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課堂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課堂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課堂是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溫情雙手的懷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悅是她最顯眼的標志。課堂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而給予火種的是一個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當學生走出教室的時候仍然面對問號,懷抱好奇。
如何構建理想課堂?對于理想課堂的構建說起來容易,但真正做到又是何等困難?有哪位老師不希望自己的課堂是理想的呢?按照朱永新所描述那樣,我們目前是無法做到的。但是針對當前實際如果能從以下兩方面入手,我們的課堂效率就能高許多了。其一是強化目標意識,有很多的課堂老師一節(jié)課到底給學生什么心理不清楚,結果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收效甚微。這里完全可以參考邱學華的嘗試教學法,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等。其二是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動起來,不要老是讓部分尖子生支撐課堂很多孩子處在陪讀的狀態(tài)中。比如,降低課堂提問的難度,讓部分中下學生也能回答或者每節(jié)課專門設置的幾個簡單的問題讓中下學生回答,使他們也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出發(fā),向四十分重要質量,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使學生樂學、會學、善學。
一、觀念超前步步領先
轉變觀念是教師的首要任務。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必須毫不猶豫的摒棄舊觀念,轉變舊思想,改變舊做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新的教育形勢,使自己成長的更快。
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把這種理念消化和吸收,并轉變?yōu)榻虒W行為。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明確學生是主體,是主角,教師是主導,是配角。課前貫徹導備法,課上實施有目標的教學,學習和實踐“三A”教學模式,課后及時反思。提高他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使教師個人得到專業(yè)發(fā)展。
二、備課是上課的基礎
在備課時要采用“導備法”。具體做法:教師在備課前先要看本單元的測試題,了解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再看每一課的課后習題、課時檢測,把握每節(jié)課的訓練要點,并有針對性、有所側重地在學案中有機滲透到課堂上。
三、課堂實施目標教學、講練結合
“有目標的教學,如百米賽跑;無目標的教學,如飯后散步。”本著這一指導思想,無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教師都應該先領著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一上課就明確地知曉,這節(jié)課學什么,應該掌握和了解什么,學會哪些知識,怎么學。這樣一來,就能有效地避免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怎樣使學習目標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導航引領的作用呢?
(1)在確定學習目標時,認真把握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特點,
(2)整體考慮了教材的編排、教參的建議,從實際出發(fā),將課后思考題、《隨堂檢測》、單元過關等相關的練習內容進行有機地整合,讓學習目標“簡”卻“精”,“少”而“實”。
(3)學習目標制定要合理、科學,針對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設計。明確學習的具體內容、方法及時間,使學生學有目的,思考有方向,。
(4)教師要訓練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進行方法的指導。如果學生不具備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是無法完成學習任務的。而且易使優(yōu)生更優(yōu),差生更差,使學習方式流于形式,造成課堂效率低,也會使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濫竽充數(shù),不能得到提高。因此,在日常教學中重視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我們首要解決的問題。
(5)教師在課堂上要少講、精講,講練結合,當堂訓練,檢測目標實施情況,以便于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教學環(huán)節(jié)要設計合理,環(huán)環(huán)相扣,教師講解時語言精練,不拖泥帶水。課堂上講練結合最大的好處是做到了堂堂清,能夠從一個個具體的知識點入手,提高課堂效率。
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模式,由以前的關注教材轉變?yōu)殛P注學生,由“以教定學”轉變?yōu)椤耙詫W定教”,以教促學,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靈活調整教學思路。為了確保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得,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并且要做到精講多練,徹底改變以往那種滿堂灌的授課方式。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督促者、幫助者。
四、關注后進生
《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學應立足于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雖然十個手指頭不一樣長,但是每一個學生我們都不能放棄。醫(yī)生是從來不抱怨病人的,相反,醫(yī)生總是根據(jù)病人的病情一次一次地修改自己的治療方案,對癥下藥。所以,教師要樹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種思想。不抱怨學生,多些耐心、多些方法和策略,多關注后進生。
轉化后進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而后進生的轉化應更多的放在課堂上。只有抓住了他們,使他們只是理解和消化了,其他學生也就都會了。
對后進生實施“五優(yōu)”政策:發(fā)言優(yōu)先、質疑優(yōu)先、輔導優(yōu)先、訓練優(yōu)先、測試優(yōu)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