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物理課程改革強調科學探究,并把促進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和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作為初中物理學科的課程目標之一。初中物理科學探究有益于學生學會研究問題的方法,在探究過程中體驗并獲取知識,構建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統(tǒng)一。為此,在初中物理科學探究活動中應注重學生興趣培養(yǎng),從而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提問、猜想假設,并體驗探究活動的過程,達到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初中物理學科的課堂教學效益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 興趣 提問 猜想 探究
初中物理科學探究有益于學生學會研究問題的方法,有益于發(fā)展學生個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合作學習習慣,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世界觀。由此可以看出,初中物理科學探究教學,對學生獲得物理知識和研究問題的能力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然而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對物理知識知之甚少,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有待形成和培養(yǎng),特別是科學探究能力更需要我們初中物理教師高度重視,著力全面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
什么是探究?從廣義上看,探究是人遇到感興趣的問題時自發(fā)產生的一種探究其答案的欲望和伴隨而來的一系列思維和行為方式。探究是由好奇心和求知欲引發(fā)的,是由內在動機驅動的,它始于感興趣的問題而終于問題的解決,探究的過程既是求知的過程,又是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過程。初中物理學科的科學探究也具有上述探究的特征,在初中物理科學探究的教學活動中,應當重視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從而激發(fā)學生科學探究的欲望。
一、利用學生經歷,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探究欲望
初中學生,也有著十多年的生活經歷,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經歷著無數(shù)熟悉而陌生,神奇而困惑的事與物。在他們的心目中,激蕩著對很多事物的好奇,有著弄明白弄清楚的強烈愿望,有著對物理知識的企盼與渴求。在他們的生活空間里,存在著與物理相關的小到兒時的玩具,大到看見的汽車、輪船……無不閃爍著人類知識與智慧的光芒。在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中,時時經歷著令人著迷而又神奇的自然現(xiàn)象,風、雨、雷、電的形成,絢麗的彩虹,飄忽的云霧,水中美麗的倒影……他們置身其中,鮮活靈動的思維在不斷的涌動,只要教師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物理現(xiàn)象,觸動學生的好奇心,是很容易激發(fā)出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探究欲望。
二、巧設問題情景,培養(yǎng)學生興趣,激發(fā)科學探究欲望
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者,是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領導者、組織者。好的問題情境,能夠不斷撞擊學生心扉,啟迪學生思維,使之受到強烈的震撼。在問題情景的設置中,應牢牢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用新穎的事例,超乎尋常的問題點燃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進行“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教學時,設置這樣一個情景:“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著一個50㎏的大鋼球,一只螞蟻能將它推動嗎?”學生看到這個問題后,有的說螞蟻力氣太小不能推動,有的說表面是光滑的能夠推動,有的則是陷入冥思苦想之中……思維的波浪此起彼伏,大大調動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利用學生的直覺思維,利用有趣的小實驗或差異性實驗調動學生的科學探究興趣。
物理學科中的科學探究,是模仿物理學家群體在長期探索科學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的有效的認識能力和實踐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學思維方式,即通常所說的科學思想方法。當代哲學認為科學探究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些可辨的要素。如提出問題、建立假設、制定方案、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與交流等。在初中物理科學探究教學中,根據(jù)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應著重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建設。
三、發(fā)掘學生提問、猜想假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牛頓也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fā)現(xiàn)”。可以說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能力,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基礎和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應用新觀念、新方法組織實施物理科學探究中必須重視的一個關鍵點。在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能力上,應讓學生敢于發(fā)問,教師在適當時候結合教材介紹一些古今中外著名專家、學者多思多問,自問自答,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事例,向學生說明提出問題的重要性,鼓勵學生不管自己提出的問題是否淺顯,有疑必問;其次,在進行科學探究教學時,應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物理現(xiàn)象、事例,讓學生進行較為深入的思考,提出問題。在引導學生提問的同時,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指導學生猜想與假設,學生由于經驗、知識的限制,可能停留在問題的淺表層次,給出的猜想假設不能準確切入問題的實質,教師不能求全責備,應鼓勵、扶持、幫助,或發(fā)揮學生的團隊精神,小組討論,最終促使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猜想假設。
四、重視學生科學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中的科學探究,對初二學生來說,還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雖然他們會簡單地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與假設,但不知道怎樣制定計劃和方案,怎樣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論證。在這種背景下,學生首先應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讓學生全面了解科學探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方法。其次,應教給學生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對于初中而言,“控制變量法”是常用的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依據(jù)這種方法,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從簡單的模仿到較為獨立設計科學探究的計劃和方案,能夠獨立的書寫探究報告,能夠對探究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反思、矯正。再次,還應讓學生圍繞科學探究的目標,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定向性;嚴格操作規(guī)程和順序,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有序性;教師應盡力引導學生會用對比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靈敏性,以及改善科學探究條件提高培養(yǎng)學生多方位的觀察能力??傊?,在科學探究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使學生從初步模仿原型,逐步過度到學生較為獨立、自主地進行科學探究。
初中物理中的科學探究是一種模擬性的科學探究活動,對初中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fā)展過程,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習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自覺主動的探究物理知識,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從而大大提高物理學科的課堂教學效益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洪雷.《實施新課程精要讀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吳效鋒.《新課程,怎樣教》.沈陽出版社.
[3]胡明根.《影響教師的100個經典案例》.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