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力倡導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以人為本”的提法和做法在各行業(yè)各系統(tǒng)中均有所體現(xiàn)。人性的光芒照耀著大地,溫暖著你我。怎樣讓人本主義思想走進課堂?如何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讓人性的光輝在課堂上綻放?筆者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做了如下嘗試。
一、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設計課件內容。把課堂交給學生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師是主角,學生是觀眾(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學生看)。一堂課下來,往往是教師累得汗流浹背,學生聽得昏昏欲睡。素質教育的要求和課堂教學的改革需要,促使我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注重了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卻沒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實施了課堂改革,卻沒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怎么辦?我在苦苦地思索……2010年5月,學習并實施了永城市教體局教研室倡導的“四環(huán)節(jié)循環(huán)”教學模式后,我豁然開朗。你看,在“自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出示教學目標并給學生以自學方法的指導后,放手讓學生自學;在“合探”環(huán)節(jié),學生就自學時產(chǎn)生的疑惑以及教師出示的探究話題,在小組內展開討論;在“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充分展示自學完成情況及合作探究結果,教師適時地點撥、指導;在“訓練”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對當堂的重點難點進行訓練,從而使學生加深理解,夯實雙基??v觀這四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點撥者,完全放手讓學生去探尋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遵循了認知規(guī)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及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很好地詮釋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從而使整個語文課堂閃現(xiàn)著人性的光芒。所以我們在制作課件時,要有針對性,應以學生為主體來設計課件內容。
二、從尊重學生人格,呵護敏感心靈入手設計課件
初中學生是一個介于成年人與未成年人之間的敏感群體,他們在情感、行為上最突出的特點是兩極性的表現(xiàn)。情感有時強烈、狂暴,有時又溫柔、細膩;行為上有時表現(xiàn)得非常順從,有時又固執(zhí)己見。課堂發(fā)言時,有渴望表現(xiàn)的欲望,又有怕被人嘲笑的羞怯……面對諸如此類的兩面性,我們?yōu)閹熣咭槃荻鵀椋暮亲o。在我的語文課堂上,學生自學時,我深入學生中間,隨時了解學生的自學進展情況。合探時,力求讓每個學生都積極發(fā)言,充分表現(xiàn),無拘無束,學生的高興之情溢于言表。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時,正確的,我予以表揚、鼓勵;不準確的,我予以點撥、指導,絕沒有指責、批評的聲音。學生朗讀表演時,聲音響亮、字正腔圓且表情達意準確的,我和其他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讀得不好的,甚至讀錯了字,我除了予以糾正外,再也沒有其他的聲音。我們教師(其他教師也一樣,只不過語文教師點評學生的次數(shù)多些罷了)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正視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精心呵護每一顆敏感的心靈。
三、用好課程載體,培育人性光輝
初中語文課本里面有很多人文性很強的文本,僅以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為例,就有朱自清的《背影》、余秋雨的《信客》、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雨果的《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等諸多中外名篇。這些文本無不閃耀著對親情的懷念,對誠信的態(tài)度,對理想社會的追求以及豁達的處世態(tài)度和正確的歷史觀、世界觀、價值觀等人文主義光輝。語文教師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人文性,利用這些文本具有的形象性、生動性、情感性的特征,充分挖掘其中的人性光輝,從而使人性的光芒時時在語文課堂上閃耀。
理解、尊重、關心、愛護、幫助是我們教師與學生相處要解決好的關鍵課題,語文教師因其獨有的眾多具有人文性的課程資源,更有利于讓人性的光芒在課堂上綻放。
(作者單位河南省永城市馬橋鎮(zhèn)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