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復習課因包涵的知識點多,要設法做到功在課前 ,變在課中,化在課后:即讓有限的課堂四十五分鐘,發(fā)揮最大的效率,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的學情靈活運用,追求課堂教學效率最大化;課后的練習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不增加學生課業(yè)負擔。
【關鍵詞】初中數學;復習課;教學策略
數學復習課因包涵的知識點多,課堂難以駕馭而成為數學教師課堂教學中的軟肋,結合數學培訓班的所聽、所見、所思。我認為數學復習課的教學要做到以下幾點:功在課前,變在課中,化在課后。
一、功在課前
功在課前,是指復習課的備課既要考慮學生的學情,又要考慮知識點的覆蓋面,做到清晰、詳實、全面。讓有限的課堂四十五分鐘,發(fā)揮最大的效率,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次集體備課梯形的性質和判定,通過學生課前熱身這一環(huán)節(jié),將梯形的五種輔助線以小題目的形式出現,讓學生歸納總結運用,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又易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實踐證明:課堂教學效果是顯著的。同時,功在課前是指要將課前復習前置,讓學生通過自主練習、合作探究討論,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若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課堂上老師再予以解決。教者課前要批改學生課前熱身的習題,及時發(fā)現學生練習中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從而使課堂教學做到有的放矢,為加大課堂容量,最大限度的發(fā)揮課堂教學效率做好鋪墊。
二、變在課中
變在課中,是指在復習課的教學中,要抓住一根主線,通過變式訓練,將所有的知識點串在這根線上,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又能注重知識的動態(tài)生成,達到節(jié)時增效的目的。因變式訓練帶來的課堂容量增大問題,可通過重在引導分析,弱化解題過程的方法解決,當然這需要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的學情靈活運用,要以課堂教學效率最大化為根本目的。
此外復習課中的例題要能在課本中找到影子,既要來源于課本,又要高于課本,讓學生感到既不陌生,經過思考探索后,跳一跳又能夠夠得到。復習課中的選題可適當與中考試題鏈接,但要注意它的可適用性,不能盲目的選用,要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是否選取其中的一問或兩問,要講究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切忌華而不實。
三、化在課后
化在課后,是指學生課后的練習,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不能漫無目的,盲目布置,增加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課后練習我想至少應遵循如下原則:
1.精選課后練習題,讓學生能舉一反三
數學課后練習題類型繁多,涉及知識面廣,以不加重學生負擔,又達到鞏固知識、提高解題能力為目的。選擇課后練習題不在多而在精,把同一類知識或同一類題型集中訓練,才能做到融會貫通,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對所舉的“一”一定要講深講透,表面上看起來是花費時間太多,但實際上這是事半功倍,因為再碰到類似的習題,學生就會解答了。需強調的是,所舉“一”,一定要有典型性、代表性,要比較淺顯易懂。如果所舉“一”不典型,沒有代表性,那就只能是“舉一”,沒有“反三”的作用;如果所舉的“一”太深太難了,學生勢必產生畏難情緒,從而導致“舉一”的失敗。
2.選擇課后練習要有針對性、典型性
要根據學生課堂教學中反映出來的學情,布置一些學生學習中的困惑點、練習中的易錯點,這樣的課后練習,才是最優(yōu)的,富有針對性的,才能達到教學最優(yōu)化的目的。
3.課后練習題要一題多變
在學生掌握解題的基本規(guī)律和一般方法的基礎上,教師可根據不同的題目要求,運用變式練習、一題多解、錯列分析等多種方式啟發(fā)思維,開闊思路,提高解題技巧。
(1)變式練習。它就是把基本內容相同,但題目繁簡不同,知識面寬窄不同,靈活性與綜合性不同,按要求從低到高,由簡到繁,編成一組練習題,把其它看成是基本的變式。這種習題要以原問題做生長點,對原題的已知和結論進行演變,延伸和擴展,發(fā)掘其內涵和外延,以點串線,形成一條“題鏈”,即一題多變,不僅得到一系列新問題,溝通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更重要的是解決原有問題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2)一題多解。它在數學習題中較多見。由于每個人思路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同樣一個題目,往往有不同的解題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會采用多種方法解題,在對比中選擇最簡單的解法,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提高解題的技能技巧。
(3)錯例分析。它是教師在平時教學中積累典型錯例編成錯答例題,指導學生檢查,找出錯誤及其原因,提高他們發(fā)現和糾正錯誤的能力,有利于學生應用基礎知識來正確解題,這是在更高的層次上應用所學的知識的一種很好的訓練。
總之,初中數學復習課的教學忌滿堂灌,沒有給學生應有的思考時間,一味地講解題型,完成課堂任務,忽視了學生的反饋。在教學中教師要起主導作用,讓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能力的培養(yǎng),都離不開教師在教學中的設計。如果我們的教師調度有方,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