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學習的有效途徑和動力,愛因斯坦曾說過:“知識的獲得來源于興趣愛好——驅(qū)動力”。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為了培養(yǎng)學生長期穩(wěn)定的英語興趣,常常激勵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為此我想與大家分享:在英語教學中使用英語成語使學生透徹了解英語文化和激發(fā)學生英語興趣,看英語電影,分享英語電影中英語詞語的恰當應(yīng)用,通過分享英語電影來學習、了解英語文化內(nèi)涵,激發(fā)學生運用英語語言的興趣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閱讀英語電影劇本,更多地擴大學生視野和胸懷,使學生渴求學習英語。
【關(guān)鍵詞】英語語言文化;激發(fā);英語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有效途徑和動力。愛因斯坦曾說過:“知識的獲得來源于興趣愛好這一驅(qū)動力”。所以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備課時有意識有目的地思考準備如何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長期穩(wěn)定的英語興趣,常常激勵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在忘我的學習情景中沒有枯燥乏味之感,為此教學方法要更新與靈活。如何喚起學生學習英語激情讓他們對所學知識深刻理解并能靈活應(yīng)用,我也想與大家分享:在英語教學中如何運用英語語言文化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一、在英語教學中使用英語成語是使學生透徹了解英語文化和激發(fā)學生英語興趣的重要途徑
我們可以從英語成語中深刻了解國家文化以及東西方文化的區(qū)別;比如:在英語教學中有:“l(fā)earning English will be a piece of cake”;此時你不能把“a piece of cake”按字面意思翻譯成“一塊蛋糕”,而在這里需要按其成語意思理解,它的意思是“容易”最好翻譯成漢語表達的“小菜一碟”;理解如下:在西方國家飯后有吃甜點的習慣,所以不難理解用“a piece of cake”來表達“容易”,就像中國用“小菜一碟”表達同樣的意思,即同樣在中國飯店里,客人點菜后老板會免費送給客人一碟小菜。還有中國有“雨后春筍般地涌現(xiàn)出來”表示新生事物發(fā)展壯大之快,同樣在西方國家也有“spring up like mushroom”而不是“spring up like bamboo shoot”原因是中國有竹筍,我們一說就明白而國外沒有竹筍卻有蘑菇,因此也表達相同的意思,但用詞不同。讓學生更能明白文化的內(nèi)涵與魅力,更容易理解和活用此成語,深刻理解東西方文化,喚起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
教師要告訴學生英語語言特別靈活,英語是一種含有大量習慣用語、成語的語言工具。這會使學生更有新鮮感,激起學生的學習情趣。在美語中有4000多條習慣用語或成語,它們來源于民族文化或日常生活。在現(xiàn)實的應(yīng)用中成語表露本身含義。習慣用語或成語被定義為不是字面意思的表達。你若逐字翻譯時,其不符合語法邏輯,所以只能作為一個整體來解釋其意思。
在英語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英語習慣用語或成語。如當學習新詞“perfect”時,我們可以使用“Practice makes perfect”。中文意思:“熟能生巧”;老師可以先讓學生猜然后告訴學生中文意思。當下次再遇到此詞時,問學生用英語怎么說“熟能生巧”,學生會脫口而出。當然通過該英文成語也可以提醒學生“Practice”在這里是名詞“Practice”是名詞的例句也記住了。其他的成語還有:“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Respect yourself, or no one else will respect you.” 等等; 如講到狀語從句時,“Where there is too much noise around us, …”我們可以想到成語“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智者,事竟成);當我們教句子“It’s no use doing something”時,我們可以運用成語“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覆水難收). (Or: There’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來幫助學生理解和牢記 該句式結(jié)構(gòu)及用法;還如:“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水滴石穿)”中“wear”詞既有“穿衣服”的“穿”之意,又有“磨損”之意。根據(jù)漢語意思深刻理解英文詞的含義及能牢記其運用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激情。英語成語蘊涵有豐富的哲理,同時世界上各個國家的道德標準相似或基本相同,如:“Time is money.”(時間就是金錢)“Time and tide waits no man.”(歲月不待人) “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學到老)等。
二、英語電影是反映英文語言文化的最直接的場所
多看英語電影,分享英語電影中英語詞語的恰當應(yīng)用,及根據(jù)劇情學習并了解英語文化內(nèi)涵,激發(fā)學生運用英語語言的興趣和能力;在教學中推薦一些英語電影,要學生帶著問題去看,然后一起分享是學習英語的有效方法。
我們都知道:英語學習不僅要讀、寫,而且要聽、說。試想我們每天是如何運用我們的漢語的,而且許多人用許多時間除了看書讀寫之外還彼此談?wù)撾娨暪?jié)目或電影劇情(包括了聽說),這就是你說漢語如此流利的原因,就是你每天運用它來聽說。要想說好任何一門外語,方法同樣:聆聽自然的交流與交談,看電影是最好的練習英語聽說途徑。因為我們不僅能聽自然的交流,還能學到地道的口語。
當你第一次看英語電影時,不要因為沒有聽懂劇中人說得什么就緊張,要放松去欣賞它。要更多注意劇中影視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而不是每個詞和短語或句子。當你聽對話時看著字幕,不必要認真的聽,只需欣賞劇情旋律。
然后閱讀你看過的你喜歡的電影的劇本或小說。在你讀的時候盡力想你看過的劇情,在發(fā)現(xiàn)確實有讀不懂的地方時,起先不必要查字典,繼續(xù)往后看,你看過的劇情進入你的腦海使你易于理解你所讀的內(nèi)容。當你讀完第一章時,返回到開始部分,你可以在字典中查不懂的詞或短語。然而你可能不能記住所查的全部內(nèi)容,這是件痛苦的事情。此時你讀一段后就返回再讀一遍,注意句意的同時想象劇中情景,像劇中演員一樣的說話語速練習自然交流的說話方式是最好不過了。
理解了詞義后再看一次電影,這次你注意意思和發(fā)音,專心他們的談?wù)搩?nèi)容以及理解你看到的節(jié)目中說話情景。如果你不看字幕就能明白是最好了,若不明白也沒關(guān)系??瓷献帜痪托辛?。這種先進的翻譯系統(tǒng)能幫助你理解此刻劇情,在你不懂的短語下面劃橫線作記號以便查閱字典學會它。
最后思考電影中人物的觀念或觀點與中國觀念與觀點的相同與不同,從而促進與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意義與目標的思考,達到持續(xù)不斷追求知識的目的。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運用各種方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課堂中應(yīng)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有選擇地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與手段,努力讓我們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不僅愛學習、會學習、更會生活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