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模式是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服務的,高中政治課堂要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大膽探索,必須克服以往“一言堂”的模式。倡導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模式。作為高中政治教師,應該為我們的每一節(jié)課去“保鮮”,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通過給政治課堂“保鮮”,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培養(yǎng)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實現(xiàn)了高中政治教學目標。
關鍵詞:保鮮;高中政治教學;新課改;形式主義
“保鮮”這個問題本來是用來保持蔬菜、水果、肉類等易腐食物的新鮮,與高中政治課的教學問題聽起來好像不相干。但是對當前我們高中政治課堂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筆者認為確實有必要為我們的課堂“保鮮”。而高中政治課堂的“保鮮”問題主要是指打破原先課堂教學沉悶的弊端,讓每一節(jié)課都是新鮮的,讓學生充滿學習知識的渴求,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現(xiàn)在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功利化色彩濃重,教材內容過于高、大、空,沒有考慮到學生個體發(fā)展的需要,并且與社會的現(xiàn)實有所脫節(jié),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政治課本身的德育功能,再加上課堂的授課方式過于傳統(tǒng)沉悶,對于接受新事物能力強的高中生自然就失去了吸引力。這就對高中政治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在充分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如何使出渾身解數(shù),讓自己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發(fā)展學生的思想和道德判斷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真正讓課堂活力四射,讓每節(jié)課新鮮而又充滿活力。
筆者在這些年的教學實踐中有著自己的一些體會,下面就政治課堂的“保鮮”問題談一下本人的一些實際做法,不當之處,望同行給予批評指正。
一、課堂“保鮮”要與新課改要求一致。要符合高中生的認知特點
政治課堂“保鮮”的本意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如果脫離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那就背道而馳了。根據(j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高中政治課程構建了多個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高中政治課堂的“保鮮”要時刻貫徹這一思想,一切體現(xiàn)這一思想的做法都可以而且應當為我們的政治課教學服務,這也完全符合新課標要求的高中政治課程生活化、開放化、實踐化的特點。
在進行課堂“保鮮”時,也要注意當代高中生本身的特點,與以前學生階段比較,高中生有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合理分配時間,處理好課堂內外的學習任務,他們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迅速發(fā)展。再加上他們精力旺盛,情感豐富,如果能夠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式,自然可以激發(fā)他們學習這門課的興趣。學生樂于聽,教師也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實現(xiàn)了師生雙贏的局面,想一想,何樂而不為呢?
筆者在進行這方面探索時,嘗試了導學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模式,也就是在編寫的導學案上不僅結合教材有本節(jié)課重難點練習等,更突出了讓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材料的事例總是最“新鮮”的熱點話題,讓學生得到了很好的熱身,對于即將開始的課堂教學也就充滿了期待。
二、教師要成為政治課堂“保鮮”的“保鮮劑”
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深深感悟到,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教師的課前充分準備和課堂應變能力是分不開的。政治學科的內容以理論為依據(jù),道理深刻又抽象。因而導致現(xiàn)在的高中生把政治當成教條,覺得枯燥無味,對我們這些政治教師更是敬而遠之。怎么打開這一困局,我們自身要充當課堂的“保鮮劑”。教師要做到風趣幽默,寓莊于諧??梢赃@么說,筆者的課堂從來不缺乏笑聲,讓學生從笑聲中明白故事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有這么一個故事:傳說河南、山西、陜西三位老鄉(xiāng)在一起聊天,各自對自己的家鄉(xiāng)贊不絕口,河南人說:“鄭州有個紀念塔,離天只有丈七八”;山西人說:“山西有個大槐樹,把天磨得咯吱吱”;陜西人說:“西安有個鐘鼓樓,半啦插到天里頭”。從這個故事中,讓學生分析自然得出人們對于事物的認識是受到主觀情感、利益出發(fā)點、立足點的影響的,不同人對同一事物可以產生不同意識。使學生在開懷暢笑中領悟到“不同人對同一事物有不同意識”這一哲學觀點。
政治教師要成為“保險劑”,要在課堂上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言傳身教,要不斷吸收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才能保證課堂新鮮,充滿吸引力!
三、課堂“保鮮”需要一定的形式主義
傳統(tǒng)的政治課堂是教師的一言堂,這種填鴨式的做法,就像工廠的流水生產線,壓制了學生的活力,課堂死氣沉沉,學習的效果非常差。同樣的內容如果換一下教學形式,結果可能就大大不同。要讓我們的政治課堂“保鮮”需要有一定的形式,這一點筆者也是深有感悟,比如,筆者會根據(jù)教材內容的需要,展開靈活多變的形式,譬如,在學習必修一民主決策的知識時,讓學生提前預習,準備了模擬聽證會,主題由學生結合實際自己選取,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動了起來,課堂氣氛非常熱烈,筆者把整個過程拍成視頻,放在校園網站上供全校師生交流,這種看似形式的教學效果是出奇得好,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除此之外,我在課堂上還經常借助多媒體播放時政熱點,讓學生評述,引導他們用課本的理論知識去評價,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我把這種形式稱為“課堂時政大家談”。
從這些實踐中,筆者覺得教師應該相信自己的學生,要適時轉變自己的角色,要多采取靈活多變的課堂形式,才能真正適應當代高中政治課堂的“保鮮”需要。
總而言之,根據(jù)筆者這些年的教學實踐,深刻地體會到“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而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就要給我們的高中政治課堂注入活力,讓每一節(jié)課都是新鮮的,適時地走出教材,走人生活,走入學生的心。所以作為高中政治教師,要不斷積極探索,努力給自己的政治課堂“保鮮”,提高高中政治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安徽省太和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