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最為重要的兩個方面就是閱讀和寫作,作文向來被稱為語文學習的“半壁江山”,作文寫不好,對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就會有很大的影響。
記敘文的寫作,無非分為兩大類,寫人和記事。其實,這兩類作文有時又相互“糾纏”在一起:也就是說,你寫人總得要通過寫這個人物的事跡來表現(xiàn)這個人物吧?只寫寫人物的外貌行不行呢?遠遠不夠。記事也得有主人公吧?所以,有時候這兩大類作文很難徹底分清界限,這樣的話,寫作的要求就有很多相通之處了。
我們分這樣幾點來講講記敘文到底有哪些寫作要求:結構層次,中心,細致的觀察,各種描寫的綜合運用,閱讀、積累對寫作的作用。
首先,結構層次,結構層次最起碼的要求是清晰明了,“一段到底”是我們不主張的寫作傾向,最起碼要劃分好段落,有開頭段,有中間段(或者說是中間部分),有結尾段。開頭段,要求有兩點:1.精練,2.點題。精練,也就是說,開頭段不宜過長,寫了四五百字了,竟然開頭段還沒寫完,那別人就看不下去了:你到底想寫啥?所以,開頭段有三四行就夠了,千萬不要“又臭又長”,這是開頭段的大忌。其次,開頭段一般要求點一下題,比如有這樣一個作文題目:《生活教會我寬容》,中心主旨很明確是寬容,那最好在開頭段就點出“寬容”這個關鍵詞來,讓讀者清楚,你這篇文章要寫的主題是寬容。
中間段,這是作文的主體部分,要求有三點:1.充實,2.詳略得當,3.緊扣中心。充實,就是說這一部分是作文中最為主要的部分,要言之有物,不能空洞無物,要具備記敘文的要素,人物,時間,地點,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這六大要素都要具備,要完完整整。詳略得當,就要求重點突出,在這一點上,我們向來反對兩種寫作傾向,第一種是全是略寫,沒有詳寫,這就造成一個后果,就是我們常說的“記流水賬”,另一種我們反對的寫作傾向與第一種記流水賬恰恰完全相反,全是詳寫,沒有略寫,這就造成文章的拖沓冗長,不知所云。所以,中間段一定要學會詳略均衡,與表現(xiàn)中心主旨有關的部分要濃墨重彩地進行詳寫,而與中心主旨關系不大的部分就要一筆帶過,交代清楚就可以了。當然,在文章高潮或故事結尾部分要寫出自己的內心感受,照應中心主題,這一點也要注意。
古人講寫文章要做到鳳頭、豬肚、豹尾。鳳頭,鳳凰的頭,很小很精華,不管什么動物,大頭好看嗎?不好看。我們文章的開頭也要這樣,小而精,點清主題。豬肚,文章的中間部分要像豬肚,大,充實,有容量。豹尾,豹子的尾巴,簡短有力,文章的尾巴也要有力度,不能寫應付型結尾。
第二點,中心。中心的要求有兩點,一是明確清楚,一是積極向上。初中作文的中心有且只能有一個,要清楚明了。你選的中心還要光明健康,積極向上,不要寫消極黑暗的內容,比如,大家都贊揚團結,勇敢,刻苦,你卻反對這些:團結,不好!勇敢,不好!刻苦,不好!那就不好了。
第三點,細致的觀察,要想把文章寫得生動深刻,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那就離不開細致的觀察。大家可能讀過朱自清的《春》,他這篇文章為什么寫的這么生動優(yōu)美呢?還有豐子愷的一篇文章《鵝》,寫得也非常生動形象。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這就離不開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學會細致的觀察。比如,我們學了朱自清的《春》,讓你寫一篇《冬》,你怎樣寫呢?大部分同學會寫冬天到了,大雪紛飛,植物都光禿禿的了,湖面結了厚厚的冰……實際情況是不是這樣呢?要想知道真實的情況就要親自到大街上,到公園里去走一走看一看,是不是真的大雪紛飛?是不是真的植物都光禿禿的沒有一點綠色了?是不是湖面真的結了厚厚的冰呢?只有自己仔細觀察,才能將文章寫得真實可信,生動形象。就拿水來說,你如果仔細觀察冬天的湖水,寫出冬天湖水的顏色,動態(tài),給你造成的心理感受,然后和春水對比,就會寫得非常細致深刻,這都離不開認真觀察。
第四點,各種描寫的綜合運用,我們已經(jīng)學過各種各樣的描寫手法,有肖像描寫,有動作描寫,有語言描寫,有心理活動描寫,有環(huán)境描寫等,在作文中,我們不能只運用一種描寫,比如,你不能整篇文章都是語言都是對話,或者整篇文章都是動作,——那成動作片了,何況,動作片也有語言的呀。這樣寫文章是不行的,那就要求我們綜合運用各種描寫,將它們穿插運用。
第五點,閱讀積累對寫作的作用。古人講,厚積而薄發(fā),就是說平時多積累,對寫文章有很大幫助,書到用時方恨少,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一些好的期刊雜志,平時勤加閱讀,才知道別人的文章是怎樣寫的,怎樣構思的,對自己的寫作思路會有很大的啟發(fā)作用。同時,多積累一些好的字詞句,多背誦一些古詩文,也可以在寫作中運用,使文章增彩生輝。
當然,要想把記敘文寫好,還有很多方面要注意的,多寫多練,多總結經(jīng)驗,只要認真努力去做,總會有收獲,總會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