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三年來,全南縣檢察院共受理民事行政申訴案件35件,立案審9查件,提請抗訴(含建議提請上級院抗訴)9件,息訴27件。息訴案件占受理總數的77%,這就是該院將“釋法說理”工作理念融入民事行政檢察工作的新做法,開辟了民行案件息訴的新途徑。
關鍵詞 釋法說理 民行案件 息訴 新途徑
中圖分類號:D926.3 文獻標識碼:A
一、釋法說理是檢察機關參與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重要選擇
釋法說理制度是檢察機關關注案件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推出的一項新舉措,構建釋法說理制度,不僅有利于使案件當事人信服處理,息訴止訪,也便于提高檢察官的綜合素質,增強檢察機關處理決定的說服力。將釋法說理工作理念貫穿在檢察機關執(zhí)法辦案的始終,既是發(fā)揮檢察職能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職責需要,也是檢察機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一個表現。長期以來,檢察機關在不捕、不訴案件說理、刑事和解案件的處理、申訴案件的接訪處理,都離不開說理工作,實際上就是釋法說理的體現。
隨著司法的不斷進步,政法核心價值觀等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司法公信力得到提高。從受理的35件民事行政申訴案件的申訴理由來看,因標的數額爭異23件、權益歸屬7件、審判程序不規(guī)范2件、主要證據不足3件??傮w來說,法院裁判的正確率上升,程序相對規(guī)范,不符合提請抗訴條件的申訴案所占比例就相對大些。在新形勢下,面對這些與社會和諧、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有密切關聯(lián)的申訴案件,要讓當事人心服口服息訴,無凝給民事行政檢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釋法說理就是擺在我們面前一項新的選擇。為此,該院制訂了《民事行政檢察釋法說理暫行辦法》,對說理范圍、說理內容、說理形式、送達對象等均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釋法說理成為民行檢察辦案和實施法律監(jiān)督必須堅持的一項工作制度。如曾林輝不服人民法院判決的人身損害賠償案,向本院提出申請抗訴,受理后了解到其對賠償數額沒有太大的異議,只是不服這口氣,認為對方不僅傷害了他的身體健康,還在精神上傷害了他,鑒于這樣的情況,該院按照釋法說理暫行辦法,深入細致做曾林輝的思想工作,講解法律知識,同時將對方當事人一同叫來,指出其傷害他人的違法行為和錯誤思想,促使對方當面向曾林輝道歉,并保證以后絕不會傷害對方,讓檢察人員的耐心細致釋法說理,申訴人曾林輝滿意而歸,自愿提出息訴。該院強化釋法說理工作,通過“說理前置”,主動把執(zhí)法辦案同解決矛盾糾紛緊密結合起來,和做人的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切實改變以往僅滿足于在法律上對案件做出結論而不重視解決問題的做法,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二、釋法說理是做好民事行政申訴案件息訴罷訪的主渠道
案件質量是辦案工作的生命線,息訴罷訪也是衡量民事行政申訴案件質量的重要標準。該院在以辦案為中心、狠抓辦案質量、嚴格依法辦案的基礎上,不僅要積極把好案件的事實關、證據關和法律關,更是在提高法律文書質量和接待答復水平上狠下工夫,力求做到法律文書格式規(guī)范、內容用詞準確、釋法說理講深講透,發(fā)揮好法律文書促使當事人息訴罷訪的作用。如受理審查的袁海林不服遺產繼承糾紛案,法院判決認定的事實準確、證據充分、遺產分割繼承合理,該院在書面答復其不符合提請抗訴條件時,將法律有關繼承的詳細規(guī)定和司法實踐中對不動產遺產的分割原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理由,說理透徹。袁海林在簽收答復函時,檢察人員還將同類生效判決的案例詳細講解給他聽,讓他從心里明白法律規(guī)定,從內心信服并接受生效判決,袁海林申訴案最后以息訴結案。該院要求檢察人員在接待答復時耐心細致講明案情、列明證據、闡明觀點,讓當事人清請楚楚、明明白白,做到“案結事了”,防止造成新的申訴上訪隱患。
三、釋法說理是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的潤滑濟
該院在審查辦理民事行政申訴案件過程中,樹立大局意識,認真做好息訴疏導工作,切實講求工作質量和效果。一是堅持首辦責任制,由專人負責對申訴案件的受理、審查和辦結,做到件件有落實。二是對于法院判決并無不當,息訴結案后申訴人仍然情緒激烈的,從疏導角度認真做好釋法說理工作。對申訴人仍糾纏不清的,會同鄉(xiāng)村社區(qū)、被申訴人所在單位以及申訴人家屬共同做好其思想工作,引導他們通過法定程序來正確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通過合法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三是對于民事行政申訴案件中申訴人確有實際困難的情況,該院在做好對申訴人釋法說理的同時,結合辦案實際,會同有關方面積極幫助解決困難。
四、釋法說理是提高民行檢察業(yè)務素質的有效途徑
民事行政檢察干警自覺把釋法說理工作理念落實到辦案實踐中,采取全力做好當事人的服判息訴工作,促進了社會和諧,同時也鍛煉了自己,提高了自身業(yè)務素質。一是堅持“用心接待”,用“熱心、細心、誠心、耐心”拉近與當事人的距離 ,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二是強化釋法說理,使當事人滿意而歸,提高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和表達能力。三是講究談話策略,努力化解當事人的矛盾紛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具體案件處理結果所依據的理由進行詳細分析、闡述及說明,有利于讓當事人及其近親屬明白處理決定的原因和依據,化解他們的疑問和異議,從而提高接受度,消除誤解,化解矛盾,達到息訴、息訪的目的。四是增強工作透明度。釋法說理工作機制的形成,進一步推動檢務公開工作的深入發(fā)展,增強檢察工作的透明度,這也是檢察機關自覺、主動地接受社會監(jiān)督,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做好檢察工作,正確履行法律監(jiān)督職能,保證辦案質量、提高效果的有效途徑。五是錘煉業(yè)務素養(yǎng)。說理本身就是司法活動的規(guī)律和內在要求,在新形勢下更是如此。如受理申訴的山林權屬糾紛案件涉及到省政府的相關政策要求,工程承包合同糾紛案涉及建筑領域的行業(yè)標準,這些政策性強和專業(yè)要求高的申訴案件,促使檢察人員主動去學習掌握這方面的知識點,才能準確把握案件認定的法律標準。推行釋法說理工作機制,把“說理”作為動態(tài)職業(yè)訓練、崗位練兵的一個重要手段,促使干警在辦案過程中,自覺地、不間斷地加強對法學理論、法律條款、司法解釋等的學習和探討,真正起到學有所用、提高履職能力和業(yè)務素養(yǎng)的作用。
(作者單位:全南縣人民檢察院)