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語文教學既要培養(yǎng)學生用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能力,又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這兩種能力從一年級就要注意培養(yǎng)?!墩n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低年級的寫話訓練有下面三點要求: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要達到這些要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事實上,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較多的是進行字、詞學習,再慢慢過渡到進行句的訓練,對寫話訓練的落實并沒有太多可以花費的時間。因此,我們必須利用課余時間,充分利用各用有利條件,促使孩子們盡快踏入“寫話”之門。
一、根據(jù)教材特點,培養(yǎng)學生說完整話
比如,在教學漢語拼音:“yīng”時,先組織學生做“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做完后,老師提問:“他們在干什么?”學生馬上說出:“他們在玩老鷹捉小雞?!边@樣,既活躍了課堂,又把學生的無意注意轉移到有意注意,使學生受到樂的熏陶,又達到了說句的目的。
看圖說話階段,隨著說話內容的加深,對學生表達能力也要相應提高。如教第一冊中的基礎訓練7。老師可以先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說說圖中誰在干什么?使學生能回答:“同學們在打掃教室”。然后提供關聯(lián)詞:“有的……有的……還有的……。”學生就能很快地回答出:“同學們有的灑水,有的在掃地,有的在擦黑板,還有的在整理桌椅?!边@樣使學生有條理地說出完整、連貫的話,逐步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能力。
二、擴展句子,豐富句子
隨著課文的加深,造句的內容也應適當提高要求,增加附加成分,充分利用學生學過的新詞去豐富已學過的句式,以逐步提高兒童語文表達能力。在教課文第三冊課后訓練題中,老師用最簡的句子,讓學生擴展。如:
(1)藍天上飄著白云。
高高的藍天上飄著白云。
高高的藍天上飄著幾朵白云。
(2)黃葉落下來。
一片片的黃葉落下來。
一片片的黃葉從樹上落下來。
三、仿寫句子,發(fā)展思維
有的造句難度較大,為了啟發(fā)學生造句的思路,我們可以選擇課文中較有特色的句子為范句,讓學生模仿,以提高學生的造句能力。如在教三冊中,我摘錄課文的一句話:“媽媽一邊責怪他,一邊心疼地拉他去洗手?!毕茸寣W生反復朗讀,再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用“一邊……一邊……”寫一個句子。這樣,學生的思路打開了,就能造出各種各樣的句子。
四、培養(yǎng)寫完整句子
孩子們剛接觸寫話,會出現(xiàn)兩個極端的情況:要不是話不多,寫了兩三句已經(jīng)覺得無話可寫了;要不就是表達過于啰嗦,與口語分不清了。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老師的指導作用就十分重要了,根據(jù)孩子不同程度,或是低年段四個學期,分別給孩子提出不同的寫話要求,讓孩子一步一個階梯,慢慢往上爬。
(1)第一階段,以把句子寫通順為目標。為了讓孩子們不產生害怕心理,剛開始時我們要把目標定得低些,讓孩子對自己有了信心,接下來寫話就更加得心應手了。
(2)第二階段,寫好三句話。這是一個跨度大的進步,要把孩子的基礎打好,這一階段十分重要。首先要讓孩子知道這三句話意思上是在聯(lián)系的,還要讓孩子形成初步的完整一段話的概念,即,第一句先交待清楚什么時候,誰在干什么。第二句具體寫寫是怎樣做的。最后一句寫寫自己的認識和感想。這樣簡單的段落內容就非常清晰了。
(3)第三階段,把學到的好詞運用到句子中。這是閱讀教學滲透到寫話訓練的一個體現(xiàn)。在學習課文時,我培養(yǎng)孩子把課文中出現(xiàn)的好的詞組用色彩筆劃出來,如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四冊第12課中有“絢麗多彩的廣告”、“古老的故宮”等偏正結構的詞組。孩子們兩年來不斷訓練,已經(jīng)能準確找出課文中的好詞。學會找,就要學習運用了。找到自己寫話內容中可以加入這些描寫性詞語的地方,準確地加入,孩子們的寫話內容就變得具體多了。
(4)第四階段,學習運用比喻句把描寫內容寫具體。在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四冊中,比喻句的訓練是一個貫穿全冊書的教學重點,讓孩子們把比喻句真正運用到自己的寫話中去,是一個很好的實踐機會。因此我們要讓孩子逐步學會使用比喻句,把文章寫具體。
五、充分發(fā)揮看圖說、寫訓練的作用
看圖說、寫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低年級的學生看圖時往往看得不全面、不仔細,看不出順序和主次,抓不住要點。因此,在引導學生看圖時,有注意有順序地讓學生觀察畫面。例如:教基礎訓練中看圖說話《打掃衛(wèi)生》時,我先讓學生觀察畫面,然后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他們分別在干什么?最后干得怎樣?學生通過觀察及老師的引導,很快地把整個畫面的內容說清楚,說完整。在下筆寫話時,我又結合指導學生寫規(guī)格、逗號、句號的應用。此后,由易到難,經(jīng)常選擇一些圖畫來引導學生觀察,進行聯(lián)想、想象,擴展為小故事。先口述,再記錄。結合觀察圖,同時引導學生學習觀察生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說與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