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食品安全關系到人民幸福和國家安定,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食品安全問題也越發(fā)嚴重。本文對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表現形式、食品安全立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指出了從刑法保障方面加強食品安全管理的立法路徑。
關鍵詞 食品安全 問題 刑法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一、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表現
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環(huán)節(jié):(1)農產品在種植環(huán)節(jié)過量使用農藥,過量施用化肥。(2)食品在加工過程中有下列問題嚴重危害我國的食品安全:加工環(huán)境臟、亂、差;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或者使用國家禁止的食品添加劑;食品加工使用廢舊不合格原料;加工過程中生物致病菌的污染現象比較嚴重。(3)流通環(huán)節(jié)中有的經營者銷售的食品衛(wèi)生不達標;運輸、持有環(huán)節(jié)食品安全環(huán)境不達標等。
二、食品安全立法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現階段,我國已建立了一套相對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guī)體系,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為保護人民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刑法對食品安全的保障涉及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涉及到對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刑事責任的規(guī)定,其直接罪名為生產、銷售有毒、有害的食品罪及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另一方面涉及到對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者的刑事責任的規(guī)定,其直接罪名為食品安全監(jiān)管瀆職罪。
《刑法修正案(八)》關于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法完善集中針對了修訂前刑法相關條文的不足之處,彌補了修訂前《刑法》存在的漏洞。主要體現在:第一,將“食品衛(wèi)生”改為“食品安全”,將營養(yǎng)安全納入其中,豐富了本罪的內涵,有利于準確打擊犯罪。第二,在《刑法》第143、144條實害犯的罪狀基礎上都相應增加了“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的規(guī)定,使得作為實害犯的食品安全犯罪結果不僅僅局限在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結果上,同時將很多犯罪情節(jié)惡劣,或者銷售額巨大、或者食品流通速度快、區(qū)域廣大且難以回收的情節(jié)都納入犯罪圈,降低了犯罪門檻,有利于對食品安全犯罪的從嚴打擊。第三,把《刑法》第143、144條中的罰金改為并科制,刪去了上下限,使得司法機關可以更加靈活地從根本上制裁罪犯。
《刑法修正案(八)》關于食品安全犯罪的調整從總體上來講還是比較保守的,還有需進一步完善之處?!缎谭ㄐ拚福ò耍逢P于食品安全犯罪規(guī)定的不足之處表現如下:(1)食品安全犯罪的調整對象太窄。根據《刑法修正案(八)》的相關條文,食品安全犯罪的犯罪對象是“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有毒有害的食品”,這就使得食品安全犯罪的調整對象限于食品的概念范圍內,而現實中很多食品安全事故是由于和食品相關的食品添加劑、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和用于食晶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等等產品的不安全而造成的。這些產品無法被“食品”的涵義所包括,因此,相應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行為無法納入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規(guī)制之內,只能由其他的罪名(比如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非法經營罪等)來定罪量刑,而這些罪名在罪刑設置上和食品安全犯罪本罪的罪刑設置上是不同的,在司法實踐中很可能導致司法的隨意性。(2)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中“摻入”罪狀需要進一步完善。司法實踐中多發(fā)生使用有毒、有害物質浸泡洗滌食品,或者用非法禁用的食品添加劑涂抹于成長期的農產品、肉制品,以保存、催熟、保鮮、增色食品的行為。這些行為與摻入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行為無異,而且在社會危害程度上也與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危害不相上下。而上述情形均不符合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規(guī)定。嚴格地說,如果把滲透、浸泡、洗滌、涂抹等解釋為“摻入”本身,則有擴大解釋之嫌。這類行為在司法實踐中常見,司法機關在認定罪名時也是左右為難。
三、促進食品安全的刑法保障路徑選擇
現行刑法對于打擊食品犯罪,保護人民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滯后及局限性,立足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刑法規(guī)制的現狀,著眼于從完善刑法保障方面來加強對我國食品安全的管理,是當前食品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在刑罰設置方面的完善。
在對食品安全保障方面,目前的刑罰設置不甚合理,懲罰力度與犯罪的嚴重程度不相匹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銜接亦不到位。鑒于食品安全對民眾的重要性及食品安全形勢的嚴峻性,立法者應該根據犯罪的具體情況制定出詳盡的、符合每種犯罪特點的、有相應幅度范圍的罰金刑。再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法律責任一章中,已經明確規(guī)定了對相關單位及部門的資質撤銷的情節(jié),而與此相應的刑法中的資格刑卻沒有規(guī)定(我國刑法僅規(guī)定了剝奪政治權利與驅逐出境這樣兩種資格刑),這樣一方面不利于在作出懲罰時的銜接,另一方面也不能有效防止犯罪分子再有同類犯罪的傾向。鑒于此,立法者在資格刑方面加大力度,按照情節(jié)輕重,對犯罪人處以不同時間的禁止其從事相關食品的生產與經營的資格刑。可以規(guī)定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除了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外還應當處五年以下禁止其從事食品的生產與經營的資格規(guī)定;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除了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外,還應當處三年以下禁止其從事食品的生產與經營的資格規(guī)定;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除了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外還應當處十年以下禁止其從事食品的生產與經營的資格規(guī)定;后果特別嚴重的,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除了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或參照《刑法》第141條執(zhí)行的,還應當處終生禁止其從事食品的生產與經營的資格規(guī)定。
(二)在罪名設置方面的完善。
對于非生產、銷售環(huán)節(jié)的其他領域(如召回過程領域)和一些特別需要法律保護的人群(如嬰幼兒、特殊病患者等)可以借鑒一些在食品安全領域里立法較成熟的國家之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規(guī)定相應的罪名。
首先,增設“拒不召回有毒、有害的食品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吨腥A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85條對食品生產經營者拒不召回有毒、有害的食品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的行為有相應的行政處罰措施,其中規(guī)定了較為詳盡的罰款數額,同時也規(guī)定取消相應資質的處罰。對于拒不召回有毒、有害的食品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這種不作為犯罪,將其入刑是非常必要的。對于拒不召回有毒、有害的食品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行為,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第一,食品生產經營者在被責令召回前明知是有毒、有害食品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以及在被責令召回后不履行召回義務,仍繼續(xù)生產經營的,由于其行為在召回之前就已經構成犯罪,所以應該按照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或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罪進行處罰,其不履行召回的行為可作為加重處罰的情節(jié)。第二,食品生產經營者在被要求召回前并未發(fā)現食品有毒、有害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被責令召回卻拒不履行召回義務的,由于行為人之前并沒有意識到行為的違法性,按照拒不召回有毒、有害的食品罪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罪定罪。
其次,增設“生產、銷售不符合嬰幼兒及其他一些特定人群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吨腥A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20條要求對于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的營養(yǎng)成分要有專門的食品安全標準,另外,對于嬰幼兒及一些特定人群(如特殊病患者)來講,食品的安全性是他們身心健康的安全保證,他們也是最容易受到食品不安全傷害的弱勢群體,那些有毒、有害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極易對他們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如含有三氯氰胺的毒奶粉),因些,在刑法中增加這一罪名,對于打擊食品領域的犯罪,保護嬰幼兒及某些特定人群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人民檢察院員)
參考文獻:
[1]周光權.刑法各論講義.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劉憲章.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規(guī)制.人民檢察,2009(7).
[3]周輝.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刑法保護的比較研究.南京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