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循環(huán)經濟為核心,對城市垃圾進行綜合利用,一方面可以減少廢棄物的排放量,有效減少環(huán)境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再生資源的供給量和使用量,減輕資源調查的依存度。提高對城市垃圾的綜合利用水平,將是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的有效途徑之一。
關鍵詞: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城市垃圾
中圖分類號:F12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1-0009-03
城市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整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涉及人類活動的所有方面,是人類文明成果的集中體現。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長期以來由于管理體制不順、經費不足,垃圾處理的科技水平和基礎設施落后,中國城市垃圾絕大多數未經處理就裸露堆放在城郊,僅有少量經過無害化處理,因此資源化程度很低,遠不能適應城市建設、管理和環(huán)境保護需要,形成一個“垃圾產生量增加—環(huán)境污染加重—治理費用上升—財政資金不足”的惡性循環(huán)。
循環(huán)經濟是當今國際推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種新型實踐模式,它強調最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表現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經濟增長方式,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以循環(huán)經濟為核心,對城市垃圾進行綜合利用,一方面可以減少廢棄物的排放量,有效減少環(huán)境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再生資源的供給量和使用量,減輕資源調查的依存度。提高對城市垃圾的綜合利用水平,將是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城市垃圾概述
1.城市垃圾的概念。城市垃圾主要是指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商業(yè)垃圾、市政維護和管理中產生的垃圾,而不包括工廠所排出的工業(yè)固體廢物。從衛(wèi)生角度看,城市垃圾是一種城市環(huán)境污染物,它污染城市環(huán)境,影響城市市容,而且危害市民的健康,阻礙城市的進一步發(fā)展;但從資源的角度看,城市垃圾是一種可利用的資源,它含有許多可綜合利用的物質和能源。若能回收垃圾并將其資源化,不僅可減少垃圾對城市環(huán)境的影響,還可為城市的發(fā)展提供資源。
2.目前中國城市垃圾的分類和特點。城市垃圾根據其來源可分為五類:食品垃圾、普通垃圾、建筑垃圾、清掃垃圾、危險垃圾等。按化學成分分為有機垃圾和無機垃圾兩類。其主要特點是:(1)數量大:隨著生產的迅速發(fā)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消費量的增加,生活垃圾的排放量也隨之增加。此外,人們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消費行為,如一次性用品的廣泛使用,也使城市垃圾排放量不斷增長。(2)品種多:城市垃圾是多種廢棄物的混合物,垃圾包括工業(yè)廢渣和生活垃圾兩部分。工業(yè)廢渣主要包括煤矸石、粉煤灰、鋼渣、高爐渣、赤泥、塑料和石油廢渣等。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是廚房垃圾、廢塑料、廢紙張、茶葉、碎玻璃、金屬制品等。(3)變化大:科技的發(fā)展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使垃圾種類更加多樣化,尤其是電子垃圾日漸成為困擾全球的大問題。
3.城市垃圾對環(huán)境造成的危害。(1)占用大量土地資源,并對土壤造成污染。(2)堆放產生高濃度的滲透液嚴重污染水資源。(3)堆放產生的大量有害氣體嚴重污染大氣。(4)造成蚊蠅滋生,傳播疾病,影響環(huán)境衛(wèi)生和居民健康。
二、城市垃圾的污染防治
1.城市垃圾處理現狀。(1)城市垃圾混合回收的方式加大了垃圾資源化的難度。中國城市垃圾基本上屬混合回收,從回收的垃圾中分選有用物質,在目前分選技術差的情況下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不利于城市垃圾的資源化。(2)城市資源化技術較落后。中國城市垃圾中的無機成分多于有機成分,不可燃成分多于可燃成分,不可堆腐成分多于可堆腐成分,且大中小城市又各有不同,因而資源化難度大,經濟效益較差。(3)城市垃圾資源化的資金不足。中國城市垃圾處理費用主要來自政府,金額有限,而建大型的衛(wèi)生填埋廠或焚燒發(fā)電廠均需大量資金,從而造成城市垃圾資源化基礎設施差。(4)法規(guī)不健全,管理不善。當前,中國把垃圾處理的重點放在減量上,對垃圾資源化不夠重視,無相應的資源回收法,管理差,且目前的管理體制不利于垃圾的資源化。(5)資源化意識淡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隨之改變,資源的回收觀念淡薄,回收難度大。
2.城市垃圾的處置目標。解決垃圾問題的目標是將垃圾減容、減量化、資源化、能源化及無害化處理。(1)減量化。當前處理城市垃圾的國際潮流是實施“綜合性廢物管理”,其中有一項工作就是動員全體民眾,包括廠商、流通部門和消費者,把垃圾的產生量減下來。其行動口號是:A減少浪費;B物盡其用;C回收利用。這是從垃圾源頭抓起的一項重要措施。當垃圾總量、體積大大降低后,就可減少垃圾運送、匯集中所耗費的人力和物力。垃圾減量化的潛力是很大的,而其現狀并不令人滿意。(2)資源化。固體廢棄物混在一起是垃圾,而把它們分開后加以回收利用就會成為資源。把大部分垃圾轉化為資源,一方面可以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可以緩解資源危機,同時節(jié)省垃圾處理的費用,這是一舉三得的好事。(3)無害化。城市垃圾處理的最終目標是要達到無害化。城市垃圾的無害化首先要從源頭抓起,減少有毒有害垃圾的產生。如工廠應生產無毒害、無污染的產品,生產中采用“綠色化學”或“綠色工藝”——這里原子的利用率達到最高,幾乎所有反應物中的原子都變成產物中的原子,反應又是一步完成的;化學反應和生產工藝中使用的溶劑、介質等是無毒害可循環(huán)使用的,甚至是零排放。產品出廠時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包裝,甚至應提倡零包裝。其次,在終端處理時應采用新工藝,采用高新技術妥善解決垃圾處理中產生的污水和有毒害的氣體,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害化處理的目標。
三、運用循環(huán)經濟進行城市垃圾處理的主要措施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中的垃圾填埋、垃圾堆肥化、垃圾焚燒、垃圾分類收集系統(tǒng)、分類回收系統(tǒng)等環(huán)節(jié)反映了循環(huán)經濟中3R原則。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處置過程中強調樹立循環(huán)經濟觀念,對生產者和消費者要以循環(huán)經濟原則規(guī)范自己的環(huán)境行為。
1.填埋處理。垃圾填埋歷史久遠,是普遍采用的處理方法。因為該方法簡單、省投資,可以處理所有種類的垃圾,所以世界各國廣泛沿用這一方法。從無控制的填埋,發(fā)展到衛(wèi)生填埋,包括濾瀝循環(huán)填埋、壓縮垃圾填埋、破碎垃圾填埋等。垃圾填埋處理的循環(huán)經濟意義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1)填埋廠最終形成新的土地可以重新開發(fā)利用,既提高了土地的附加值,又能盡快地恢復當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2)垃圾填埋沼氣是一種可回收資源,具有很高的熱值。
2.堆肥處理。堆肥是中國、印度等國家處理垃圾、糞便、制取農肥的最古老技術,也是當今世界各國研究利用的一種方法。堆肥是使垃圾、糞便中的有機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生物化學反應,最后形成一種類似腐殖質土壤的物質,用作肥料或改良土壤。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堆肥技術已從建立簡易垃圾堆肥設施發(fā)展到建立機械化連續(xù)堆肥化設施,目前在四川和北京開展了城市垃圾制備生物復合肥的生產。堆肥處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有機成分的生物化學過程。在生物化學反應過程中,有機物、氧氣和細菌相互作用,析出二氧化碳、水和熱,同時生成腐殖質。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效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城市垃圾的消納作用,二是作為肥料或土壤改良劑的作用。采用垃圾堆肥作土壤改良劑或土壤調節(jié)劑,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機質成分,提高農作物產量,將城市垃圾轉化為有機肥料,還原大自然,從資源化角度看,是最理想的處理方法。目前,在歐美發(fā)達國家越來越重視垃圾堆肥化的應用。
3.焚燒處理。焚燒是指垃圾中的可燃物在焚燒爐中與氧進行燃燒過程,實質是碳、氫、硫等元素與氧的化學反應。垃圾焚燒后,釋放出熱能,同時產生煙氣和固體殘渣。熱能要回收,煙氣要凈化,殘渣要消化,這是焚燒處理必不可少的工藝過程。焚燒處理技術的特點是處理量大,減容性好,無害化徹底,焚燒過程產生的熱量用來發(fā)電可以實現垃圾的能源化,因此是世界各發(fā)達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垃圾處理技術。通過焚燒可以使可燃性固體廢物氧化分解,達到去除毒性、回收能量及獲得副產品的目的。幾乎所有的有機性廢物都可以用焚燒法處理。對于無機—有機混合性固體廢物,如果有機物是有毒有害物質,一般也最好采用焚燒法處理。焚燒法適用于處理可燃物較多的垃圾。采用焚燒法,必須注意不造成空氣的二次污染。日本以及歐洲的瑞士、瑞典等國在一般焚燒法基礎上,還發(fā)展了高溫與中溫分解,使垃圾在1650℃以上的高溫下基本或完全燃燒,將其釋放的能量作為能源回收。
4.城市垃圾分類回收。城市垃圾蘊含著大量的廢紙、廢塑料、玻璃、廢舊電器等資源。如在中國城市垃圾中,廢紙的含量約占2%~12%,每收回一噸廢紙,可以重新造紙800千克,節(jié)約木材4立方米,節(jié)約用電400度,節(jié)約煤炭400千克,節(jié)水30噸;玻璃類制品約占中國垃圾總量的1.87%,利用1噸破碎玻璃回爐可以節(jié)煤1噸,節(jié)約用電400度。一些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都在采取垃圾分類的收集方法,不僅回收了大量資金,使垃圾得到回收、循環(huán)利用,而且大大減少了垃圾的運輸費用,降低了垃圾的處理成本,如美國2000年廢紙回收率達到50%。
四、循環(huán)經濟在處理城市垃圾中存在的問題和體系構建
1.垃圾產業(yè)存在的主要問題。(1)由于“政企不分”,政府機構既要負責管理,又要負責服務,導致不能有效地實施管理,又不能很好地進行服務,出現問題又責任不清,執(zhí)法立法同為一體,是目前管理體制最大的弊端。垃圾處理涉及城建、環(huán)衛(wèi)、街道等多級政府部門,多頭管理,各自為政,職責不清楚。(2)資金配置不足制約了垃圾處理資源化。作為城市垃圾處理企業(yè),需要大量的資金。對于經濟欠發(fā)達的地區(qū),由于財政困難,政府很難投入大量的資金開展垃圾的綜合利用,大部分城市采用露天堆放、自然堤溝和填坑的簡單方式消納城市垃圾。(3)企業(yè)、市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有待提高。在傳統(tǒng)的城市管理體制下,政府成為惟一責任者,無論是硬件投入還是軟件管理都是由政府一手包辦,似乎與企業(yè)、市民無關。垃圾分類、袋裝化,垃圾產生量多少,處理費用高低均與垃圾生產者無關,因而造成亂扔垃圾現象普遍存在。
2.城市垃圾處理循環(huán)體系構建戰(zhàn)略。(1)垃圾處理產業(yè)化、企業(yè)化。將現有的垃圾處理系統(tǒng)進行改制,改(下轉12頁)(上接10頁)成城市垃圾處理企業(yè),走綜合處理技術路線,提高技術集成能力。改革現行的城市垃圾管理體制,建立市場化運行機制,建立多元化投資體制,擴大融資渠道。(2)建立城市垃圾處理的法規(guī)體系。通過垃圾處理法規(guī)的建立,明確城市垃圾處理的主體、責任、權利、要求和規(guī)范。征收城市垃圾費符合“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既為城市垃圾的資源化籌措了資金,又能減少城市垃圾的排放量。(3)大力發(fā)展城市垃圾資源化技術??萍嫉倪M步可增加可利用廢物的種類及其利用深度,提高綜合利用率,從而推動垃圾資源化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有研究表明,中國城市垃圾資源今后持續(xù)開發(fā)利用的方向除回收再生和綜合利用外,最終處理應有60%用于填埋,30%堆肥,10%焚燒。(4)加強城市垃圾資源化管理。首先,必須建立和完善城市垃圾資源化的法規(guī)體系。其次,要改變目前政企合一的垃圾管理體制。最后,建立城市垃圾資源化的信息管理系統(tǒng),提高管理能力。(5)建立和完善促進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的政策體系,制定綠色消費、資源循環(huán)利用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規(guī);加強廢舊回收,鼓勵有關部門加強廢舊物質的回收工作,推動舊貨市場的發(fā)展。[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