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加強對超長心肺復蘇的認識,以期提高搶救成功率。 方法 分析我院1例經(jīng)超長心肺復蘇成功搶救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 結果 心肺復蘇的關鍵是持久有效的胸外按壓、適時電除顫及合理應用急救藥物。 結論 超長心肺復蘇可明顯提高搶救成功率。
[關鍵詞] 心搏驟停;心肺復蘇器;超長心肺復蘇
[中圖分類號] R541.7+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6—0124—01
心肺復蘇(CPR)是針對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所采取的搶救措施,即通過胸外按壓形成人工循環(huán),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電除顫轉復心室顫動,使用血管活性藥物來重新恢復自主循環(huán)的急救技術。人們只有充分理解心肺復蘇的知識并接受專業(yè)訓練才可以保證較高的心肺復蘇成功率。本文現(xiàn)將我院1例經(jīng)過超長心肺復蘇搶救成功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62歲。吵架時突然暈厥伴出冷汗30 min于2011年10月27日21:50急診收住ICU。既往體健。查體:T:不升,P:56次/min,R:24次/min,BP:75/40 mm Hg,昏睡狀態(tài),面色蒼白,出冷汗,皮膚濕冷,雙瞳孔直徑0.35 cm,對光反射遲鈍,呼吸略急促,雙肺聞及細濕性羅音,心率56次/min,律齊,心音低,無雜音。復查18導聯(lián)心電圖檢查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圖形、竇性心動過緩。入院診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竇性心動過緩。
治療過程:即刻給予面罩吸氧、心電監(jiān)護、指脈搏血氧監(jiān)測、無創(chuàng)血壓監(jiān)測、導尿,急查血氣分析、心梗系列,并行溶栓前準備。建立兩條靜脈通路,給予極化液、右旋糖酐擴容,靜脈泵入多巴胺抗休克,22:06心電監(jiān)護示心率減慢至(30~40)次/min、QRS波寬、室性自搏心律,立即給予阿托品1 mg靜推,無效,心電監(jiān)護示直線,意識喪失、頸動脈搏動消失,心音消失,雙瞳孔直徑5 mm,嘆氣樣呼吸,立即給予胸外心臟按壓,靜推腎上腺素1 mg,急救氣管插管,簡易呼吸器輔助呼吸,22:09予以心肺復蘇儀持續(xù)心肺復蘇,按壓頻率100次/min,按壓深度5 cm,按壓/通氣比為15:2,潮氣量580 mL,吸氧濃度100%,于22:15后反復出現(xiàn)室顫,用低能量雙向波除顫儀心臟電除顫,首次除顫能量150 J,后每次200 J,搶救過程中每隔5 min靜推腎上腺素1~2 mg,并予阿托品、異丙腎上腺素、甲潑尼龍靜推,間斷予以5%小蘇打100~150 mL靜滴糾正酸中毒,反復靜推利多卡因總量達300 mg無效,23:30予可達龍以15 mg/min輸液泵泵入,10 min后行心臟電除顫(能量200 J),23:41心電監(jiān)護示竇性心律頻發(fā)房性早搏,心跳恢復,心率110次/min,心音低,測血壓106/52 mm Hg,接呼吸機維持呼吸,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泵入維持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持續(xù)泵入胺碘酮(72 h后改為口服)維持心電穩(wěn)定,23:45出現(xiàn)自主呼吸動作,雙瞳孔直徑回縮,對光反應遲鈍,予抗凝治療、鉀鎂合劑,應用速尿、甘露醇脫水,持續(xù)電腦冰帽降溫、應用腦細胞活化劑、氧自由基清除劑、炎性介質清除劑,保護肝、腎功能,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防治感染等,動態(tài)監(jiān)測心電圖、血心肌壞死標記物,10月28日淺昏迷,陣發(fā)性煩躁,予咪達唑侖鎮(zhèn)靜,11月3日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后逐漸停用血管活性藥物,11月5日自主呼吸有力,脫機成功后拔除氣管插管,11月6日神志轉清,肌紅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鈣蛋白先后恢復正常,抬高的ST段回到基線水平,在ICU強化治療兩周,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轉心內科治療。
2 討論
心搏驟停的實質就是心臟泵血功能停止,導致全身組織器官血流灌注障礙,CPR的目的是開放氣道、重建呼吸和循環(huán),CPR成功與否取決于原發(fā)病、心搏驟停至CPR開始的時間、施救者的技術熟練程度、各項復蘇措施是否及時準確等因素[1,2]。心臟復跳的關鍵在于胸外按壓時要連續(xù)、快速用力,保證按壓深度及按壓頻率,建立人工循環(huán),提高冠狀動脈的灌注壓,增加心室肌的灌流,同時保證腦、腎等重要臟器的基本血流灌注,早期高質量CPR顯得相當重要[3]。徒手CPR,操作者體能消耗大,需要多人輪流實施胸外心臟按壓,反復電除顫,難免中斷按壓,同時又由于操作者技術熟練程度不同,很難保證CPR的有效性。多項研究證實機械心肺復蘇器可明顯提高搶救成功率[4]。
Thumber—1007型薩勃心肺復蘇器利用氣壓推動,集胸外按壓與機械通氣于一體,能夠實施持久有效的“最佳按壓”,實施胸外心臟按壓時具有按壓頻率準確、按壓胸廓下陷深度恒定,不影響電除顫的實施,并能使心臟按壓與換氣配合,從而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通過該例病人超長復蘇的搶救成功來看,應用Thumber—1007型薩勃心肺復蘇器實施及時有效的胸外心臟按壓及機械通氣保證了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基本血流灌注和氧供,為CPR后腦復蘇的成功和避免急性腎功能衰竭奠定了基礎,同時,及時的電除顫及胺碘酮的應用對于促使自主循環(huán)恢復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沈洪,王一鏜. 回眸2004:中國心肺復蘇關注的問題[J].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5,17(1):2—3.
[2] Herlitz J,Bang A,Alsen B,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among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in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n relation to the interval between collapse and start of CPR[J]. Resuscitation,2002,53(1):21—27.
[3] 李春盛. 對2010年美國心臟協(xié)會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的解讀[J].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0,22(11):641—644.
[4] 舒李焱. 機械心肺復蘇機臨床療效觀察(附76例報告)[J]. 安徽醫(yī)學,2009,30(8):956—957.
(收稿日期:201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