正確引導下,使得語文課堂變?yōu)閷W生情感的棲息地。在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的如今,教師全部的激情就是為了激發(fā)起學生的情感與學習欲望,在課堂上富有激情的講課,如果沒有學生激情做內(nèi)應,該課堂將是一潭死水。如今的課堂效果不是看教師口若懸河的演講這也就首先要求教師自身必須有豐富的感情世界,憑借自身的情感去引領學生情感。教師可以通過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繪聲繪色的話語、逼真?zhèn)魃竦膭幼?,來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情感。
2.出情入理,增強情感升華
當激發(fā)出學生的情感時,要順勢引入課文深層次的學習,讓學生進行自主的進行思考,以使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有所提高。學生對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學生如何介入并創(chuàng)新思辨,這一層面才是此時教學的重點。教師無論是在以解詞析句為手段,以剖析結構為依據(jù),還是以時空范圍為線索時,都要披文人情、出情入理。把握好情理與情感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從多方位進行問題的思考,使學生思維得以強化訓練,讓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也能得到不斷豐富。要讓學生先深刻領會作品創(chuàng)造的藝術意境,然后再由情入理,完成尋文悟道的思維遷移。從而激起一種熱烈 的積極的審美愿望,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能力。例如,《我愛這片土地》詩人的愛國主義之情;《背影》中作者和父親的父子情等等,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文感”“象感”“意感”“情感”,對其中的哲理加以領悟。這樣不僅使得學生情操得以陶冶,其想象空間也得以更深層次的擴展。
3.創(chuàng)設良好情感教學氛圍
心理學認為:在一定的情境下才能更好的進行情感的培養(yǎng),反映社會生活、表達其思想內(nèi)涵、抒發(fā)情感并增強藝術效果這是作者描繪情境的目的。而教師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則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人情境,幫助學生從枯燥無味的學習中解脫出來,讓主動探索代替以往變被動的學習,積極擴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明確課堂需要講的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此外,現(xiàn)代教學技術也可以適當?shù)剡\用到教學中來,有時還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調(diào)節(jié)教學氛圍的方法還有很多,除以上講到課前導語、借助音樂以外,還可以借助投影幻燈,展示實物的具體形象,或是運用電影、電視等,通過合理的運用,就能起到激勵學生情感,有助于學生更深刻理解課文的目的。
4.展開爭論,明晰情感
沉悶的課堂只能使學生“情緒低落”,“一籌莫展”。情感教學中,教師抓住中學生喜歡爭論的心理特點,營造生動活潑的情感氛圍,通過爭論有效刺激興奮點,一步步地把學生情緒推向高潮,收到較佳教學效果。如在教學《孔乙己》時,從“孔乙己大約的確是死了”這一句著手,提出:孔乙己最終的命運是生還是死呢?教室立時熱鬧起來:有的學生認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沒人會關心孔乙己,而孔乙己自己又是那樣一個好吃懶做、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窮書生,他的命運必然是走向死亡。也有人認為,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場時只是一如往常的貧病,這對孔乙己而言是家常便飯,過去沒死,這次也不會死。學生們闡發(fā)著不同的意見、激烈爭論,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學生們的情緒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了,教學情感目標也水到渠成地完成。
教學實踐證明,語文課的教學意義絕不僅僅在于教給學生某種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主導下,通過一篇篇凝聚著作家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學作品,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學生的感受、思考及表達方式,積淀成為正確高尚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語文教學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它需要教師有廣博的知識,熱烈的情感,親切的態(tài)度,在課堂教學中,用真摯的情感打動學生,用愉悅的氛圍影響學生,用生動的語言感染學生,用情境吸引學生,用高尚的人格啟迪學生,使師生間的情與情得到交融,激活學生的個性思維,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完善學生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