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翻譯學研究與語言學研究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因此,作為語言學研究重要內(nèi)容之一的語義學,也成了翻譯學研究的一項重要任務。搭配意義是語義學研究的內(nèi)容,對搭配意義的深入認識與掌握,有助于促進對言語意義的準確理解與表達,也就是達到翻譯的最基本要求。本文主要分析的就是搭配意義在日漢互譯中的運用。
關鍵詞:語義學;翻譯學;搭配意義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5-0208-02
一、先行研究
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利奇(Geoffrey.N.Leech)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詞義”的七種主要類型,包括概念意義、內(nèi)涵意義、風格意義、感情意義、聯(lián)想意義、搭配意義和主題意義。適合用在某一個上下文中的意義,稱為“搭配意義”。有不少詞匯,雖然基本意義相同,但由于受語言習慣、語篇風格、文章整體性、特定場合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詞匯的搭配能力也會有所不同。“一種語言中的每一個詞,都有其搭配范圍,這些搭配范圍限制它的意義和用法?!?/p>
理解和表達是翻譯實踐中兩個最基本的過程,不管是正確地理解原文,還是準確地用譯文表達,都必須準確把握詞義,包括利奇所提到的七種類型。所以,搭配意義的準確把握也對做好翻譯實踐有著重要的意義。后文將從慣用語、多義詞、同義詞、風格、文章整體性等五個表現(xiàn)入手,對搭配意義進行全面的了解,并且結合實例分析搭配意義在日漢互譯實踐中的運用。
二、表現(xiàn)
日語與漢語兩種語言,雖有不淺的淵源,但筆者認為,對翻譯工作來說,越是這種有著牽連的兩種語言,做起來越是顯得困難。因為譯者在翻譯實踐的時候,往往容易用母語思維去理解另一種語言。這種常犯的錯誤,又經(jīng)常表現(xiàn)在缺乏對詞義搭配意義的重視。筆者認為,如果我們能夠正確理解搭配意義的概念,客觀投入實踐運用,那么對翻譯工作來說將是一個很大的幫助。以下將結合翻譯實例,對搭配意義的幾點表現(xiàn)作出分析。
1、慣用語
慣用語是語言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形成的固定搭配,具有其特殊的客觀性質。對于慣用語,有的時候我們雖無法追根溯源,但是,其客觀性質是必須遵從的。因而,在理解慣用語的時候不能憑主觀意志,想當然地拆分,冠以它義。
例(1)夏枝はかるいめまいをおぼえて、傍らのスタンドピアノによりかかった。(夏枝感到有些頭暈,倚著旁邊的鋼琴。)
「めまいをおぼえる」是一個固定搭配,意思為“感到頭暈”,與「めまいを感じる」同義。初學者在看到這個慣用搭配的時候,會很疑惑它該怎樣翻譯。如果硬要把名詞與動詞拆分開來理解的話,意思是講不通的,會演變成我們常說的“硬譯”。
例(2)では、薬を出します。薬局に行って、もらってください。(給你開個藥方,到藥店去取。) 「薬を出す」意思是醫(yī)生給患者開藥方,也是一個固定搭配,我們不能理解為“出藥”、“賣藥”、“給藥”等等。
所以,對于慣用語的翻譯,我們只有在掌握其準確意思后進行翻譯,不能破壞其搭配效果,更不能“誤譯”,“硬譯”。
2、多義詞
多義詞,也就是 “一詞多義”??纯醋值渚涂梢灾溃蠖鄶?shù)的詞匯都同時含有多種不同的意義,是多義詞。對多義詞的準確把握和選擇,也是翻譯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例(3)醫(yī)者:薬を飲んで、十分睡眠をとってください。(吃了藥之后,好好兒睡一覺。)
患者:まだ仕事がありますが、お酒を飲んでもいいですか?(還有工作呢,喝酒沒有關系吧?)
「飲む」在字典里意思很多,其中,“喝”,“吞”,“吃”,“飲”,是我們接觸得比較多的,例(3)里面的兩個「飲む」意思是不同的,在理解的時候必須要結合「飲む」這個動作發(fā)生的內(nèi)容是什么,即與它搭配的名詞是什么,從而來把握這個動詞的真正意義。比如說,我們還是以“飲む”為例。
例(4)一日にタバコを何本飲みますか。(你一天吸幾支煙?)
例(5)勇士たちは敵を飲む。(勇士們沒有把敵人放在眼里。)
例(6)労働組みの要求を飲む。(只好接受了工會組織的要求。)
例(7)兇漢は匕首を飲んでいた。(兇手暗揣著匕首。)
從以上幾個句子看出,「飲む」還有我們平時接觸較少的意思,“吸”,“藐視”,“(無可奈何地)接受”,“暗中攜帶”,等等。對于這些常用詞匯不常用意思的理解,還是需要我們在具體的搭配中結合上下文的其他成分,或者結合語境進行具體的分析,這樣才能保證獲得正確的譯文。
3、同義詞
伍謙光在其所著的《語義學導論》中指出,“同一個客觀事物或現(xiàn)象,常??梢杂貌煌脑~語去‘指稱’,描述或修飾。如果兩個詞,他們可以用來‘指稱’同一個客觀事物,或用來描述同一個客觀事物或現(xiàn)象的某一特點,那么,在這兩個詞之間就存在著‘同義關系’;換句話說,它們就是‘同義詞’”。同義詞的意思一樣,可是它們的搭配能力各有不同。在翻譯過程當中,如果弄不清同義詞的搭配能力,容易產(chǎn)生“誤譯”。例(8):請把眼睛閉上。
譯文(1):目を閉めてください。(×)
譯文(2):目を閉じてください。(√)
「閉める」和「閉じる」都有“關閉”的意思,是一組同義詞。就單從這兩個日語單詞的寫法,不會日語的中國人也可以猜到它們的基本意思。但是,反過來,當我們要運用這兩個詞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閉める」指的是關閉“窗戶”,“門”等不具有生命的東西,是一個他動詞,它不能與「目」連用。比如說,「窓を閉めた」;而「閉じる」既可以是他動詞,也可以是自動詞,不僅包含了「閉める」的意思,而且還可以表示“口”,“眼”等器官的“閉上”之意,比如說,「戸が自動的に閉じた」、「口を閉じた」。
4、風格
大多數(shù)的翻譯,尤其是文學翻譯,不僅僅局限于單一的語句翻譯,還要求保持文章的統(tǒng)一性,整體性。我們在理解詞義的搭配意義的時候,也應該將其運用擴展到語段,語篇之中,以指導翻譯實踐。
作品在整體上呈現(xiàn)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獨特面貌稱之為“風格”。整體,也就是具有統(tǒng)一性。原文作品也好,翻譯作品也好,文體,時態(tài),情節(jié)等等,都要尋求統(tǒng)一。合理的搭配是統(tǒng)一的最低要求。因而,搭配意義與風格是有必然聯(lián)系的?!皩儆诓煌L格的詞不能搭配使用”。
例(9):a.月ほどおもしろきものはないだろう。(×)
b.月ばかりおもしろきものはあらじ。(√)
c.月ほど趣のあるものはないだろう。(√)
「おもしろき」是日語的古語,在這里是修飾「もの」的,「ないだろう」是在現(xiàn)代日語中表示否定推量的形式,「あらじ」在古語里表示否定推量。a句本身就存在前后風格搭配錯誤,是一個誤句。譯語要保留原語的風格特征,首先要注意句子內(nèi)部風格搭配,b和c都是正確的,其次,還要求把握住文章整體風格搭配,譯為b還是譯為c,就要看具體情況了。
5、文章整體性
文章是由若干語段組成,語段是由句子構成。伍謙光認為,句子包括兩個主要構成部分,即“名詞短語”和“動詞短語”。句子的核心是它的謂語動詞,即動詞短語。日語的動詞講求體時態(tài),在一篇完整的日語文章中,動詞的體時態(tài)要求得到統(tǒng)一,表現(xiàn)出特定的文體、時間、狀態(tài)的意義。
例(10)國境の長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ると雪國でありました。夜の底が白くなった。信號所に汽車が止まりました。向側の座席から娘が立って來て、島村の前のガラス窓を落とした。雪の冷気が流れ込みます。(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疖囋谛盘査巴A讼聛怼?一位姑娘從對面座位上站起身子,把島村座位前的玻璃窗打開。一股冷空氣卷襲進來。)
這是一個完整的語段,但是,由于它夾雜了不同的時態(tài)與文體,使文章喪失了其整體性。如果是在漢譯日的翻譯實踐中,這也可以說是搭配上的錯誤,一定要避免。
另外,由于日本獨特文化的形成,日語中形成的敬語,以及男女性用語,兒童用語,老人用語,等等。這些特定的場合都要求保持文章的統(tǒng)一性,整體性。在日漢互譯中,要引起重視。
結論
本文結合日漢互譯實例,對搭配意義在翻譯中的運用進行了簡單的敘述。正確地理解和掌握搭配意義,應該從慣用語、多義詞、同義詞、文章風格以及文章整體性等多個方面入手,將其正確運用到日漢互譯實踐之中。我們在進行翻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兩種語言各自詞義的搭配能力,以準確把握句子意思,尊重譯語搭配習慣,把握文章風格和整體性。
搭配意義對日漢互譯的影響是巨大的,值得展開更詳細的研究。由于筆者能力有限,未能找到更多的理論資料和更典型的例句來支撐,今后將更加深入研究此論題。
參考文獻:
[1]、伍謙光 《語義學導論》(修訂本)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2]、譚載喜 《翻譯學》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3]、皮細庚 《日語概說》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7
[4]、小町谷照彥監(jiān)修 『新選古典文法』 東京書籍
[5]、三浦綾子 『氷點』 角川文庫 昭和五十七年
[6]、朱佩蘭譯 《冰點》 新華出版社 2002
[7]、王秀文 山鹿晴美編著 《實用日語寫作教程》(日中對照版)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4
[8]、葉渭渠譯 《雪國》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
[9]、胡濤 <現(xiàn)代語義學下的多義詞> 語文學刊 2007.3
[10]、王黎生 <英漢詞語的搭配意義與翻譯> 教育·人才 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