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學生作文內容空洞,缺少真情實感,缺乏新意,缺少對生活、社會、人性的關注,語言貧乏,使得他們在寫作文時無從下筆,寫不出賞心悅目的好作文。作文一直是眾多語文教師頭疼的問題,筆者認為作文教學時應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給予充分的激勵以及成功的體驗,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作文活動,將生活體驗引入作文教學,學生才不視作文為苦事,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體會到成功的生命體驗。
【關鍵詞】作文教學;生活體驗
學生作文就是學生用書面語言反映自己對人生鮮活的體驗、獨立思考,是書寫自己的生命感悟,是表達自己對社會方方面面的認識和見解,表達出美好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真情實感。多少年來,如何幫助學生盡快提高寫作水平,寫出令人賞心悅目的作文一直是眾多語文教師頭疼的問題。
一、目前中學生作文的現(xiàn)狀
首先,作文內容空洞,缺少真情實感。充滿真情實感的文章才是好文章,當今中學生的作文內容大都乏味蒼白,而且不能寫出自己的真心話,“假大空”充斥文章,文風浮夸,華而不實。每逢老師布置作文,許多學生就感到非常頭疼,交上來的作文就是為寫作而寫作,純粹應付式的,在他們的文章中很難發(fā)現(xiàn)有什么發(fā)自內心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其次,作文內容單一陳舊呆板,缺乏新意。許多學生作文的立意都是翻“陳年舊賬”,而沒有“舊瓶裝新酒”?;蛘邅y用、套用論據,導致庸俗化和雷同化。從屈原到魯迅的例子,如一個個符號,拿起來簡單的拼湊,這樣的作文空泛,言之無物。
第三,詞匯積累少,語言貧乏,缺少對生活、社會、人性的關注,使得他們在寫作文時無從下筆。學生感覺不到自己身邊事物的變化,缺少觀察和思考,反映出中學生對周圍世界的關注程度較低,他們不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身邊的美,因而也寫不出好的作文。
二、缺乏真情實感的原因
(1)長期的應試作文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寫作文時缺少用心靈去感受生活的意識,而只能是憑空編造一些虛假的事實缺乏高尚的內容。為了讓學生在升學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有的教師真是煞費苦心猜題、押題,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學生則絞盡腦汁胡亂寫作,結果收效甚微。
(2)從結構層次來看,中學生的作文太模式化。作文教學的片面化,模式化,訓練形式單一,學生寫作興趣不濃,缺少創(chuàng)新的意識,造成了學生作文水平無法提高。作文訓練不貼近現(xiàn)實,一方面是作文教學的整個過程沒有能夠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無論是在知識儲備,還是在生理心理素質方面都與學生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是作文的內容缺乏時代的生活氣息,老生常談,令人乏味生厭。教師關在校園內教作文,學生禁錮在教室里寫作文,缺乏真實生活基礎,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學生越練越乏味,越練越厭惡寫作文。
三、將生活體驗引入作文教學的途徑
(1)要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寫作與閱讀有機結合。閱讀與寫作各有自己的目的,但閱讀與寫作又是密切聯(lián)系的,“以我觀物,萬物皆著我之色彩”,閱讀是寫作的重要源泉,動人的故事、美麗的景色、獨到的見解、精巧的構思、優(yōu)美的語言,都會激起波瀾使他們產生寫作與交流的沖動。即使課堂閱讀交流,也是對學生語言和思維的有效訓練。譬如我在教《背影》時,引導學生理解朱自清對父親的感情,進而感悟親情,讓他們在周記中暢所欲言,充分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感悟。
寫作的資源不僅來自課文,也可以來自課外閱讀。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讀寫積極性,我根據中考作文命題以話題作文為主的趨向,吸收一些教師的成功經驗,嘗試進行專題讀寫活動,即圍繞一個主題,:如“體察親情”、“關愛生命”、“人與自然”等,搜集一組多種文體的佳作,自己創(chuàng)作一篇,寫上一段序言,整理成冊,定期進行交流,收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在這個活動的推動下,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明顯提高,而交流的過程更是深受學生的歡迎,大家紛紛亮出精心制作的專題,如《生命的本色》、《成長足跡》、《親情灑滿人間》、《感悟人生》、《傾聽動物的呼聲》、《人類與災難》等。他們朗讀最精彩的篇章或段落,述說寫作的過程和收獲。交流的過程,大大拓展了同學們的視野,震撼了他們的心靈,受到了深刻的啟迪。
(2)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參與火熱的生話,寫作與研究性學習有機結合。葉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話)序》中說:“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本褪钦f作文來源于生活中的美,只要注意觀察,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的存在。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蔽覀円獙W會在尋常中發(fā)現(xiàn)哲理,在平凡中發(fā)現(xiàn)美。家長的關愛呵護、老師的諄諄教導、同學的友好鼓勵,抑或是與父母吵架、挨老師批評、與同學無傷大雅的玩笑,都是真實具體可感的活生生的生活,若能將這種生活體驗寫出來,何愁寫不好作文。
作文的命題經常是一則寓言、一段名言,或者是一個經典命題,學生的寫作熱情很難真正激發(fā)起來。從寫作的基本規(guī)律看,作者有所知有所感乃至想一吐為快是寫出好文章的前提:擁有豐富、典型、新穎的材料是產生優(yōu)秀的習作的重要保證?;A教育課程體系中的研究性學習,為我們的作文教學打開了一道充滿光明的大門,使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把學生引向社會,引向生活,領進圖書館,可以把汩汩的生活的清泉引入作文教學。近年來,中學生上網現(xiàn)象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也成為困擾不少學校的頭疼問題。于是我布置了一道題為《中學生迷戀網吧現(xiàn)象的調查與分析》的研究性作業(yè)。要他們廣泛收集典型案例,采訪有關人群,利用校園網組織他們收看了中央一臺專題片《上網聊天的陷阱》等,大量的事實,中肯的分析,使同學們對中學生進營業(yè)性網吧的危害性有了深刻的認識,達成了認識上的一致,也使同學們看到了作文與人生的密切關系。
(3)中學生寫作的動力主要來自教師的激勵以及成功的體驗。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寫作成果。對學生交上來的每一篇習作,要盡可能地認真去讀,并作好批注,寫好評語。學生非常在意老師的閱讀批改和鼓勵,所以對于學生的作文,我也盡可能多花時間看,多留記號和評語。除此之外,及時地張掛他們的優(yōu)秀習作,讓盡可能多的學生站起來讀他們的作文或片斷。要注意每次能推出幾位新人,充分挖掘他們作文中的閃光點,指導他們修改,以達到可以交流的水平。從某種意義上說,好的作文是改出來的,修改是一次再加工,其作用不亞于重新寫一篇文章。
(4)另外要多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作文活動,如組織他們參加各類征文比賽,鼓勵同學把自己的優(yōu)秀習作寄向報刊雜志發(fā)表。而我每學期必做的一件事是,利用假期,讓學生整理自己一學期來的寫作成果,每人自己編輯一本作文自選集,自定書名,自己作序,自己設計。開學以后在班上展出、交流、評比,老師象征性地給他們發(fā)一些獎品作為鼓勵,一激發(fā)他們更大的寫作熱情。
當然,要真正建構開放而有活力的作文教學模式,還有很多方面要探索和改革,如作文教學評價中如何從注重結果轉到注重過程,如何處理好這種訓練模式與課程標準中作文訓練的具體目標以及中考的要求之間的關系等。但就是這樣一些初步的探索,也已使學生不再討厭練筆,他們希望多上作文課,班上也已出現(xiàn)一批富有才情和寫作潛力的優(yōu)秀學生。
我想:當學生不再視作文為苦事,而充滿自信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并體會到成功的生命體驗時,我們的中學作文教學就已接近了課程改革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韋志成:《作文教學之路》,廣西教育育出版社,1998年版
[2]陽利平、林琳:《作文教學新教程》,海南出版社;2005年版。
[3]葉至善、葉至美、葉至誠編:《葉圣陶集》,江蘇教育出版社,;1987—1994年版;
[4]陳玉秋主編:《中學生作文學習指導與人的發(fā)展》,廣西師大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