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音樂內涵,就內因而言離不開自身的天賦。但后天藝術素質及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與此相關提高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素養(yǎng)不容小視。筆者基于新課程標準,詳細的論述了小學音樂教師應具有的音樂素養(yǎng),以及對學生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師;音樂素養(yǎng) 現狀
新課程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更注重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同時對教師教學要求也提出相應的建議,為我國小學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提供更加科學的理論指導。如今教學內容生活化、實用化,教學媒體多樣化,教學方法靈活化,倘若小學音樂教師沒有過硬的基本功和扎實的駕馭教材,綜合使用多媒體的技能,就很難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課程改革呼喚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課程改革以來音樂學科凸顯出來了很多問題,最嚴重的即是教師對音樂本身的特性認識不足。音樂課也由于教師過分追求教學方式靈活多樣而喪失了原有的意義。
一、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現狀
(1)思想認識亟待加強。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至今仍有不少教師認為音樂課是副科,沒有必要過分投入,無論是課前準備還是課堂教學,都心不在焉。
(2)教學內容必須蹈規(guī)守矩。少數教師并未按照大綱標準和教材要求實施教學,隨意安排教學內容,許多音樂教師會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喜好,追逐時尚及流行風尚,選擇與教學要求背離的內容及活動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卻沒有實質性的講解課程所應學習的內容,教學目標根本沒有得到良好的實現,因而大綱的規(guī)定技能難以得到有效落實。
(3)在課堂上部分教師忽略了音樂學科的本質以及音樂教育的本質,在教學設計的諸多環(huán)節(jié)迷失了方向。只重視形式,教學方法的豐富,輕視音樂內容的學。在音樂教學中,很多老師盲目使用多媒體播放課件,追求課件的新穎和離奇,使用一些喧鬧而脫離實際的畫面。使得多媒體沒有起到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沒有真正起到輔助作用,而且還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造成了小學音樂課堂的低效。有的老師過分追求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忽視小學生這一教學對象“拔苗助長”,而且對綜合的理解不深刻,難以準確把握綜合的“度”,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偏離了音樂課的教學基線。
(4)教學手段過于單一,方法過于陳舊。一本書、一盒音樂帶、一支教棒包辦課堂,完全不符合新課程要求,既不能張揚學生的個性,也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枯燥乏味,缺乏活力。
(5)從教行為脫離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受拜金主義影響,少數音樂教師不是把精力用在主課堂,而是專心經營自身的第二課堂,聚精會神從事有償家教,一心一意為賺錢,有悖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玷污教師群體的師魂形象。
小學音樂教學是音樂教育中的普通教育、基礎教育。在新課程下,要求小學音樂教師擁有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具有較高的音樂表現力,高尚的從業(yè)道德情操,在音樂課上游刃有余。音樂教師不能單純的傳授音樂知識,更應該通過音樂的欣賞教育開發(fā)學生智力,讓學生在學習音樂、欣賞音樂的同時,學會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學會做真人,達到教育的人文關懷。
二、提高小學音樂教師教學素養(yǎng)迫在眉急
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曾說過:“音樂教育是人的教育,對于一切,我最終關注的不是音樂的本身,而是精神的探討。音樂是人類最基本、最原始、最自然的情感表達,因此音樂教育應面向所有人,同時更應在兒童時期加大其發(fā)展力度。良好的音樂教育應該能人的精神世界富足、情感世界充實,有利于良好身心的形成與發(fā)展。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他們身心健康的發(fā)展、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yǎng),對未來都是十分重要的。而音樂教育不但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智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強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理解感受力和創(chuàng)造力,可以陶冶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品德。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提高教育質量的瓶頸。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的參與對教育的發(fā)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有重視教師的參與才能在強調科學發(fā)展觀和重視以人為本社會發(fā)展大趨勢下,實現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這種關注在本質上就是促進教師自身的發(fā)展和進步,也只有教師的發(fā)展和進步,才能夠使教師在教育發(fā)展與改革中的參與具有更多的可能和更好的效果。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音樂教師,不僅要具備專業(yè)的教育理論與實踐能力,課程理論和課堂教學能力等傳統(tǒng)意義上的音樂知識技能,還應該擁有較高的音樂素養(yǎng)。一位合格的音樂教育工作者,應該為學生提供和創(chuàng)造符合學生發(fā)展的音樂學習機會,這就要求音樂教師擁有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才能指導學生有效的學習,音樂教師的教學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正確合適的音樂學習手段和豐富的音樂之聲對人的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音樂教師的音樂素養(yǎng)對音樂教育影響深遠,為適應低年級音樂教學的發(fā)展要求,應該發(fā)揮音樂獨特的教育意義,小學生的特殊年齡,對音樂的渴望和接受有著非凡的能力,提高音樂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僅關系到教師本身 更關系到學生的一生。
三、給小學音樂教師聲樂教學的幾點建議
1.根據學情,量體裁衣,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音樂是實踐的、直接的學科,學生要從活動中獲得審美體驗,但是單純的讓學生聽,讓學生做,是無法讓他們完全理解音樂美的,因此音樂教學法的選擇需要技巧,更有一定的難度。但教學方法具有多樣性,在什么情況下選擇哪種教學方法并沒有一個萬能法則,只有靠教師經驗的積累來掌握。而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教師只有吃透教材,對教材進行深層挖掘,才能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才能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揚長避短。同時學生在學習理解上的差異也是一種教學資源,教師應該慎重對待,在教學中要合理地、充分地、恰當地利用資源,使學生之間擁有實質性的溝通互動,因材施教,實現教學價值的增值,讓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教師在上課之前應該進行學情分析,視全班學生的基礎和整體水平、教材的難易程度、視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設置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因為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建議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多使用聽唱教學法、欣賞教學法等這種直觀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師應該把握住教學課堂的節(jié)奏,針對具體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的內容的重點、關鍵點和難點,為教學的有效性而奮斗。
2.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關鍵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目的是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教師要集百家之長,科學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同時教師要不斷的進行教學反思,每次課程結束之后都應該及時的對教學過程作總結,以便了解哪種方法能讓學生容易接受,通過對優(yōu)秀教師教學的學習,明確自己的教學目的,為教學任務而努力上進,低年級學生好動,思維發(fā)散而活躍,單純的讓他們聽是不能調動他們的感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只有充分運用現在教學中的科技元素和教學多媒體等教學手段,使得教學內容活潑、生動,具有鮮明的直觀形象才能增加教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讓學生在視覺觸覺的活動中發(fā)揮一切積極的想象和聯(lián)想去感受去把握創(chuàng)造一些學生聯(lián)想的音樂形象。
綜上所述,生活是音樂的源泉,音樂是生活流淌,音樂教學啟迪小學生的心智,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力、理解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育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不斷的實踐和努力的探索,在新課程下不斷創(chuàng)新努力發(fā)展具有特色的教學方式,讓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唱響敞亮。
參考文獻:
[1]翁圣波.新時期軍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
[2]霍紅.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我院教學改革[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8(04)
[3]尹愛青.音樂審美教育的人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