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堂是一個充滿魅力的課堂,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欣賞品味。文章從“讓學生在聆聽中感悟語文的情感韻律、讓學生在品讀中感悟語文的生命律動、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提高表達能力、讓筆尖流淌真摯的情感”四方面闡述了如何讓學生盡享語文課堂魅力。
【關鍵詞】語文課堂;魅力;聆聽;品讀;交流;情感
語文課堂是一個歌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的多彩世界。它以聽、說、寫、背的語言積累為主線,以默讀、靜思、拓展的語言涵詠為方法,盡情彰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魅力。讓學生在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細細品味祖國的語言文字,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打造魅力語文課堂是時代對新型語文教師的召喚,也是每一個語文教師不斷追求的更高境界。
一、心聲相融,讓學生在聆聽中感悟語文的情感韻律
大千世界處處充滿魅力,傾聽世界的美麗與深邃,不單單只靠耳朵,還要靠心與聲的交匯。在語文課堂上,老師落落大方的肢體語言,溫和陽光的表情動作,有聲有色的朗讀都會將學生帶入出神入化的語文境界。在《鼎湖山聽泉》教學中,我首先播放了泉水流動的音樂,引領學生聆聽泉聲之美妙,品味語言文字之神韻,感悟文字背后隱藏的情感、韻律、情調。接著告訴學生:“不但要用耳,還要用心,這才叫聆聽。”這樣的點撥,不光讓學生明白聽到這么美妙的泉聲,要像作者一樣保持一種寧靜、平和的心態(tài),要靜下心來,才能細細的聆聽、品味,更讓學生明白課堂學習也應該像聽泉一樣平靜、安詳,以一顆平常心對待自己的學習,切記浮躁,這樣才能到達學習的至高境界。接著從“淙淙的泉聲、不絕于耳、清純悅耳、歡快活潑”引導學生體會泉聲的美妙,想象泉水的多,讓學生通過朗讀品味泉聲的美妙,形象地感受到課文語言所描繪的意境。幾乎每一篇課文有一個情感基調,或活潑愉快、或穩(wěn)重典雅、或莊嚴肅穆、或富有哲理、或詼諧幽默、或妙趣橫生,在靜靜地聆聽中,學生欣賞到了優(yōu)美的韻律;在靜靜地聆聽中,學生感受到了語文的無限魅力。
二、讀思結合,讓學生在品讀中感悟語文的生命律動
一篇好的文章不只是字、詞、句的簡單排列而是作者生命意識的真摯流露。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感悟生命,喚醒他們的生命意識,關鍵是要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脆弱和厚重。茫茫宇宙之中一切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彌足珍貴。學生通過書本會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警鐘在耳邊長鳴:火山、洪水、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災害都會使生命夭折。人類的一些活動導致了一些物種的消亡。意外事故、飛來橫禍更會使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瞬間消失給生者留下無盡的哀思。可見生命是厚重的但它同時又是脆弱的。因此每一個生命都是唯一的都值得人們去關注、了解和珍惜。作家馮驥才的散文《珍珠鳥》敘述了“我”和珍珠鳥一家三口從相識、熟悉、親近到相依相伴的關系變化過程?!拔摇睘橐粚φ渲轼B營造了具有大自然氣息的綠色環(huán)境且細致入微地呵護它們。小珍珠鳥更是盡情地在主人家里呼吸著自由的氣息。讀者看到的不再是調皮的小鳥在玩耍而是稚子偎依在父母幸福、溫馨的懷抱里的情景。在教學時,要讓學生用不同形式去讀,讀中觀,讀中品,讀中思,思中悟,人人都在文本的字里行間穿行,與作者對話,于珍珠鳥對話,感悟人與自然,人與鳥的和諧共存,感悟生命的珍貴和美好。使學生在品讀、思考中情智共生。
三、和諧對話,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提高表達能力
語文教學是一個活潑的、生動的、有趣的言語互動、心靈交流、情感迸發(fā)的過程。課堂是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主陣地。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是非常必要的。但小學生大部分言語表達不流暢,尤其在課堂上不敢回答老師的提問,不敢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生怕說錯被老師批評,同學嘲笑。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和諧的交際氛圍,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學生盡可能多的自由度和自主權,使作為主體的學生愿意說,敢于說,樂于說。口語表達的內容的設計方面應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從他們的生活經歷出發(fā),讓他們敢于說自己的真心話和親身經歷。為學生學習搭建和諧的平臺,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運用祖國語言,感受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四、我手寫我心,讓筆尖流淌真摯的情感
現(xiàn)代社會生活過于物質化,人與人之間缺少了最淳樸的情感溝通,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忽略了最簡單的方式去傳情達意。音頻等豐富獨裁的視角文化的沖擊讓我們的孩子漸漸失去了用筆表情達意的能力。然而將一份心意靜靜的寫下來,比面對面的言語更委婉,比直接的電話溝通更深情,書寫無聲勝有聲?!白x后創(chuàng)、學后創(chuàng)”就是語文課堂學習的歸宿與升華。從讀中尋找“創(chuàng)”的素材,學習新鮮的體制,創(chuàng)造有趣的情節(jié)等,如描寫小故事,給書中角色寫信,與作家對話,改寫續(xù)編等,讓學生較好地挖掘文本中的寫作素材,把讀延伸為“寫”。我手寫我心,真情流淌,敬請告白。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學生通過對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學習,心靈被深深地觸動了,帶著對小女孩的同情和牽掛,久久的不愿離開課堂,見此情景,我適時布置了作業(yè):同學們,在當時的社會,對一個窮苦的孩子來說,死是一種解脫,是一種幸福,這是多么可怕的社會呀!天氣寒冷,更冷的是這冷漠的世界,是這冷酷的社會。孩子們,想想我們的生活條件,看看小女孩,難道你不想說點什么嗎?孩子們沉默了,眼睛濕潤了,爭先恐后的舉起了手。伴著下課鈴聲我安排了《給賣火柴的小女孩寫一封信》。在第二節(jié)課的習作交流時,同學們飽含深情的朗讀著自己寫給小女孩的信,聽著聽著我仿佛看到了孩子們幼小心靈里播下了愛的種子,那種子在孩子真誠友愛雨露的澆灌下發(fā)了芽,正在茁壯的成長。
語文課堂是一個多彩的世界,是孩子們真情流露、情感豐富、內心成長的地方。在這里,他們在靜靜地聆聽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品讀著智慧的語言;思考著人生的價值;交流著內心的感動……讓我們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靈動的課堂,讓孩子們盡享語文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