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三年的廣東高考作文題的命題趨勢來看,高考作文更加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關注人生發(fā)展、關注自我完善的人文性。在作文評分中,也突出了鼓勵探究的原則:
1.看重考生開展獨立的思考能力與思維水平;
2.看重考生關于“回到原點”的獨立“生活體驗與認識”的水平;
3.看重考生獨立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情達意的能力;
4.看重考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思路與結構的能力。
同時,《新課程標準》也明確要求:作文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由于以上原因,我們在寫作教學中確實要引導學生寫出有獨立“生活體驗與認識”的作文。但在實際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寫作中的“依賴性”依然較為普遍。如何培養(yǎng)學生在寫作中具有獨立的生活體驗與認識已成為寫作教學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一、如何理解獨立的“生活體驗與認識”
寫作中要有獨立的“生活體驗與認識”就是要在寫作中將目光聚焦到現(xiàn)實生活當中來,將抒情的重點放在自身的真情實感上來。寫出有“現(xiàn)實針對性”“生活體驗”“真情實感”的文章。
二、如何才能引導學生寫出有獨立“生活體驗與認識”的文章
1.在選材上
(1)關注生活,敢于寫出自己的感受
作為高中生,學生所熟悉的是校園生活、家庭生活、90后的事跡。這些都是非常好的素材。我們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善于把這些素材挖掘出來。寫作的目的是什么,我們也許在上第一節(jié)寫作課時就已告訴學生了。就是要表達自己的情感。而現(xiàn)在有些學生一提到寫作就覺得很痛苦,無話可說,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去寫作。這不僅失去了寫作的樂趣,而且也違背了寫作的根本目的。我們正是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感受,寫出自己對生活的認識,這樣的文章才會真實,才會感人。請看下面一篇學生習作。
(2)關注社會,多了解一些熱點事件及事件發(fā)生的根源、意義
人是生活在社會之中的,我們離不開社會,我們的生活體驗與認識更離不開社會與時代。學生只有平時多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才會對我們這個時代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只有在平時讓學生具備了這種善于關注社會熱點、善于思考社會事件的習慣,才能在寫作中寫出對這個時代的體驗與認識。
2.在運用材料上,要善于思考,才能擁有自己獨立的見解
要寫出有生活體驗與認識的文章,除了在選材上關注生活、關注社會之外,還需要在運用材料上,善于思考,不能人云亦云。如果對于新鮮的材料沒有自己的見解,只能是“為現(xiàn)實而現(xiàn)實”,也不能真正體現(xiàn)出現(xiàn)實性。
例如在上學期的作文訓練中,許多學生用到了“小悅悅”事件作為事例。多數同學在此事例中只是看到人情的冷漠。如果能進一步思考,由此聯(lián)想到“彭宇案”,想到事件的根源、社會意義,想到我們如何才能改善這種冷漠的現(xiàn)狀。這樣就能顯示出一定的思維深度,達到較好的效果。又如謝然的《回到原點》從反向立意,體現(xiàn)了自己獨立的見解,得到了陳妙云教授的贊賞。
以上只是筆者對高考作文要求中“聯(lián)系生活體驗與認識”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這一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寫出屬于自己的富有時代和個性特征的有生活體驗與認識的文章,還需我們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