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有很多題型是比較固定的,語言銜接題就是其中之一。琢磨近幾年來的高考語文試卷,我們明顯發(fā)現(xiàn),像全國大綱卷、全國課標(biāo)卷、北京卷、廣東卷、湖南卷等,幾乎年年有語言銜接類測試題的身影。為何命題者如此青睞這種題型呢?原因雖然眾多,但其中最最主要的原因,應(yīng)該是它能快捷而有效地測試出應(yīng)試者的語言運用能力。
下面,我們分三步走,從知類型、明技巧、重操練三個方面進(jìn)行一番專題訓(xùn)練。
一、分清類型
語言銜接題的類型大概有四:抽取段塊重排式、抽取隔句重排式、所有句子重排式、四選一最恰當(dāng)式。
抽取段塊重排式——即給出一段文字,把其中連續(xù)性的五六句(一般是六句)抽出來,打亂順序,要求應(yīng)試者重新正確排序。如2012年高考語文卷中,遼寧卷、全國大綱卷、全國課標(biāo)卷等試卷的語言銜接題均為這種類型。這是一種最常見、最主要的語言銜接題型。(舉例略,請查看2012年高考語文真題,下同。)
抽取隔句重排式——即給出一段文字,間隔性地抽取其中的數(shù)句,要求應(yīng)試者還原排序。如2012年北京卷等的語言銜接題即為此種類型。
所有句子重排式——即給出若干句子(一般也是六句),打亂其固有順序,要求應(yīng)試者重新排序。如2012年廣東卷等的語言銜接題即為此種類型。
四選一最恰當(dāng)式——即提供四個選項句,問哪一句銜接最恰當(dāng)。如2012年湖南卷(3、4題均是)、重慶卷等的語言銜接題即為此種類型。
二、解題技巧
如何快速而有效地解答語言銜接題呢?有沒有一些簡便的方法或技巧呢?一般而言,應(yīng)該是有的。羅列一下,大致有以下一些:
1.前后勾連法。解答語言銜接題,一定要前看,后看,左看,右看。把前后勾連起來,通盤考慮,才能解決問題。理論枯燥,我們還是看個實例吧。如:
(2012·遼寧卷第15題)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dāng)?shù)囊唤M是( )
過去的兒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種種的死知識、死教訓(xùn)裝入他頭腦中,就以為滿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兒童自由的讀物,實在極少。我們出版這個《兒童世界》的宗旨就在一彌補這個缺憾。
①教師教一課,他們就讀一課
②刻板莊嚴(yán)的教科書,就是兒童的唯一讀物
③我們雖知道之前的不對
④然而小學(xué)校里的教育仍舊不能十分吸引兒童的興趣
⑤而且各種教育,仍舊是被動的,不是自動的
⑥也想盡辦法去啟發(fā)兒童的興趣
A.③⑥④②⑤①
B.③⑥④⑤②①
C.①③⑥④⑤②
D.①③⑤⑥④②
【解析】用勾連法就能很好地解答此題。開頭說“過去”怎么怎么樣,這是說,過去做得不對,那么,看看選項中的6句,顯然是第③與之勾連著。第③中的“之前的不對”緊承起句,而第③句開頭的有A、B兩項,這樣就可立即排除C、D兩項。再進(jìn)一步使用勾連法看,⑥④緊承③句分析,④⑤是教育弊端的兩面,②①分別與④⑤相對應(yīng),①也與下句的“自由的”密切勾連著。因此,就可迅速地確定答案為B。
2.整體意境法。所謂意境,指的是,文段的意和境兩者的關(guān)系。如:
(2012·湖南卷第4題)下列選項中的詩句填入《夏日西齋書事》一詩畫橫線處,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
榴花映葉未全開,槐影沉沉雨勢來。_____,滿庭鳥跡印蒼苔。
A.只道林間無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門巷深深過客稀
D.寒氣偏歸我一家
【解析】先看內(nèi)容照應(yīng),這首詩是《夏日西齋書事》,詩人以細(xì)致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幽靜清美的夏日圖畫,體現(xiàn)了詩人此時寧靜淡遠(yuǎn)的心境和情趣,那么“小院地偏”正是一種“心遠(yuǎn)地自偏”的意境,這種人跡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當(dāng)時詩人的心境,且與下句“滿庭鳥跡印蒼苔”相照應(yīng)。再看平仄押韻,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第三句末字不押韻且為仄聲,即可排除C、D;從平仄來講,二、三句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對,且主要看2、4、6三個字,第二句為“影、沉、勢”,即仄平仄,那么所填這句所對應(yīng)的三個字亦應(yīng)為仄平仄,A項是仄平平,B項是仄平仄,C項是仄平仄,D項是仄平仄,即排除A項。解答本題首先需要通讀全詩,理解詩意,詩意理解準(zhǔn)確的話,可以直接選到答案B。
3.緊承話題法。即前文說什么,后文緊緊連著說。如:
(2012·全國課標(biāo)卷第15題)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dāng)?shù)囊唤M是( )
在我國古代,人們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還有一種容器,是葫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記載見于《詩經(jīng)》,如《公劉》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蘆
②用葫蘆作容器是先民們認(rèn)識自然、利用自然的結(jié)果
③葫蘆是一種葫蘆科爬藤植物的果實
④葫蘆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當(dāng)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啞鈴狀,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國勞動人民使用葫蘆盛物的歷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解析】由語段上半句“葫蘆”可以判斷出緊跟下句為③,介紹“葫蘆”情況,⑤句“它”指代③句葫蘆較為順暢,④⑥介紹葫蘆的制作過程,①介紹葫蘆的歷史,②是對整個語段進(jìn)行總結(jié)。所以答案為D。
4.逐步排除法。在實際答題中,排除法是用得最多的一種方法。先把最不可能的排除,并逐步排除下去,剩下的無疑就是答案了。如:
(2012·廣東卷第4題)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語段,排序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
①藝術(shù)家富于感情,單憑直覺思維;他恍然大悟,無須推理。
②這種看法未免失之武斷,甚至是錯誤的。
③真正的科學(xué)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當(dāng)?shù)南胂罅?,有時還會越過復(fù)雜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則,他的科學(xué)研究也會受到影響。
④人們習(xí)慣于把藝術(shù)和科學(xué)說成是毫無內(nèi)在聯(lián)系的完全不同的東西。
⑤真正的藝術(shù)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當(dāng)?shù)耐评砟芰?,并且深知自己的作?否則,他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會受到影響。
⑥科學(xué)家相當(dāng)冷靜,光靠理性思維;他循序論證,無須想象。
A.①⑥②④⑤③
B.①⑥④②③⑤
C.④①⑥②⑤③
D.④②①⑥⑤③
【解析】解答此題最適宜使用排除法??雌涮峁┑倪x項A、B、C、D,A、B是①打頭,C、D是④打頭,④提出“人們的習(xí)見如何”總觀點,①單獨解釋“藝術(shù)家”,是“分說”的一部分,語段應(yīng)為“先總后分”的結(jié)構(gòu),所以,④打頭是最佳的,這樣即可排除A、B兩項。再看,是④①⑥排列好呢,還是④②①排列好?因為④先提及“藝術(shù)”后提及“科學(xué)”,所以,在分說“人們的習(xí)見”的部分,需要先闡明“藝術(shù)家”,后闡明“科學(xué)家”,因此①緊跟④;而這種觀點是被反對的,因此,“這種觀點”指的是④①⑥,然后接②便順理成章;這樣就可排除D項,而答案就無疑是C了。
三、實戰(zhàn)操練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dāng)?shù)囊唤M是( )
我一直相信,我是一個行走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我沿著它的痕跡,一路往回,看見瑣碎的自己,安靜地走在歲月的大馬路上。
①記憶是根長長的線,在我走過的路上纏繞
②天空的安靜
③靜靜地望著天空
④回想很多
⑤光景流失
⑥腳步的行走
A.②⑥③⑤④①
B.②③⑥①④⑤
C.①⑤④⑥②③
D.①④⑤③⑥②
2.在文中橫線出填入下列語句,銜接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
村莊里,人們的眼神,是這井水給的,______;人們的口音,是這井水給的,______;連脾氣和心性也是這井水給的,格局不大,但并不局促,底蘊卻是細(xì)膩深沉;水波不興,但清澈如鏡,胸襟能容納天光地氣。從村莊里進(jìn)出的人,血脈里都循環(huán)著一股清水,澆灌著深深淺淺的日子。______,是村莊做人的倫理;______,是村莊里對人品的最高評價。其實,你若要分析住在這里和從這里走出去的人們的性情和品德,分析到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都藏著一口清流不斷的深井。
①滴水之恩,以涌泉相報
②清亮里漾著善良
③誠實善良,厚道和本分
④柔軟里帶著清脆
A.④②③① B.②④①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3.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語段,排序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
①真正有分量的人,只會講有分量的話。
②衣若素雅,能凸顯你的臉龐。妝若素淡,能映出你的氣質(zhì)。著墨少一點,否則它會搶了要害之處的風(fēng)頭。
③一個會布局的人,永遠(yuǎn)不會把人生塞得太滿。
④越是話多之人,往往摯友不多。一則話多總易誤傷旁人。二則心講得太明白,別人會減少了與你交心的興趣。
⑤人生需要留白。那些人生的留白,讓你看起來更為豐富。
⑥一個敢于少講話的人,必定是對自己話中傳達(dá)的威力有信心的人。
A.①⑥②④⑤③
B.①⑥④②③⑤
C.④①⑥②⑤③
D.④②①⑥⑤③
4.下列選項中的詩句填入《夏夜》一詩畫橫線處,恰當(dāng)?shù)囊豁検?/p>
( )
猛風(fēng)飄電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聲。______,斷云流月卻斜明。
A.熟梅天氣半晴陰
B.水晶簾動微風(fēng)起
C.夕陽更有蕭然處
D.夜久雨休風(fēng)又定
【參考答案】
1.A (“天空的安靜,腳步的行走”句式一致,必須緊連,且為打頭。而后文中的“它”是指代“記憶”的,故此,①應(yīng)為收尾句。)
2.B (說“眼神”,應(yīng)該是“漾”;而說“口音”,應(yīng)該是“清脆”。“滴水之恩,以涌泉相報”應(yīng)該是倫理,而“誠實善良,厚道和本分”應(yīng)該是評價。)
3.C (這段話的中心是:人生須要留白,不能塞得太滿。故此,③句應(yīng)該是結(jié)尾句。再看,是④打頭好,還是①打頭好?顯然是④打頭好。再推敲是②①⑥⑤好,還是①⑥②⑤好呢?再三琢磨,后者更佳,這樣就能得出答案了。)
4.D (從整體上,此詩是描寫夏天雷雨前和雷雨后不同景象的,因此,D是最切合全詩意境的。)
[作者單位:江西省樟樹市清江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