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進一步推進我國的教育改革,讓學生自我完善的素質教育已成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思想。音樂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是素質教育的內容之一,它有著區(qū)別于其它教育的獨特功能。本文從三個方面說明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引發(fā)大家對音樂教育為素質加分的思考。
關鍵詞 音樂教育 素質教育 美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素質教育是對一個人的總體素質的培養(yǎng),以完善和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挖掘人的自身潛能的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美育是重要組成部分,而音樂是美育的有機組成,它在教育中所產生的特有效果感染著我們。
1 在素質教育中充分利用音樂藝術
1.1 思想道德修養(yǎng)方面
音樂是一門獨特的藝術語言,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集思想性、抒情性、技能性為一體??鬃诱f過“移風易俗,莫善于樂”,音樂正是在潛移默化中錘煉受教育者道德品質,堅定受教育者崇高信念,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
愛國主義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精神動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愛國主義主旋律,發(fā)揚民族自尊心、遵循時代步伐,是對當代人的基本要求。而音樂正是通過它的藝術感染力,依賴其基本音符、樂句以及演奏、演唱的技巧如“潤物細無聲”般強化受教育者愛國主義思想。在《義勇軍進行曲》中能夠鼓舞斗志,催人奮進,增強愛國情緒;《學習雷鋒好榜樣》可以在歌聲種將雷鋒的事跡永為流傳,并且在歌曲的感召下積極投入學雷鋒的活動當中,增強學生的共產主義情操,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器樂合奏讓學生演奏一些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如民族器樂曲《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大眾熟悉和喜愛的合奏曲,該曲以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準確完美的配器,形式多樣的節(jié)奏,以及采用對比、漸強漸弱、勾勒風景等的藝術處理,描繪了一副栩栩如生的音樂畫面,展現(xiàn)出一幅幅雅俗共賞,清晰如畫,令人陶醉的春江月夜迷人景色,令受教育者體會到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在沉浸于美的同時,對我國的民族民間文化有進一步了解的欲望,強化了愛國主義精神;著名的藝術家,無論是作曲家、作詞家還是音樂教育家,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把音樂當作自己的生命,并用音樂感化受教育者,教會人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1.2 智力方面
人的大腦分左右兩部分,左腦用于邏輯機能;右腦用于非邏輯機能。學生在學習中大量使用左半球,右半球活動如果活動不夠,就會失去平衡,智力的發(fā)展就會受到影響。只有左右腦協(xié)調發(fā)展,交叉使用時,大腦才會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fā)和應用。眾所周知,人處于興奮狀態(tài)時,學習、工作效率最高。音樂是最容易讓大眾接受的藝術門類之一,受教育者在音樂活動中,無論是吹拉彈唱還是個人活動或者集體活動,都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興奮狀態(tài)中,在這種狀態(tài)下,受教育者的思維最敏捷,吸收新知識的能力最強,記憶力最深刻,對受教育者智力的發(fā)展最有利。
音樂是一種集聽覺、觸覺和感覺等多種體驗方式為一體的活動,在這樣的體驗中會刺激受教育者的智力發(fā)展。新興學科音樂治療就是根據(jù)這一原理進行的,音樂治療是音樂、醫(yī)學和心理的交叉學科,近幾年開始在我國發(fā)展,是音樂的作用在傳統(tǒng)的藝術欣賞和審美領域之外的應用和發(fā)展。音樂治療的應用證明了人類的一個古老信念:音樂具有祛病健身、發(fā)展智力的重要作用。
1.3 審美方面
音樂的審美體驗,是現(xiàn)實生活美的表現(xiàn),是人類心靈美好的聲音反映。黑格爾指出:“音樂打動的就是最深刻的主題內的生活;音樂是心情的藝術,它直接針對著心情?!币魳肥乔楦械乃囆g,它能夠潛移默化地凈化受教育者的心靈,給人以美的熏陶。經典的音樂作品能喚起人的感知美、欣賞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決心,從而使人成為情操高尚,趣味高雅的人。
例如《二泉映月》從題目上看似乎是關于明月清泉的樂曲,但是作曲家卻用這樣的樂曲表達了盲人音樂家阿炳對生命的感悟和對人生的悲嘆之情。樂曲以悲涼惋惜、柔美凄慘的旋律,講述了作曲家一生的不如意和坎坷,給受教育者聽覺和心靈刺激的同時,給人以藝術感染和審美熏陶。冼星海的代表作《黃河大合唱》現(xiàn)有鋼琴曲、協(xié)奏曲、合奏曲等多個版本,作品以黃河為主線,描繪了我國人民抗日到底、為保護我國不惜犧牲一切的壯美景象,歌頌了我國的悠久歷史以及我國人民的堅強意志。該作品成功渲染了中華民族的雄偉氣魄、堅強的意志力和愛國的情感,表達了作曲家對中華民族英雄形象的贊美,在藝術上具有代表性,在審美上具有獨創(chuàng)性?!饵S河大合唱》的作曲家冼星海認為“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
古人對于音樂的審美功能早有論述,孔子主張的“禮、樂、射、御、書、數(shù)”教育方針中的“樂”指音樂,這說明早在孔子時期已經把音樂活動作為教育和審美的重要表征;柏拉圖指出:“音樂教育比其他的教育都重要得多……如果教育的方式適合,他們就會拿美來浸潤心靈,使他因此而美化。受過良好音樂教育的人,會很敏感地看出一切藝術作品和自然事物的丑陋,很正確地加以厭惡;但一看到美的東西他就會贊賞他們,很快樂地把他們吸收到心靈里,作為滋養(yǎng)。因此自己的性格也變成高尚優(yōu)美。”音樂的審美功效在于,一方面受教育者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提供感官上對音響的享受,另一方面對于受教育者凈化心靈,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升智力等方面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2 結語
近年來,我國音樂教育的飛速發(fā)展,體現(xiàn)了音樂這門藝術的強大生命力和蓬勃的活力,從國家到各單位、各學校都在很注重素質教育特別是音樂教育在社會以及學校中的作用。雖然音樂教育呈現(xiàn)出令人欣喜的局面,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藝術形式還沒有最終確立、藝術品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從事音樂人員的職業(yè)修養(yǎng)還有待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yè)技能和文化底蘊還應逐步加強,這些都直接影響了音樂教育的實際效果。總之,各學校、各單位必須結合自身特點,針對現(xiàn)有問題總結經驗、認真改進,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自身發(fā)展的音樂教育新路子。
參考文獻
[1] 毛莉杰.音樂審美與素質教育.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0(1).
[2] 羅海鷗.開放、多元、綜合的藝術教育.教育研究,2003(1).
[3] 肖文娥.素質教育概論[M].北京: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
[4] 吳晨暉.談普通高校中音樂教育的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1996(1).
[5] 廖家驊.音樂與素質教育[J].音樂舞蹈研究,1997(5).
[6] 陳泓茹.論音樂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4).
[7] 何乾三.西方哲學家、文學家、音樂家論音樂[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8] 吳躍躍.音樂教育協(xié)同理論與素質培養(yǎng)[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9] 王諍諍,周佳新.對大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思考[J].沈陽建筑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36-37.
[10] 楊錦.音樂欣賞與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J].音樂生活,2005(10):66-67.
[11] 齊易,張文川.音樂藝術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