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四川方言,又稱巴蜀方言,作為一種地區(qū)方言,有著許多的自身特點。本文主要是對四川方言中的兩個詞語“茅司”和“廁所”的考釋,并介紹與之分別相關(guān)的古代廁所文化和四川民間與婚俗有關(guān)的“看人戶”的習(xí)俗。
關(guān)鍵詞:四川方言;茅司;人戶
作者簡介:徐小鳳(1989.7.21-),漢族,籍貫:四川省,四川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學(xué)生,研究方向:中古及近代漢語研究。
[中圖分類號]:H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5-0217-02
四川方言,又稱巴蜀方言,屬漢語西南官話,較之普通話,雖然有不同程度的一致性,但在詞匯方面還是有很多自身的特點??疾焖拇耖g口語里的方言詞,通過它們詞義演變的歷史,以及與它們相關(guān)的一些詞匯,從中能反映出一些古代文化或者地方民俗。美國語言學(xué)家薩皮爾說:“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并且,語言不能離文化而存在。所謂文化就是社會遺傳下來習(xí)慣和信仰的總和,由它可以決定我們的生活組織。”【1】下文將試考四川方言中的兩個方言詞“茅司”和“人戶”,并簡要介紹分別與之相關(guān)的古代的廁所文化及四川民間與婚俗有關(guān)的“看人戶”習(xí)俗。
一、“茅司”與廁所文化
“茅司”,也作“茅廝”、“毛司”,即四川方言對廁所的俗稱,把“廁所”叫作“茅司”,不只限于四川方言中,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調(diào)查:河南林縣、安徽安慶、湖北武漢、福建南平、安徽績溪、浙江象山等地的方言中還保留著同樣的用法。【2】孫錦標《南通方言疏證》:“按茅司,通俗謂之茅池,即廁也?!薄稘h語大詞典》、《成都方言詞典》均收錄此詞。清翟灝《通俗編·居處》:“《傳燈録》:趙州諗謂文遠曰:東司上不可與說佛法。朱暉《絶倒録》載宋人《擬老饕賦》有‘尋東司而上茅’句。按:俚言毛司。據(jù)此,當為茅司也?!薄?】由此而得“茅司”一形。
那么何謂“東司”,《漢語大詞典》收有兩個義項:①唐代設(shè)于東都洛陽的官署總稱。并引唐代韓愈和白居易的詩為例。②亦作“東廝”。指廁所?!豆沤裥≌f·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定眼再看時,卻是史大漢跧蹲在東司邊?!?“東司”原來作為官署的總稱,后來才發(fā)展出“廁所”義,而最初多出現(xiàn)在佛教典籍中。如《大慧普覺禪師住徑山能仁禪院語錄》卷第四:“牛頭未見四祖時。為甚么百鳥銜華獻。茅屋上安鴟吻。見后為甚么不銜華獻。佛殿里掘東司。”李新魁認為:“東司:廁所。案:古代廁所多建于房屋之東面,故曰東司?!薄?】而方國平的《“東司”表“廁所”義的由來》一文中認為“東司”表廁所義是基于避諱考慮的委婉說法。
同時,“茅廝”一詞收于《漢語方言大詞典》、《中國民間方言詞典》。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四回:“大家頭宗要脫干系,二宗聽見重賞,不顧命的混找了一遍,甚至于茅廝里都找到?!倍懊尽币恍斡忠娪凇稘h語大詞典》,《金瓶梅詞話》第二八回:“分付取刀來,等我把淫婦剁作幾截子,掠到毛司里去。”“茅廁”見《漢語大詞典》:“ 廁所。”元秦簡夫《東堂老》楔子:“你偏不知我的性兒,上茅廁去也騎馬哩?!薄皫备鶕?jù)《漢語大字典》也有“si”的讀音,因此,“廁”和“廝”因形近音同而可相互替用。祁門《黃門謄契簿》:“有得保古墻外牛欄廝所在內(nèi),情愿將本邊分法取一半盡行立契出賣與黃得保名下?!眲⒒壅漭嬓r即在“廝”字后加上了“廁”。因而在方言中因音同出現(xiàn)了“茅司”、“ 茅廝”、“毛司”等詞。
廁所在古代也稱作“圂”、“溷”、“圊”、“軒”等,大概起源于先秦時代,《左傳·成公十年》中就記有“(晉侯)將食,張,如廁,隱而卒”。漢人劉熙《釋名》:“或曰溷,濁也;或曰圊,至穢之處,宜常修治使?jié)嵡逡?;或曰軒,前有伏似殿軒也?!?“圂”,《說文解字》“:圂,廁也。從口,象豕在口中也,會意?!倍斡癫米ⅲ骸叭藥蛟粐?,俗作溷?!薄?】從字形看,中間是豬,外面是廄,意思是豬關(guān)在廄里面。而“圂”之所以解釋為廁所,原因則在于我國古時的廁俗,那時的廁所大多是與豬圈建在一起的,廁所既是圈豬的廄,又是人大小便之處?!秶Z·晉語四》:“臣聞昔者大任娠文王不變,少溲于豕牢,而得文王,不加疾焉?!薄班酢?,《廣雅·釋宮》:“圊, 廁也?!庇帧队衿V部》:“廁, 圊溷也?!薄墩f文解字》:“廁,清也。”段玉裁注:“清、圊,古今字。圊言至穢之處,宜常修治使?jié)嵡逡病!薄?】廁所本是至穢之處,這里取其反義。“軒”,《辭源》第五個義項是“廁所的別稱”。
古代有重廁之風(fēng)。古時,豪富貴門對廁間的設(shè)施十分講究,流于奢侈?!?】《晉書·劉寔傳》記述道:“(劉寔)位望通顯,每崇儉素,不尚華麗。嘗詣石崇家如廁,見有絳紋帳裍褥甚麗,兩婢持香囊。寔便退,笑謂崇曰:‘誤入卿內(nèi)?!缭唬骸菐??!币驗閹腥A麗的設(shè)置,使得劉寔以為走進了石崇的臥室。古時人們信仰的神靈無處不在,有山神、灶神、財神等,就連廁所也有廁神,但廁神原型不一,不過在民間流傳最廣的當為紫姑,最早見于南朝劉敬叔的《異苑》:“世有紫姑神,古來相傳是人妾,為大婦所嫉,每以穢事相次役,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焙髞砭桶衙磕暾率宥榧缼竦娜兆印?/p>
二、“人戶”與四川“看人戶”習(xí)俗
“人戶”,蔣宗福先生的《四川方言詞語考釋》即釋為“人家”,《漢語大詞典》收有兩義:①民戶。②人家。指親友家。沙汀《減租》:“裝做走人戶樣,先讓母親帶了大娃動身?!边@里應(yīng)當以“走人戶”為詞,“走人戶”,也即走親戚,是流行于四川的社會習(xí)俗,凡遇年節(jié)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況,都要到親戚家串門探望,一般要帶上酒、糖等禮物。
同時,“人戶”見于《漢語方言大詞典》,它的第一個義項是“人家,多指婆家”。比如四川方言中由介紹聯(lián)姻而形成詞匯“說人戶”“看人戶”“放人戶”等,“說人戶”收于《成都方言詞典》:“給女孩子介紹婚姻對象?!薄?】“放人戶”亦見于《成都方言詞典》:“姑娘訂婚或出嫁?!薄?】雖然“人戶”在“走人戶”可與《漢語大詞典》的第二義項“人家,指親友家”相合,而“說人戶”“看人戶”、“放人戶”又可與《漢語方言大詞典》的第一個義項“人家,多指婆家”相合,但無論是在表示“親友家”還是“婆家”時,都有附加成分“走”、“說”、“看”、“放”等,因而“人戶”是因為在這些詞組里面而具有了特殊的意義?!叭藨簟钡摹坝H友家”、“婆家”義,見于四川方言中,而“人戶”釋為“人家”,卻史料眾多,如《史記·吳王濞列傳》:“人戶五千,如得列將;人戶三千,如得裨將;人戶千,如得二千石?!薄端疂G傳》第五回:“那大王把手來扶道:‘你是我的丈人,如何倒跪我?’太公道:‘休說這話,老漢只是大王治下管的人戶?!币陨衔闹小叭藨簟苯钥舍尀椤叭思摇薄?偟膩碚f,“人戶”就是“人家”的意思。
中國人歷來把結(jié)婚看成是傳宗接代、綿延香火的頭等大事。我國古代婚姻的儀式有所謂“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四川地區(qū)流行的婚嫁習(xí)俗,在歷時傳承的過程中,雖然有些變化,但基本上沒有離開“六禮”的內(nèi)容。【10】比如四川方言中的“看人戶”、“算八字”、“定日子”、“送期單”等。古代婚姻都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詩經(jīng)·齊風(fēng)·南山》說:“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這樣,男女結(jié)合就只能靠媒人搭線、父母做主,而媒人說媒,往往夸大其詞,出于謹慎和穩(wěn)妥,就形成“看人戶”的習(xí)俗。
“看人戶”又稱“看人、上門、訪人戶”,是四川農(nóng)村由介紹而聯(lián)姻時必有的禮俗之一?!?1】其實看人戶的習(xí)俗已見于宋代,如: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若相媳婦,即男家親人或婆往女家看中,即以釵子插冠中,謂之‘插釵子’;或不入意,即留一兩端彩段,與之壓驚,則此親不諧矣?!倍翱慈恕痹谒拇ǜ鞯氐牧?xí)俗中往往又不盡相同,有男方到女方家,也有女方到男方家的。比如女方到男方家,女方團隊一般由女方的父母、舅父、舅母及嬸娘等組成,著重考察未來女婿的相貌和為人處世的能力。但是在看人過程中男女雙方都可能“做手腳”,比如找親友中健壯的小伙或漂亮的姑娘來頂替自己有缺陷的子女。由于“明訪”可能遇到這種情況,同時時間過短也無法全面了解,因而出現(xiàn)了“暗訪”。暗訪,則是委托親朋好友四處打聽對方家庭情況、個人品行等。只有雙方都把人看上了,才能進入下一個送禮訂婚的階段。
注釋:
【1】羅常培.語言與文化,北京出版社,2004年,第1頁。
【2】許寶華、宮田一郎.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第3160頁。
【3】清·翟灝.通俗編,商務(wù)印書館,1959年,第544頁。
【4】李新魁.潮州方言詞考源,學(xué)術(shù)研究,1964 (3),第94頁。
【5】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78頁。
【6】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前引書,第444頁。
【7】王心喜.關(guān)于“廁所文化”的探討,杭州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1995(1),第67頁。
【8】李容.成都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29頁。
【9】李容.成都方言詞典,前引書,第338頁。
【10】黃尚軍.四川方言與民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1頁。
【11】黃尚軍.四川方言與民俗,前引書,第22頁。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 湖北辭書出版社,1986。
[2] 羅竹風(fēng).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9。
[3] 許寶華、宮田一郎.漢語方言大詞典,北京:中華書局,1999。
[4] 李容.成都方言詞典,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5] 蔣宗福.四川方言詞語考釋,成都:巴蜀書社,2002。
[6] 段開璉.中國民間方言詞典,海南:南海出版公司,1994。
[7] 黃尚軍.四川方言與民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8] 齊心.廁所名稱民俗語源小考,文化學(xué)刊,2006(2)。
[9] 方國平.“東司”表“廁所”義的由來,漢字文化,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