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朗讀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水平的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解決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就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道理。顯然,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每個語文教師應盡的職責。
一、讓流暢在朗讀中回旋
我在上低年級的語文課時,講一節(jié)課中大部分的時間空出來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借助漢語拼音讓學生自己讀出漢字的讀音,然后個別檢查,看學生是否讀得準確,對比較容易讀錯的字要求學生在它們頭上注音,以便下次讀準確。而在讀音準確的前提下,我要求學生在朗讀課文時要讀準每個字節(jié),以不減字、不添字、不唱讀為宗旨,做到心到、口到、眼到,總之在“準確”、“流利”上下功夫。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已經把課文讀得很準確、流利了。例如,在課文《小小的船》中,我首先讓學生想象一下,他們平??吹降哪敲利惖囊箍帐鞘裁礃幼拥模@時學生就會爭先恐后地舉手,說出自己眼中所見到的那美麗的夜空。學生各自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這樣既做到了說話的練習,有活躍了課堂氣氛。接著我利用漢語拼音把學生讀錯的字板書出來,學會,通過反復地練讀,那些及時糾正讀音錯誤的字就能讀準確了。最后,我再讓學生分組讀、開火車讀、個別讀……通過以上各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都能把課文讀得既準確又流利。
二、讓激情在朗讀中澎湃
教學中學生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在熟讀的基礎上能把課文讀準確、流利,可是有感情地朗讀確實需要教師的引導的,那么如何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呢?
1.通過教師范讀,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當前,朗讀教學中存在的現(xiàn)象就是讓學生自己愛怎樣讀就怎樣讀,在學生自己讀后再指名讀,點了幾個學生讀都沒能讀好,教師卻總是還會再請,屢次受挫后的結果是學生不但沒有讀好,而且使學生越讀越沒趣。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讀書還處于初步學習階段,他們面對的是陌生的課文,對一些生字新詞以及長句子,要很流利地讀出來還有一定困難,更談不上有感情地朗讀了。因此,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中進行教師的示范朗讀時非常重要的。語音是口耳之學,教師能用標準的普通話范讀,讀準表達作品的情感,加上學生的模仿性極強,學生就能以聽助讀,在模仿中糾正自己在發(fā)音、語氣及句讀等方面的錯誤,掌握朗讀方法,提高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能力。例如,我在教《小竹排在畫中游》一課時,是這樣領讀的,先用輕松的預期,節(jié)奏較慢的語調零度“小竹排,順水流”,用聲音渲染快樂的氣氛,領讀“兩岸樹木密,苗禾綠油油”,則用欣喜的語氣誘發(fā)學生對景物的喜愛之情,最后充滿激情地高聲朗讀“江南魚米鄉(xiāng),小竹排在畫中游”將學生的興趣推向高潮,學生的朗讀語感也就在這些訓練中變得油然而生。
2.聯(lián)系生活,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語文是母語教學,學生在生活中都在觀察、體驗、學習,也就是說學生是有一定生活經驗的,但缺乏的是不會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提取、重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進行引導。有的課文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有體會,然而學生沒有讀出該有的情感,正是因為沒有找到讓學生體會的切入點,這切入點正是葉圣陶先生所說的:要求有感受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揣摩,應把對生活經驗聯(lián)系到語言文字上去。例如,在地27課《清澈的湖水》中,當小潔想把面包紙丟進湖里,卻驚喜地看到有許多小魚在游,看到小魚為她表演,她很高興。課文中的句子是“呦,清澈的湖水里有許多小魚在游?!睂W生朗讀這句話時都能體會到小魚很多,卻沒有讀出當時小潔驚喜的語氣。我就引導學生想象:小潔看到這么多小魚,不由的發(fā)出了“呦”的聲音,你平時自己驚喜時發(fā)出的各種聲音“啊”、“哇”、“呀”、“咦”等等,當涉及學生生活實際時,驚喜的語氣和表情便不由自主地流露了出來。因此,我們老師要在引導上多下工夫,引導學生多觀察、體驗和積累生活經驗,在朗讀中多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這樣,學生才能在閱讀中見文生義,見義生情,即使課文中寫的人或事離自己的生活較遠,學生也可以借助生活經歷中類似的情感經驗去感受,讀出身臨其境的真實感情。
三、讓思維在朗讀中拓展
我們都知道,人不管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人體多器官的參與來完成的。同樣,朗讀也是學生多器官的緊密配合而完成的。朗讀時,眼、嘴、腦、耳等多種器官配合、協(xié)調、集中思想,傾注感情,把書面文字轉化為有聲音的語言,這個復合、感知的過程,既能開拓學生的思維,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如在上《種魚》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①小貓種魚能收到魚嗎?(答:不能),②小貓種魚為什么收不到魚呢?它怎樣做才能收到魚呢?很多學生都爭著發(fā)言,有的說:小貓應該把魚養(yǎng)在魚塘里就能收到魚,有的說:魚不能種在地里,應該養(yǎng)在水里。讓學生通過讀課文,認真思考,引導學生用完整、準確、通順的句子來回答問題,將課文中的語言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規(guī)范學生在說話、造句、寫作等各方面的語言能力,逐步使口語規(guī)范化。發(fā)展語言,促使學生思維發(fā)展和陶冶情感。讓朗讀之花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盡情綻放吧,我相信小學的語文課堂也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燦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