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加強小學生經(jīng)典詩文的誦讀訓練,這是非常有必要的舉措?;诖吮疚姆窒砹艘恍┘訌妼W生詩文誦讀訓練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經(jīng)典詩文;誦讀;舉措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加強小學生經(jīng)典詩文的誦讀訓練,這是非常有必要的舉措。古詩文詞是我國的文化瑰寶,是千錘百煉的美文,我們不僅要激發(fā)學生對詩人的全面認識的興趣,又要擴大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時刻在一種熱情中學習、探索,也讓我們在感動里不斷發(fā)現(xiàn)、前進!和學生一起在經(jīng)典誦讀中成長!
一、學習古詩詞,品讀中受到啟迪
閱讀古典詩詞,與作者相逢于案前燈下,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對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或發(fā)問,或共鳴,或陶醉,可以提高修養(yǎng),完善人格。學生作文水平不好,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古詩詞閱讀量太少,語言積累不多。誦讀大量古典詩文,可以從中獲得豐富的文學知識,既能啟迪思維,培養(yǎng)靈感,又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審美情趣,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在朗誦“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時,學會凡事都要從多角度觀察;通過經(jīng)典詩詞誦讀,可以提升教師專業(yè)化素質,不斷更新觀念,拓展視野,為培養(yǎng)更多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際能力的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學生從詩人的精妙語言中受到熏陶感染,欣賞能力、語言積累和寫作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也必將有利于我們傳承中華文化。
二、課內外結合,擴大詩詞閱讀量
常言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還有那如水的宋詞,讓人們徜徉在江南水鄉(xiāng)的優(yōu)美景致中,留連而忘返。詩人用寥寥數(shù)語,把自己的思想,美妙的情境,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仿佛能耳聞目睹一般,刻骨銘心。從現(xiàn)在所使用的教材來看,大都選用了經(jīng)典名篇,不論是寓理于事的,還是意境優(yōu)美的,或是含蓄雋永的,都堪稱學生語言積累的典范。課本上要求背誦的自然不成問題,但數(shù)量太少,因此要收集一些相關的詩詞,或是詩人(詞人)的其他名篇,讓學生熟讀成誦。還要選取每學期年級配備的《古詩詞背誦》,切實把擴大古詩詞背誦量落到實處,真正達到課標所要求的背誦量。
然而光有老師的宣傳教育,誦讀詩詞會顯得較為力單勢薄。 而學校這塊育人樂土,為孩子們營造了書香校園的大環(huán)境,讓他們融入濃郁的誦讀氛圍當中,每個人都會深受感染。在開學初,每個年級制定了適合本年級的經(jīng)典誦讀的大概范圍,利用每周五的校本課時間開展各項誦讀活動。在每學期臨近結束時所舉行的知識競賽中,便會以此為考核內容,從而更有效的促進了學生背誦古詩詞的信心,為學生誦讀贏得了時間的保證。
三、用靈活的方法,激發(fā)學生讀、背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傳統(tǒng)意義上的古詩詞背誦,讓學生會像老夫子那樣,記憶起來非常干癟,總顯得枯燥無味。因此采用靈活的方法,會讓學生興趣大增。
(1)唱中學。我喜歡音樂,我會時刻留心,把音樂帶進課堂,古詩教學也不例外。小學范圍內五言詩比較多見,讓學生用自己熟悉的旋律去唱詩,孩子們興致很高。如果他們找不到恰當?shù)?,唱起來繞口的話,我會及時提醒他們,用哪一首更合適些。一節(jié)課下來,笑意全寫在孩子們的臉上,我知道他們在開心中學到了,也理解了這首古詩。詞就更不必說,因為它本身就是配樂吟唱的。
(2)“騙”中學。有專家稱,教師實際上就是做好騙子。事實也正如此,采用故事“哄騙術”便是另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每次周末,我會根據(jù)其他作業(yè)的多少,給孩子們布置一、兩首精心挑選的詩或詞,要他們保證,每個人都能背會,星期一就獎勵他們一個動人的故事。我再次聲明:我會言而有信的。孩子們聽出了弦外之音,誰也不想做一個不講信用的人,況且還有故事吸引著他們呢。
(3)課上學。充分利用每周的校本課時間,開展不同形式的主題朗誦會或是賽詩會:如《讀你》——宋詞,《唐詩知多少》,讓學生由課內所學得延伸到課外,認識了更多的詞牌,了解了更多的詩詞,感受到了更深刻的文化魅力。在課上,他們展示的有課內學習的辛棄疾的《清平樂 村居》,陸游的《卜算子》,李清照的詩《夏日絕句》,還有在課外積累的蘇軾的《水調歌頭》、《水龍吟》,李清照的《聲聲慢》、《如夢令》(2首),辛棄疾的《菩薩蠻》、歐陽修的《浪淘沙》、龔自珍的《己亥雜詩》等等。這些頗受孩子們歡迎的誦讀方式讓他們互相學習,互相促進,背誦經(jīng)典詩詞的興趣愈來愈濃,逐漸養(yǎng)成了習慣。
(4)課外學。每個假期來到之時,為了讓孩子們更多地了解經(jīng)典詩詞,在擔心它們因為沒有資料的情況下,精挑細選十首非常有名的詩詞,印發(fā)到每個人手里,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六首進行背誦。這樣的做法,既做到了尊重孩子的選擇,還要家長簽字,老師開學抽查,他們沒有理由也不會不完成,在假期里作為完成其他作業(yè)后的調味劑,何樂而不為呢!
也許,詩詞佳作,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理解,去感悟,慢慢領略其中蘊涵的哲理?!安坏歉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無書卷之氣,自然難以厚積薄發(fā),領悟學科之妙趣要義;自然難以游刃有余,體驗語文教學之酣暢淋漓”。
千百年來,名人的佳作,代代吟詠,長盛不衰,如春花秋月般向人們展現(xiàn)了人間最美好的生活,為我們傾唱出人們最細微的心曲,是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子孫。品讀經(jīng)典詩文,與孩子們一起行走在唐詩宋詞中,體驗書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