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以人為本,關注人的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新課程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的教育思想正逐漸深入地滲透到教育者的思想意識中,并必將彰顯出其恒久的魅力。教育者對學生主體的尊重、關懷和照顧也越來越普遍。特別是近年來受到青睞的話題作文,更給了學生充分表現(xiàn)自己個性的機會。這真正體現(xiàn)了教育對學生主體的尊重與關懷。相信今后的中考、高考語文試題能給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正因為如此,我們的中學作文教學也應該更富有個性化一些。
反思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教師指導學生臨陣摹寫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或者是教師總希望以自己的權威知識來指導學生寫作,一味強調“立意高遠”,使學生自覺地壓抑“個性經(jīng)驗”和“自己的聲音”,養(yǎng)成了盲目從眾的思維惰性,造成了作文語言的大同小異,作品成為不負載個性,不負載情感,不負載人格,迷失“自我”,缺少主體的“語言復制品”。作文教學中,大到審題立意,謀篇布局,小到遣詞造句,書寫格式的選用,條分縷析,作文該注意的、該強調的都面面俱到,但效果很勉強。因為沒有激活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當然就無法激起學生自主探索的意識,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機械地接受的狀態(tài)之中。所以老師大講特講、反復強調的作文知識,對學生而言,因無法自主真切地體驗,理所當然被學生拒之門外,學生的知識結構也就無法改組或重建。這種單向的知識傳授還導致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無法互動協(xié)作,群體的智慧因封閉而無法共享,個體之間因阻隔,其思維、知識視野亦無法拓展;同時過多關注“摹寫”之后的“唯一性”(老師)效果評價,嚴重束縛了學生個體的創(chuàng)造潛力,抑制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自我監(jiān)控、自我反省、自我評價、自我反饋的學習能力。一旦形成習慣,學生思維就會被“模式”僵化而無法超群出眾,考場屢見無病呻吟之作也就不足為怪了。
新課程標準對作文教學的要求做了調整,非常注重體驗與實踐對提高寫作能力的作用。在新課程標準中關于寫作是這樣要求的: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現(xiàn)、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他們自由表達和富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寫作知識的教學力求精要有用,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在這個平臺上,應充分尊重寫作的個性行為,重視學生主觀感受和獨特體驗的過程,讓學生完全走出樊籬的束縛,自由大膽地表達,“我手寫我心”,流水行云地表達生活的豐富多彩。
用新課程理念來指導作文教學,讓學生作文真正寫“我所想”,將會給學生發(fā)展個性、張揚個性建構一個更為廣闊的發(fā)展平臺。具體操作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思維個體的靈性
要讓學生主動融入寫作主體的角色中。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不應該是主宰者和控制者,而應該成為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則由接受者和“邊緣者”轉變?yōu)橹鲃忧笾獎?chuàng)新的“建構者”。每次作文之前,教師要先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進來,激活他們本來就鮮活的思維,打開他們記憶的閥門。學生一旦被置于一種寬松的情境之下,其思維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fā)而變得非常有靈性,那么其效果絕對令你驚訝。而創(chuàng)設情境就要多動腦筋,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文教學形式,比如多采用話題作文的形式。話題作文是近幾年中考、高考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作文題型。給了學生有話可說的機會,學生自然會興趣大增,思維當然能夠放松,乃至完全激活。這個話題就是引子,能順利打開學生的話匣子,激活他們的思維,讓聯(lián)想和想象自由飛越。
當然,話題作文相對于命題作文確實更能給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但簡單地設計一個話題并不能充分激起學生的興趣,在話題之前,可以依實際設計一些激趣的活動,如利用幾分鐘做一個益智游戲,猜猜謎語,也可以用圖形代替話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甚至可以充分利用班上出現(xiàn)的一些突發(fā)事件,如一場惡作劇、一句不經(jīng)意的題外話等,這些事件雖然會影響課堂正常的學習秩序,但能飽蘸著學生的童心童趣,是一個難得的自然生成的作文教學情境,若能好好利用這一動態(tài)生成的作文教學資源,巧妙地導引激思,學生自然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思維也就有靈性了。靈活多樣的情境設置,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營造了濃厚的氣氛,學生自然就能主動地參與到寫作的思考氛圍中來,不斷地產(chǎn)生新的寫作沖動,從而積極地參與到寫作活動中。
二、自主探索,催生審題立意個性化
在前面情境的導入下,學生記憶的閥門已打開,思維在濃厚的氛圍中飛越。此時教師這位引導者就應當適時地亮板出題(引導),并給予學生足夠時間和空間來自主探索——由“引子”(話題或圖形或提示)思索、確定、開列各項“清單”:迅速搜集已有經(jīng)驗,聚焦浸潤著“自我”的獨特感受,揣摩話題或圖形背后蘊含的意圖,綜合已有知識和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包括審題立意怎樣求新求準,謀篇布局怎樣求巧求異,開頭結尾怎樣求妙求彩……這一自主探索的過程又因學生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的體驗與實踐之中,其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因為被激活自然就會主動地去“同化”和豐富思索中的新知識,促使原有認知結構的改組和重建。這一改組和重建包括使知識更合理化、更豐富、更成熟、更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個性魅力。
三、協(xié)作學習。共同提高,彰顯個性魅力
如果說自主探索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實質性的環(huán)節(jié),它打破了以往傳統(tǒng)的教師霸權指點迷津的枯燥講解,還學生以主動學習的權利,那么協(xié)作學習階段則是讓學生主動學習的拓展性環(huán)節(jié),這是一種提高學生個體智慧、拓展個體知識視野,又共同提高學生整體作文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當學生經(jīng)自己的獨特探索之后,想急于把其探索成果(因人而異)表達出來,以獲得成就感的認同。教師組織指導協(xié)作學生環(huán)節(jié),給他們提供一個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或途徑,讓學生群體自由大方地交流、討論自主探索的思維成果,批判性地考察各種觀點思路,包括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布局的構思、表達的處理等等,各取所長互補其短。通過社會協(xié)商的方式友好地交流,使群體的智慧為每一個個體所共享,內化個體的智慧,拓展個體知識的視野,從而形成學生主體獨特的表現(xiàn)、交往、評價、批判的能力。其已有的寫作經(jīng)驗因協(xié)作而豐富成熟——認識會更深刻,思維會更縝密,見解會更新穎,構思會更新穎巧妙,材料會更典型鮮活,表現(xiàn)手法會更顯個性魅力。
四、自評互評,促進個性發(fā)展更趨完美
這是主動學習的延伸性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幾乎被教師獨攬大權而無視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大大扼殺了學生自主評價的能力,嚴重抑制了學生自我反思、自我反饋的學習能力。無怪乎學生心智發(fā)展日趨成熟,觀點卻幼稚可笑。特別是受迫于教師的權威的“摹寫”“仿寫”造成的“千人一面”的現(xiàn)象,更是完全淹沒了一個個鮮活個性。而放手讓學生自我評價則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維模式。其效果評價的形式可以分為學生個體的自我評價和學習小組對每個成員的評價兩種。評價的內容盡量寬泛些,以便給每個學生都有被表現(xiàn)、被激勵的閃光點??傊?,學生作文完全在自我的掌握與控制下有序酣暢地表達,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而通過自評互評,學生能清醒地認識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在自我觀照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同學的優(yōu)劣,并汲取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重新建構自我作文體系,寫作意識與能力在觀照對比、反省創(chuàng)新中循環(huán)提高。
不同的教學策略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作文本來就是要給學生對已有經(jīng)驗或經(jīng)歷提供一個表達的窗口,是一種最富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勞動,最能承載和張揚寫作個體的個性。新課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學,就是要讓作文成為張揚學生個性的載體!作文呼喚個性,唯有濃烈的自我個性色彩,才能使文章有風格,有特色。
(作者單位廣東省河源市東源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