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普及,很多老師在一些優(yōu)質課評比中,都展示了很好的課件,在一些教學條件比較好的示范校,有的老師也把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入了常規(guī)課堂教學等等,這些客觀存在的現(xiàn)實為我們實施激情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和豐厚資源。
關鍵詞:激情教學探究性自主學習實效
激情教學就是老師或學生在亢奮狀態(tài)下全員參與的高實效教與學。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實效是課堂的生命。歷史課中的激情教學實效性最強、最明顯,它要求師生有一種熱烈而又情急的氛圍。首先,教師不僅應創(chuàng)設情景,激起學生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興趣與意識,還要設計出適合學生探討的問題,或全體或分配到各小組完成探究任務。其次,要有充分的時間保障。教師要給學生想、做、說、寫的機會,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維的空間。而事實上卻非這樣,往往沒有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學生在被動狀態(tài)下消極接受知識,甚至是厭倦情緒下的逼迫學習,沒有引起他對知識學習的興趣,是要我學,不是我要學,沒有動力,實效可想而知。
激情教學的方式有多種,可以是老師讓學生通過展示、表達或閱讀途徑激情,也可以是師生雙方共同激情,但主動權在老師,只有老師激情了,才能感染學生,帶動學生也激情,從而使學生最快進入角色,達到最佳學習狀態(tài)。那么老師怎樣才能激情教學呢?
一、充分設置課前導入
新課程注重學習過程與方法,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就在于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最終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從探索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并長時間保持這種愉悅的心情,最大限度地獲取更多歷史知識。
課前導入應立足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誘使他們從無意注意發(fā)展到有意后注意,讓學生在老師創(chuàng)造的良好學習環(huán)境中,盡快的帶著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濃厚興趣,帶著問題進入學習狀態(tài)。因為課前導入的時間是課前3—5分鐘,對學生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它只是老師誘導學生注意的手段,起新舊知識牽線搭橋的作用,所以課前導入必須注重方式,才有實效。
課前導入可以播放視頻、音頻、精美課件,能圖文并茂。可以懸掛大幅掛圖如《清明上河圖》,可以激情演說,可以小短劇表演,如:講三國鼎立可以插用《三國演義》主題曲,講民族大融合,可以用音樂《愛我中華》,講香港、澳門回歸時可用《七子之歌》等。
需要指出的是,視頻、音頻以強烈的視覺、聽覺效應迅速把學生帶入情境或場景之中,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起來?,F(xiàn)成的影片視頻不易過長,最好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制作符合要求的實用課件視頻,音頻要清新流暢,符合本節(jié)內容的歷史主題或歷史史實。
二、充分利用導學提綱
導學提綱是指導學生課堂自主探究學習的綱目性框架,其結構是:提示課程標準與展示學習目標,據(jù)綱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歷史知識,學生質疑,師生釋疑,拓展延伸,學生小結本章節(jié)內容,形成性達標測試,教(學)后反思等。這種方式的最大特點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通過讀、寫、思,活動空間加大,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得到提高,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歷史的魅力,教學實效性明顯增強。如學習了華八下冊第五課《奮發(fā)圖強艱苦創(chuàng)業(yè)》指出:王進喜、焦裕祿、鄧稼先分別代表了我國工業(yè)、農業(yè)、科技方面的先進典型,學完這節(jié)后,設置了這樣的題目拓展學生思維:①我們應該學習他們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什么樣的高深精神或優(yōu)良品質?②今天的“焦裕祿”是誰?③在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的抗震救災中,涌現(xiàn)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模,他們無畏無懼、爭分奪秒救援群眾的事跡感天動地,你能說出一個典型嗎?④從兩彈成功爆炸到今天的“神七”上天,你感受到了什么?等。
三、語言要有藝術性
一個好的老師要善于運用語言,發(fā)掘祖國語言藝術的魅力。因為藝術性的語言可以點撥思維,啟迪智慧,起水到渠成之功效,還可以鼓動情緒,激起波瀾,達一呼百應之靈妙,也可以和諧氣氛,感染個性,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案例:《關于商鞅變法成功還是失敗》的辯論,老師:商鞅變法成功了還是失敗了?請說明你的理由。學生甲:成功了。原因:使秦國經(jīng)濟發(fā)展了,軍事增強了,為滅六國奠定了基礎。學生乙:失敗了。原因:商鞅被處死了。雙方爭執(zhí)不下……老師:無論支持哪一個觀點都正確。因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結論就不同。從個人得失看,商鞅失??;從國家利益看,商鞅成功;從總體看,國家利益永遠高于個人一切,故商鞅雖死猶榮。
四、小組合作要有挑戰(zhàn)性
現(xiàn)在的學習都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的,一般的學習,平庸死板,缺少生氣,不能形成熱烈氣氛。為改變這種僵化局面,一石激起千層浪,我們強調小組與小組進行挑戰(zhàn):一般是一號挑戰(zhàn)另一組的一號,也可以四號挑戰(zhàn)一號,只要是你不服氣,就可以任意挑戰(zhàn)你認為比自己強的同學,當然這種挑戰(zhàn)的前提是先在小組內對問題無異的情況下進行的。有時問題無明顯答案也可以意想不到地挑戰(zhàn),或者對探究過程,或者對回答問題的評價提問,總之,凡是涉及本節(jié)課內容學習的問題都可以問。經(jīng)過這一挑戰(zhàn),課本知識的探索過程、評價機制都展現(xiàn)出來了,學生學到的不再是單一的課本死知識,而是有血有肉的包括課本外內容的知識。
五、作業(yè)設置富有創(chuàng)造性
作業(yè)是鞏固課堂所學內容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布置合理適當?shù)淖鳂I(yè)有助于學生消化、拓展對知識的理解和加深記憶。但一般老師往往對布置的作業(yè)要求質量不高,幾乎就是一點作用也不起的無意義機械作業(yè)。走出老傳統(tǒng)的誤區(qū),設計一些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有探究性的題目,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學生個性品質和思維能力的形成,對他將來的人生發(fā)展具有重大指導作用。那么怎樣設置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作業(yè)呢?第一,抓住教材契機,有的放矢。如學了中華民國,應會計算民國幾年是公元多少年?華師八下第一單元導言列出了一幅“開國大典”圖片,可讓學生觀后回答:毛澤東在說什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空間。第二,聯(lián)系生活,增加實用性。如:學習了《辛丑條約》,分析:1909年居住在東交民巷的劉家為何搬遷?條約中的賠款數(shù)目能買幾輛轎車(一輛10萬計)?等。第三,形式多樣。學習了分封制、郡縣制后,可以展開辯論:是分封制好呢還是郡縣制好?學習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內容后,讓學生到社區(qū)調查:當時人們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等。
總之,激情教學沒有固定的格式,沒有現(xiàn)成的路子可仿,需要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探索發(fā)現(xiàn),才能創(chuàng)造出適合自己教學特色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